河南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河南抢险救灾心得体会(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河南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一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
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关于河南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二
南湾湖茶岛以中国茶文化为引线,以信阳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游客亲身参考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观赏互动,充分满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知觉享受,使游客入茶岛、亲自然、亲山水、口文化、怡心情。实现了茶文化的丰富与信阳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为信阳的对外形象宣传和茶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与平台,从而带动信阳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花鲢岛
位于南湾湖中部,扼南湾湖水上要冲,是游客前往猴岛和鸟岛的必经之地。全岛面积约150亩,最高点位于岛中部,海拔123.6米。岛上植被茂密,建有“巨网捕鱼”旅游景点,南部已经建有码头、人造景观、餐馆、木屋区和表演场所等游客娱乐休闲设施。北部为保持半原始状态的丛林,是一个理想的消夏避暑旅游度假场所。
鸟岛
南湾湖鸟岛,因南湾湖鸟岛上栖息数以十万的候鸟而得名,是白鹭、中白鹭、牛背鹭、夜鹭、苍鹭等鹭科候鸟的世袭地,南湾湖鸟岛另有字燕、黑枕黄鹂等近百种鸟类翔集之一。鸟岛位于南湾湖区西北部,面积520亩,人称鸬鹚洲。鸟岛上植被繁茂,环境幽静,沼泽芦苇密生,水边蕴藏着鱼虾及各种软体动物及众多昆虫。除了原居鸟类之外,每年春夏季节还有近27种候鸟至此繁衍,数量多达10余万只,其中尤以鹭鸶鸟为主,冬季鸟岛为鸬鹚(俗称“鱼鹰”)的天下。岛上有鸟语林、鸟艺表演等旅游项目。在南湾湖有六十一个岛屿之中,它被誉为“鸟的天堂”。
该岛是一个鸟类观赏、鸟艺表演、鸟类繁殖、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园内有珍惜鸟类上百种,共三千多只,共有国家级保护鸟类十余种。
猴岛
猴岛位于南湾湖中部、消夏岛和百果园半岛的北部,呈椭圆形,面积32亩。猴岛植被茂盛,因岛上有猴群分布而得名。岛上猴的种类和数量不多,基本采用野生放养方式,已经开发猴类观赏为主的旅游项目。可以观猴,逗猴,与猴同乐等趣味互动项目,猴王争霸是猴岛的一大亮点。猴岛上有专职饲养猴子的管理员,每天定时给岛上消毒,并在游人不太多的时候,通过哨声每天早晚集中喂养它们两次。
梁王垒”遗址
“梁王垒”遗址位于南湾湖东侧贤隐山贤隐寺北侧,系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行宫旧址,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梁王垒”现仅存三级台基供今人凭吊,已列为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湾湖大坝
南湾湖大坝长816.5米,坝顶宽8米,坝高38.3米,最大拦蓄水量为16.3亿立方米,大坝正面镶砌有毛泽东所题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坝顶、坝坡安装投光灯、高压钠灯共369盏,在东西坝头分设2盏高杆灯,并在高杆灯上设4台激光射灯。白天漫步坝顶,大坝如一条长龙,横贯东西,气势恢宏,放眼远眺,但觉碧波荡漾,颇有临江濒海之感。而夜幕下的大坝,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灯光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呈现出如梦如幻般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望湖轩
它位于南湾湖大坝西端。这里原来是水库管理部门办公用房,市里决定建设新景点后,由南湾湖管理区组织队伍,对其进行装修改造。改造之后,框架依旧,面貌却焕然一新。大门迎纳湖坝,远望贤岭,窗子透视湖面,遥含远山。内有讲述南湾湖大坝的建成、加固和标志牌。
贤隐寺
贤隐寺位于南湾湖风景区东端的贤山南麓山谷中,始建于南朝年间,又名贤山寺,原寺规模宏伟,宋金战乱时遭破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上世纪20xx年代又整修一新。贤隐寺旧时属河南省五大寺院之—,与南阳玄庙观、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齐名。贤隐寺枕山面水,环境清幽,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该寺为题吟诗。贤隐寺后有贤隐洞,寺内新建厢房、客房、僧房,香火日趋兴旺,游人络绎不绝。
南湾水上游乐园
南湾水上游乐园是南湾水库管理局直属旅游企业,占地面积80多亩,总投资800多万元,是豫南唯一最大型水上娱乐主题公园,设备先进、游乐设施齐全并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大型水上公园,也是信阳市最具新颖趣味的戏水乐园。
南湾水上游乐园精心挑选国内最具流行的水上娱乐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内设七大游乐项目:主要有儿童戏水池、成人戏水池、水炮滑道、雪橇滑道、海浪池、螺旋滑道、漂流河等。
南湾水上游乐园20xx年建成至今,已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近30万人,实现经济收入900多万元,他们通过对园区的不断升级改造,各种配套功能设施逐步完善,企业品味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日渐浓厚,成为名副其实的豫南唯一最大型水上娱乐主题公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于河南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着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了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着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张仲景史画"部分,"张仲景史画"是一套反映张仲景生平事迹的绘画。这一套绘画共二十四幅,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显得古朴凝重。因张仲景是东汉人,所以设计者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造型艺术,更符合两汉的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顺序欣赏。下面的这些书法,是历代名人对张仲景的评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寿亭"和"百寿图",它们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是"张仲景敬仰之碑"。
我们现在去瞻仰张仲景墓祠。这两座仿汉建筑叫"春台亭"和"秋风阁"。《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由孔子撰写的,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医学春秋之称,故修建"春台亭"和"秋风阁"以纪念。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张仲景的坟墓,此墓始建于何时,已无确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汉墓式样,墓的四角各有一个羊头,在中国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义的两个字,象征着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为字头)。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正殿塑着仲景老师手拿卷宗的塑像。这些匣额是历代名士赠送的。两侧房内陈列的是《张仲景史画》原稿。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凌霄花树",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开花,花朵呈喇叭型,异常娇丽,此花可入药,有止血化淤,调节经络的作用。
这是西偏房,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些是在重修医圣祠时,整理出的文物。这是"下水管道",它说明在汉代,城市的通水设施已经很完备了。这是"铁斧",是熬制中药用的容器。这是"陶井圈",建在水并的上边,可以防止井水被弄脏。这是"药白",是捣药用的。
河南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河南抢险救灾心得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