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心得体会报告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二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心得体会报告一

2、 破坏海洋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3、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4、 海洋犹如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我们应该保护她。

5、 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

6、 保护海洋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8、 保护海洋,防止赤潮。

9、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0、 保护海洋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1、 改善海洋环境,共建美好未来。

12、 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13、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14、 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15、 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6、 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7、 没有了海洋,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携手保护海洋,我们不能没有他。

18、 我们每个人都在蓝色的海洋旁边,犹如睡在生命的摇篮里面,珍惜生命就要保护海洋呀。

19、 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0、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

21、 为了人类自己请拯救我们的海洋。

22、 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23、 海洋是万物生灵共同的摇篮。

24、 不要让海洋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

25、 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26、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7、 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8、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海洋。

29、 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30、 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郑州海洋馆。我是郑州海洋馆的讲解员,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为您打开一扇探索神秘海底世界的窗口,能够将您带入这个美丽多彩的水下世界。预祝大家参观愉快!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淡水馆,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的一个缩影。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的第三大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2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它由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市、直辖市,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以长江水系景观作为背景,也正是郑州海洋馆内设淡水馆的用意,因为人类要真正了解海洋,就必须从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泊开始,长江不仅在空间地域跨越了我国西东,其水系蕴涵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令人称奇,水系内的淡水鱼已知的就有274种,占全国淡水鱼的39%,是天然的淡水鱼种群资源库。

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青藏高原上, 格拉丹东雪山渐渐消融,雪水汇集成清澈溪流潺潺流下,形成一条奔腾的大河从世界屋脊上倾泻而出,飞流直下的瀑布跌落在深潭中激起了层层水花,发出雷霆般的声音,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长江源头瀑布的壮美画卷,共同感受它的磅礴气势。在这潭水中生活着长江上游典型的冷水鱼,它们终年生活在15摄氏度左右的水域中。由于整个山体岩石的色调都比较暗淡,水潭中一尾尾明黄的色彩特别吸引大家的目光。这种浑身金黄个头适中的鱼叫做金鳟,在它身体两侧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色泽艳丽的红色条纹,使它在水中游动更显得婀娜多姿而富于变幻,但这条红纹并不是它与生俱来的,只有当他进入到成熟期后才会出现。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个池中的金鳟几乎每条身上都有这条红纹,这证明它们都是一些“成年鱼”了。陪同在金鳟身旁游动着的体色青灰的鱼叫魟鳟,和金鳟同属鲑科。

穿过陡峭的山崖我们进入了长江上游的高山景观,这里看到的鱼叫做鳜鱼,它们有着一张十分夸张的大嘴,但是身上的鳞片却十分细小。鳜鱼喜爱安静,生活在缓流中及溪流的底部,大家可以发现鳜鱼是侧卧在水中的,您千万不要当它已经死掉了,其实它在休息,只不过睡姿比较特别。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生机盎然的东南亚热带雨林风景。

我们暂时离开长江流域来观赏一下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淡水鱼。在池底游动的这种蓝色的鱼叫做蓝鲨,别看它外表很凶猛酷似鲨鱼,其实它生性非常胆小,所以要借助凶猛的外表来保护自己不受其他鱼的攻击。它只是鱼类的一种并不属于鲨鱼。那种白色的就是白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种背部突起的鱼?它叫做弓背鱼,在它的腹部整齐的排列着几个黑圈,一般数目在七个以上,因此又有人称它为七星刀。这种鱼的斑点排列每尾都不相同,身体左右两侧数目也不同,这个现象在其它鱼类中非常罕见。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鱼叫做“红招财”,有招财进宝之意。另外池中还放养着体色如老虎斑纹的泰国虎和尾鳍分开的泰国鯽鱼。

让我们继续前行回到我国的长江流域。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长江流域的溪滩景观。在这个流域主要是一些鲶鱼,大家可能觉得这些鲶鱼很相似没有区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这个水池中有口大如布袋的大口鲶,长着4对触须的胡子鲶以及尾鳍分开来的美国叉尾鮰。特别是体色洁白如玉的金丝鲶,它水中游动起来宛如迎风飞舞的一条玉带。在这群黑色鲶鱼中更显得婷婷玉立,格外的不同。其实它是黑色胡子鲶的白化品种。鲶鱼科类的鱼大多数生活在水底,喜欢夜间活动。

