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公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 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敦煌公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一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和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主题敦煌公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二
想知道鸣沙山为什么叫做鸣沙山,月牙泉为什么叫做月牙泉吗?望文生义是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这里呢,大家可以小小的破一次例。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话说在long long long long ago,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这一带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就想下凡来瞧一瞧,看一看。于是乎就倒骑着毛驴,下凡来了。毛驴上还驮着两大袋沙子,您可别小瞧这沙子,这可是镇压鬼怪的宝物那。有一天呢,张果老骑驴到了鸣沙山脚下,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毛驴上的沙袋给扎开了!这可了不得了,毛驴受了惊吓弯弯曲曲的狂奔起来,沙子也随着毛驴奔跑的路线源源不绝的流出来,而毛驴的脚印踏过的地方,都会有水源出现。等到毛驴停止的时候,沙子也流完了,把这里的鬼怪全给镇压住了。
从此以后啊,只要一起风,这里的鬼怪就会呜呜哭,在反思自己的罪过。现在明白了吧,鸣沙山的响声就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月牙泉就是毛驴奔跑过得地方。开玩笑,只是个神话故事。鸣沙山就是因为山上的积沙骚动有声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则是因为形似弯弯新月而芳名远扬。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不过现在呢,咱们得让她俩先分开一会,为什么?因为要一个一个给你们介绍啊!
先说鸣沙山。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它处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像米粒一样的沙粒堆积而成的。五色沙粒细软滑圆,手感非常好。不信,不信一会您亲自彭一把试试!鸣沙山的山形也是相当美观的,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呈现出波纹状,一会儿湍急,一会儿缓慢,一会儿还自己打转儿,明暗相见,层次分明,远看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龙一样。人们登山下滑的时候啊,常常会觉得两肋生风,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史书记载啊,天空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鸣”了。今天天气不错哦,看来大家很有运气啦。
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理解不了就用传说故事来解释,但是我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推究啊。现在成型的解释大概有这么三种:一、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就大如雷了;二、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就可能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轰轰隆隆的鸣响;三、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泄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了巨大的回响声。如果您对这三种解释都不满意,一会可要仔细研究了,说不定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
接下来就是月牙泉了。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为什么叫药泉呢?相处泉内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食之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被称为药泉了。月牙泉面积13.2亩,长240米,宽39米,平均水深4.2米。这里水质甘冽,澄清如镜。说来也怪,月牙泉在沙子堆里躺了几千年,却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下雨天不溢,大旱也不干涸,遇到烈风泉水不会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泉水始终不浑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也难怪有人把它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了。这“月牙晓澈”自然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咯。
好了,现在该让这对孪生姐妹见面了。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呢,很厉害吧。一会下车了,大家可以光着丫丫爬山、滑沙、骑骆驼、登山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只是有一定可得注意了,别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看你那迫不及待的样儿,不是到了吗?下车!
主题敦煌公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三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故事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关于莫高窟的创建由来啊,有这样一个故事。longlongago,有一个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下,这时正值黄昏,太阳就要沉落
敦煌公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 全省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