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吉林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吉林省两会精神心得(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平安吉林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一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在安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10年工作及“十一五”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形势,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咬定“奋战五年·再造安吉”总体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一地四区”建设,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12.0%,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增长19.2%。财政总收入达到2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分别增长28.4%和3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0元,分别增长11.0%和14.0%。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推进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合同外资2.5亿美元,实到外资
自营出口达1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引进总投资10亿元项目1个。继续深化接沪融杭战略,进一步扩大杭州活动月和上海活动周影响,签署杭州安吉《合作交流备忘录》。项目推进难中求进。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55.6亿元,增长21.7%。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42项,竣工42项。开展重点建设攻坚克难月活动,全县32个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完成投资31.6亿元。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园区配套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7亿元。县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跨入全省七强。转型升级加快步伐。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品牌建设获重大突破,安吉椅业产业成为省区域名牌,被授予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安吉竹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土地卫片执法成效显著,用地秩序进一步规范。完成全县和各乡镇(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节能降耗迎难而上,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个项目入围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26名。
农业特色优势更加鲜明。集聚水平稳步提高。完成《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两区”建设顺利推进。特色产业影响扩大。安吉作为全球唯一竹产业代表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参加上海世博会。安吉白茶全面启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农业品牌建设典型。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全年供沪杭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
现代服务业更加繁荣。休闲旅游稳步提升。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建设全面展开,丰华五星等重点旅游休闲项目有序推进。成立安吉竹类与大熊猫联合研究中心。成为浙江省首批旅
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年接待游客648万人次,旅游收入35.2亿元,门票收入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59.6%和18.0%。商贸流通稳步发展。完成川达物流集装箱专用码头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竹产业和第二届椅业贸易博览会。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环境设施不断优化
美丽乡村纵深推进。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县,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战略。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展论坛。全县美丽乡村创建覆盖率达75.8%,初步形成“一环四带六区”整体经营格局。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成为第二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全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成立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纵深推进林权改革,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改百强县,竹林国际森林认证实现县域全覆盖。竹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被科技部、财政部列为富民强县项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强化矿砂资源监管,全面完成市下达矿山企业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完成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和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城乡总体规划全覆盖。重点项目取得突破。中心商务区、浙北购物中心开工建设,凤凰山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城区天然气实现供气。梅溪大桥和梅园桥、乌象坝大桥、铜山桥等三座新桥建成通车。完成递铺港两岸整治提升12.1公里。天荒坪路(北段)街景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天目新村老小区改造全面竣工。县域交通网络日益优化。杭长高速二期安吉段完成投资6.8亿元。云鸿西路等9条城市道路启动建设,穆皇中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
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递铺港二期、胜利路亮化工程。新增景观绿化28万平方米。大力开展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违法建筑蔓延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县城烟花爆竹专项治理,无序燃放现象根本好转。开展城区交通综合整治。推行物业三级联动管理。启动城区公共停车空间分类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成功举办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周、第三届白茶开采节、全省龙舞大赛,开展系列地域文化节会活动,被评为浙江文化名城。生态博物馆成为国家级建设试点单位。教育改薄工程不断深入。通过国家三类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6%。。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首批大学生村医进村服务。安吉杭州医保实现定点双向联网刷卡。城乡新型合作参保率达97.6%。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登记失业率”试点工作。新增就业人口120
5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金保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60岁养老金发放实现全覆盖。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县老年活动中心完成迁建,新改建村级老年活动中心45个。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完成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
社会环境稳定有序。深入开展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和重点人员教育管控集中行动,完善旅游、医疗、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四级联调网络体系。强力开展建筑运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施电动车规范管理。“五五”普法通过省市验收。成立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安保维稳任务。“平安安吉”有望实现六连冠。
全力推进zf自身建设,依法行政能力继续加强
(有一小段发不上去,谅解,稍后解决)
去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县”战略,加快建设“一地四区”,完成“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加 91.5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突破4万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7%和24.9%,增幅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文明走在前列。创新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全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一环七纵七横”城市道路主体框架,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 12.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 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区、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进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唯一获得县。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面实施“奋战五年·再造安吉”行动,优化开发区、园区和县城行政管理体制。五年累计利用外资4.9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52.5亿美元,实现境外投资3376.6万美元。全面实施接沪融杭战略行动计划,全方位、多领域接轨上海、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施全面改善民生五大行动和健康安吉八大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2%和12.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3 :1。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时期。根据县委要求,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安吉实际,“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实现新跨越、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美丽乡村进入新境界、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和谐民生得到新改善五大目标,正确把握狠抓当前与谋划长远、保持增量与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与强化监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的总体思路,全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以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着力争创竞争优势
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突破口,强化招大引强,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平台层次,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战略,做精现代农业。加快调优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做强现代工业,打造椅竹之都。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做优现代服务业。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引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区域创新。
以生态文明为发展根基,着力推进城乡统筹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矿砂资源利用和森林植被保护修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发展碳汇经济。按照中等城市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山区新型城市化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立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世界人居。加快城乡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对外交通。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保障功能。
以保障民生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和谐社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实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大力繁荣文体事业,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强化安全生产理念,深化平安创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措并举解难题、保民生、促和谐。
主题平安吉林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二
集安市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城市,位于吉林省的最南部,东南与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北部与白山市、通化市、通化县相邻。西部与辽宁省的宽甸县、恒仁县接壤。距省会长春市393公里。
集安市东西最长80公里,南北最宽75公里,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
集安是个多民族的城市,汉族占总人口的86.4%,朝鲜、满、回、蒙古、锡伯等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6%。其中最多的是朝鲜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2%。
集安原名辑安,亦称通沟。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此后,这里一直是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聚居地,同时也成为高句丽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集安属燕国辽东郡管辖。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20xx年)隶属玄菟郡的高句丽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琉璃明王废弃了原都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在集安这个山高水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宝地上建都“国内城”。同时,在距离国内城西北五华里的高山之颠修建了宛如长蛇的尉那岩城(国内城的守备城,即丸都山城)。从此,在长达420xx年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清光绪二十八年(1920xx年)始设辑安县。民国初,隶属奉天省东边道。伪满时期归通化省管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辑安划归辽东省。1954年8月隶属吉林省通化行政公署,1965年3月更名为集安县。1988年5月撤销集安县,设立集安市(县级)。
集安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长白山系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形成了岭南岭北的气候差异。岭南属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是吉林水高温中心和多雨中心;岭北属于大陆性气候,素有“东北小江南”之誉。
集安境内山多岭大,沟壑纵横,溪流5000余条,较大的有两江(浑江、鸭绿江)、八河(岭前:通沟河、榆林河、太平河、凉水河、大路河;岭后:苇沙河、新开河、腰营河),支河339条,其中5000米长以上的32条。全市水源充足。
集安地处长白山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构成了一个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立体资源宝库。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松、杨、柞、楸等250个树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硼、铅、锌、金、大理石等40多种,且储量丰富。还有丰富的土副特产资源,集安是吉林省著名的人参产地,除弛名中外的新开河人参外`,还有山参、党参以及鹿茸、熊胆、牛黄等几十种名贵药材。
古代灿烂的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文化古迹,尤其以高句丽时期的遗迹最为丰富,多处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诸多的古墓迹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城东北的好大王碑,碑高6.39米,碑文1775字,为“国罡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铭记勋绩;城东洞沟河畔的洞沟古墓群,规模庞大,古墓星罗棋布,排列有序,大大小小有近万座之多。其中有一座格外壮观,它就是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高12.4米,
平安吉林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吉林省两会精神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