各位游客,随着路两边山势的起伏,嶙峋的山石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步入了长江中风光最为绚丽的一段——长江三峡景观。三峡是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全长1922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在这么一个山水如画的人间仙境中究竟生活着什么水族生物呢?为了方便大家观赏,我们将长江纵切,三峡水下的情景一览无疑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奇怪的鱼叫做匙吻鲟原产于美国,又叫太空鲟。它的吻端呈平盘状伸长,它是不是很像根船浆?或是又像我们平常用的汤匙呢?匙吻鲟吃食时十分的有特点,但它究竟是怎么吃食的呢?大家可以在x点x分前来观看匙吻鲟虑食表演。在水池的下层生活着两种体形巨大的鱼类分别是施氏鲟和俄罗斯鲟,这两种鲟鱼相貌非常相似,只不过俄罗斯鲟体色较黄而已。其中俄罗斯鲟和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很相似。俄罗斯鲟身上的鳞片已经演化成坚硬的骨板,所以游动起来显得十分的僵硬。

走出三峡流域后前面地势变的开阔起来,在一片烟雨蒙蒙中一池碧水流向远方与天连为一片。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景观,这种黑白相间的鱼叫做胭脂鱼。它们疾驰穿梭在水草间,张开宽大的背鳍,宛如一张张升起的风帆,因此又得名中国帆鳍鱼,它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古朴的茅草屋,木板桥,涓涓水流,一幅典型的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门前的半亩池塘,一池碧水中生活着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锦鲤。锦鲤是日本的国鱼,最早是由我国传入日本最终在日本发扬光大的。由于其色彩丰富,性情温和而被日本人民所喜爱并称之为“水下活宝石”。在这个池子中还生活着一种淡水生物,请大家仔细的找找看,对了,就是这种很特殊的动物——大鲵.大鲵是一种古老的物种,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下“活化石”的美誉。因其叫声似婴儿的啼哭故人们又亲切的称它为娃娃鱼.娃娃鱼是一种两栖动物,既可在陆地爬行又可以在换气以后潜入水中.它习惯生活在山间溪流底部,并用四肢爬行或用尾部游动.再看它的头部可以说除了一张大嘴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它的眼睛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早已退化成了两个小洞,并且十分怕光喜欢呆在灰暗的环境中.娃娃鱼的寿命一般在50岁左右,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只娃娃鱼30多岁了,已经步入了老年期,希望它能在海洋馆安享晚年。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穿过小木桥继续前行.我们面前的这个石门虽然是人工砌造的,但是您一旦穿过它便会和我一起走出国门.进入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景区。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我们面前的这个情景画叫“被雨水淹没的森林”,由于亚马逊每年雨量充沛,再加上其源头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时带来的大量水源,使得热带雨林大部分时间都被水淹没着。在我旁边的这棵树,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根和木板很相似,因此叫做板根树。由于它生活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为了争取到足够的阳光它只有不停的向高处生长,而长时间被水浸泡使得它只有扩展根部才能耸立。现在池子里的这种鱼叫做神仙鱼,长着长长的丝状背鳍,游动起来显得非常飘逸,逍遥自在,很像我们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要它身边胖胖的尤如皮球一样的那条鱼是金皮球玛丽,银色的是银皮球玛丽。

请大家继续前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尾鱼,体格壮硕,有着帝王的风范,这就是帝王三间。此鱼属高档热带观赏鱼的一种,别看它仪表堂堂,却性情非常凶猛,而且食量惊人。再看这尾是银龙,它通体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有着长长的触须,就好像神话故事中的水中龙王一般,有着高贵气质和博大的胸怀。银龙食量很大,但在产卵期间会停食。雌鱼产卵后,它会将卵含于口中,实行口孵,被人们称之为“龙吐珠”,小银龙在长成成鱼之前,都跟自己的母亲在一起,一旦遇到外来的侵犯,小银龙就藏进母亲的口中,危险过后母亲又将它们吐出,这种现象人们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它,叫“吞吞吐吐”。这条尾鳍红红的叫红尾鲶,红尾鲶长着3对长长的触须,头大嘴大,很讨人喜欢,性情温顺,人们又称它红尾猫。在这个场馆中,我还要特别向大家介绍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心得体会报告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二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