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扫雪和感想 关于扫雪的社会实践报告(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扫雪和感想一
爱心包裹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20xx年以后扩展到全国贫困地区)。项目以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推动全民公益为使命。爱心包裹中的善品是根据受益对象需求的不同精心配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中国扶贫基金会依托中国邮政的网点在全国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只需要通过邮政网点捐购爱心包裹(统一的善品和捐赠标准),就可以一对一地将自己的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中国扶贫基金会计划从
20xx年开始,将项目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贫困县的所有贫困小学生,以帮助更多贫困孩子快乐成长。 其中有两种关爱形式,捐赠100元,寄送一个学生型文具包,一对一关爱贫困地区或灾区小学生; 捐赠1000元,寄送一个学校型体育包,关爱一所贫困地区或灾区小学的师生。
爱心包裹劝募活动是从培训开始的,经过面试、团队意识训练和爱心包裹项目知识培训,我们逐渐树立起团队意识和一名志愿者的责任感。并且最终与邮局人员协商选择地段位置较好、人流量较大的柳泉路邮电支局、华光路邮电支局、共青团西路邮电支局、公园邮电所、西六路邮电支局、五里桥邮电支局6个邮政支局作为劝募基地。并决定将劝募活动形式多样化,设立六个捐款箱,专门筹集好心人士捐赠的爱心善款。
接下来是7月20号到7月24号连续五天的劝募过程,从第一天的不熟练只劝募到7个包裹到12个、15个、最后一天的20个,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劝募志愿者的努力奉献以及淄博好心人的慷慨解囊。
在五天的劝募中,我有机会进一步走入社会,感悟与学校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我有机会去体验我从不相信的外面利益化的社会,我有机会去领悟从未经历的人情冷暖。不一样的生活,却也有着共同的爱的信仰。经历了这次公益劝募感悟颇多。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全身散发着青春的激情与豪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投身于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不仅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更是向社会传递一种希望和信仰。或许有许多人对我们充满了同情,他们认为大学生是单纯的,容易受到欺骗,容易被所谓的激情的热浪所鼓励,所以大学生走入社会受骗的几率很大。但是这并说明不了什么,正是大学生的单纯与激情,才会有“五四运动”的潮流;正是因为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才有为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雄,才会有活动在社会每个公益宣传岗位上的奉献者。正如这次爱心
劝募,有很多人都问我们:“你们有没有报酬?”我们都会坚定的回答说:“这是一项单纯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次活动体现了我们大学生的青春激情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不能用金钱去衡量,金钱只能是一种被爱化的钻石,只有在爱的光芒下才会变得神圣。爱不能用行动衡量,被行动衡量的爱也只能是一份虚爱。在几天的劝募活动中,我看到过年迈的老人所捐的五元钱善款,也听到过小朋友投入捐款箱内五角硬币的叮当声,看到过年长的老妇人掏出百元钞票送到邮局柜台办理爱心包裹,也听到过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打工妹”歉意的回答。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份爱,爱没有大小之分,爱也不需要用任何的标准去衡量,爱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对社会的奉献,在爱的天平上,任何东西都是平衡的砝码。
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看似是社会在向前发展,可是在发展的同时却隐藏着激烈的社会矛盾—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当人们开着宝马、奥迪在大街上为了金钱而奔波的时候,他们忘掉了对社会爱心的付出,丧失了追求更高精神文明的理想,当一些人询问我们这项劝募活动时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我掏出一百元能带给我什么好处?”利益化的社会,精神文明的缺乏,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只能是快节奏的利益的脚步,只能是对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淡漠,如果社会按这趋势进一步发展,最终社会将到处是空虚感漫流的流浪汉。
在这次爱心劝募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对课本上的理论讲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扶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仅靠政府自己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只有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才会收到好的成效。我们在劝募活动中,一些人都会拿“这是政府的职责,不是我们的责任”这句话来拒绝我们。其实,我们大学生也明白政治,但从更深的一层来讲,社会各界的力量才是帮扶贫困地区最主要的力量。政府部门也只是中间一道协调环节,只要能满足贫困地区儿童那双渴望的双眼,我们又为何去推卸自己身上的责任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关爱别人其实也在关爱子孙后代的发展,在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庭。
在此次劝募活动中,我明白了有一种合作叫做团队,在最初的一天,我们六个小分队分别到六个定点邮局实行劝募。一天下来,有的小分队成果显著,有的没有收获。在晚上的队长会议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各队的情绪变化,有的小队长认为,他们一个小队是一个集体,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每个小队作为一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无数群体都是一个整体,团队的意识可以将整个团队凝聚在一起。
2022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扫雪和感想二
作为祖国未来的事业的继承人,新一代大学生应该及早树立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假期的社会实践就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当下,挣钱早已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进行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找到与本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实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同时可以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但是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的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打散工作为第一次寒假社会实践的方式。目的在于熟悉社会。就职业本身而言,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存在即为合理。通过一个月的打工经历可以让长期处于校园的我们对社会有一种更直观的认识。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走进龙胜县临江休闲美食街聚福园餐馆。
⑴、地点:
时间:20xx年的整个暑假。
⑵、具体过程
聚福园是一间面积有15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五个包厢的小型餐馆。主要经营各种火锅,快餐小炒。老板亲自主厨,一个帮厨,一个收银员,两个服务员,当然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服务员。一共有五个人。早上九点去上班,首先就是打扫一边卫生。然后把老板买回来的各式素菜都要仔细摘剔清洗,分盆装好。油辣子是每天新制的,其中加入老板秘制的香料。店里各个角落逐一清扫,碗筷煮沸消毒。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能忙上一个上午,容不得半点马虎。中午11点到下午两点左右,客人们就陆陆续续前来光顾,他们大多数都是下了班后来吃快餐的,也是一天中比较忙的时段了。而最忙的时候是晚上,三五成群的来吃火锅的。而平时的工作就包括了记录点菜,添加碗筷凳子,清点酒瓶结账,收拾桌子,迎接新来的客人等。而闲暇的时候,就看看客人们脸红颈涨地行酒令,听忙碌后的司机讨论地区的时事,市井的热闹总会使人心中泛起暖意。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脚踏实地,不容置疑。感觉忙碌而充实。
工作日复一日,虽然单调,但却踏实。不觉已是辞别的时刻。老板笑咪咪地递来一张信封,嘱咐我清点一下,另还夹着几张一百的钞票,是对我工作努力的奖金。轻轻的一声谢谢,心中的欣喜都回报在一个浅浅的微笑里。有一天,当自己习惯性地在银行查看工资卡时,也许体会不到此刻微笑中的含义了吧。领到工资后给自己买了两件衣服,然后还存了点作为自己的私房钱,很有成就感。钱虽不多,但知足常乐;事虽不大,可脚踏实地。洗去年轻人的轻浮,成熟总是厚重稳妥的。凡事都是从简到繁,相信现在耐心的积累,总有一天会成为不可替代的财富。
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打杂什么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
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扫雪和感想 关于扫雪的社会实践报告(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