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设计感想体会(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棚、驮”等5个生字,理解“马棚、磨坊”等词语意思,指导书写“愿、意、该、刻”4个生字。
2. 借助多种方式读好第2自然段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以及第3自然段。
3. 借助6个关键词练习讲故事(1至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板贴,小马头饰。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课前游戏】
看图猜故事——
1.课前老师和你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故事”。请你们来猜猜这些图片上画的都是哪些故事?
2.课件出示图片——图片内容:《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丑小鸭》,《小红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梳理人物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这是哪里?——课件出示“马棚”图片,识字“棚”——这就是马棚——请你看图猜猜马棚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木头建造的,当然有时候还要用到稻草等材料)——所以棚的偏旁是木字旁——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马儿们的家:齐读“马棚”。
2.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板贴),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板贴课题,齐读课题。
3.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我们按先后顺序把他们一个个请出来吧。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分别板贴老马,小马,牛伯伯,松鼠
二、整体感知,聚焦1—3自然段,引出关键词语
1.请你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它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最后结果怎么样?
2.解决第一个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填空题,同桌讨论——指名说
老马请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小马表示(很愿意),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小马(为难了)。
(2)随文识字:“驮、磨、坊、挡”(拼读识记之后分别进行板贴)
a 填空题里面藏着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小老师带读。
b 识记“驮”:小马背上驮着大袋的麦子,所以“驮”的偏旁是马字旁。像牛背上、骆驼背上背着东西,都叫“驮”。
c 感知“磨坊”——出示图片,引导认知:磨粮食的地方。
d 识记“挡”:河水哗哗地流着,仿佛伸出手臂挡住了小马,所以挡的偏旁是——提手旁。
(3)还有2个关键词宝宝,它们太孤单了,我们也把它们请到黑板上去——板贴“愿意”和“为难”。
三、指导读好第2、3自然段
1.引出对话
(1)现在老师用上这6个关键词来讲讲这部分的故事,请听好——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请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但是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小马为难了。
(2)老师这样讲故事,好听吗?
预设1:好听。师:你不觉得老师这样讲太简单了呀,课文中还有老马和小马的什么呀——人物语言。我们要把故事讲得好听,还要把这些语言加进去呢。
预设2:不好听。师:对的呀,老师讲得太简单了,你看课文中还有老马和小马的——人物语言。我们要把故事讲得好听,还要把这些语言
加进去呢。
2.指导读好第2自然段
(1)让我们来到马棚,去听听老马和小马的对话。先请你自己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争取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指名两生分角色读,其他人旁白——指名评价,点拨评价指向:老马语气要亲切和蔼,语速要慢一点;小马的语气是活泼可爱的,语速要快一点——老师还有一点小建议,如果能够加上相应的表情,一定能读得更好:老马非常温和,所以它的脸上是带着微笑的;小马很快乐,所以它的笑容一定很灿烂——【机动】再指名一组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师读老马的话,全体学生读小马的话(省略旁白)【提示:现在我是老马,请注意我的表情;小马们,你们的表情准备好了吗?】
(4)关注动作:小马的“很愿意”除了它的话语,还从哪儿看出来?(“连蹦带跳”)——所以这个词语也可以强调一下。
(5)男女生分角色读(旁白齐读)——小结:读得多高兴呀,表情多愉快呀。
3.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1)师引读:愉快的对话后,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生读:挡住了去路。河水——生读: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报告 教学设计感想体会(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