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心得体会报告 古村落调研心得(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古村心得体会报告一
——题记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凤凰:一个在神秘的湘西,一个在沈从文的笔下,第三个在黄永玉的画里。那么,我的那个凤凰在哪里呢?
当真正置身这古老、神秘的扭仁村时,我才慕然发觉,凤凰的传奇,过去,对我们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而,如今,凤凰已从我的梦中游离出来,除了传说中的惊艳之美,更多的是触及心灵的震撼!是刺痛心房的惊鄂,沈从文一本《边城》,将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让多少人心驰神往。可是,“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的悲壮,山清水秀背后一贫如洗的贫穷,那些带着渴望,又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村民,他们又在谁的笔下,谁的梦中?
偏远而原始的苗族村落,对于游人,往往感动于他的秀美;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苗族村民,却是对山高路远,与世隔绝的无奈;对于一个扶贫工作者,必须面对所有的残酷和艰难,必须要有改变的希冀和勇气,因为这是责任。所以,当我提着行囊,孤独地爬进这个神秘,穷得让人生畏,古朴得让人发狂的苗族古村寨时,第一感觉,就是,伟大的诗人和画家,他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放下行囊,没有开始,一切已经开始,作为一个新来的扭仁人,一个完整的凤凰扭仁村慢慢在我面前清晰。一个500来人的小村落,500多年来静静地繁衍生息在湖南省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处,世代与世隔绝般,独自享受着幽静的丛山俊岭,传承着苗族文化精髓。扭仁村是传统的苗族聚居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国家扶贫整村推进村之一。这里,往往这边洪水泛滥,那边庄稼干旱严重;对面说句话听得见,走过去要半天;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资源匮乏,常年是云海茫茫,云雾环绕,到最近的集市赶集要起早摸黑走一天,打个电话要喂半天。由于条件艰苦,村里的女孩像鸟一样飞出去,外面的女孩像老鼠看到猫一样躲避扭仁,就是结婚生崽后,有些都抛夫弃子,远走他乡,再也不回来,导致村里光棍特别多。而且,村里几乎清一色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大量田土抛荒,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形成吃水难,种田难,行路难,住房难,求学难,就医难等,在穷怕了之后,当地村民甚至穷麻木了,村干部换届选举走马观花,缺乏富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村民开玩笑说,我们扭仁穷、偏僻、落后,在凤凰县当地出了名。在当地政府和乡邻中了解到,提到扭仁,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百姓,都摇头叹息,都不愿意触及。偏僻,贫穷和落后,已成为当地政府和村民心中无法言语的痛,他们想改变,却不知道从那里入手,总在犹豫和徘徊中等待,甚至在麻木中沉睡,错失一次次发展的好机会。当我从网上搜索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贫穷、落后,还受到国内外一些民间组织、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志愿者、扶贫队来一拨,又走一拨,村民如同看客一样,在无声中一年又一年。我们走访了村里在家的历任村干部,他们也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老了,总归要息身于一抔黄土之下,但扭仁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有希望,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继续过上祖辈的贫穷生活,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为了生计纷纷背井离乡。
在走访老村长麻清和中,我们既深深地被这里的贫穷刺痛,又深深被老村长感人肺腑的胸怀所打动,这个61岁的苗家汉子,满脸的皱纹和苍桑,走路一拐一拐的,与妻子和孩子三人挤在那两间狭小破旧的石头房里,大门是破旧的木版钉成的,怕漏雨,窗户是用以前别人不用的铁皮封起来了就是这样贫穷的家庭,却有着动人的故事。20xx年,作为退伍军人的他,看到村里的贫穷和落后,他想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满腔激情的他成功竞选为村长。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他一上任,就着手修建村里的路,方便村里小孩读书,村民出行。为人正直,公而忘私的他,自己义务出工,出力,修路没有资金了,他把自己养的80多只羊,一只只地卖了,用于购买材料,带领大家如期修建了村里的石板路。在修建村小学时,为节约资金,身体已有残疾的他,主动出工,带领村民挑砖挑瓦,顺利建成了村里第一个小学。眼看村里工作一项项地开展,但在不断的辛劳中,清和的身体跨了,慢慢地他的双腿病得更严重了,甚至走路都困难。在退出村长岗位后,他基本失去劳动能力,靠低保和军人优抚金勉强维持生计,而家里已是一贫如洗,房子也遥遥欲坠。为了生计,也为了儿子能成个家,无法站立劳动的他,依然出去打工,坐在板凳上帮一个砂石场敲石头,非常艰辛。
每次进入六组,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几间破旧的土砖屋,屋面依稀盖着瓦和树皮,帆布等,门前传统的苗家门栏严重破烂不堪,一个大树孤寂地伸向天空,这就是46岁的农双明家。明显感觉房子缺少主人打理的迹象,原来,为了养家户口,他远在浙江做小工,家里只有妻子麻二花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妻子因为患有肿瘤病,无法下地干活,家里基本上靠农双明每个月邮寄回来的500元钱维持所有开支,望着他们破旧的家,看到灶台上锅里简易的中饭,我们的眼眶都红了。两个孩子说,爸爸很少回来,因为回家一躺路费太贵,他舍不得,想省下路费给妈妈抓药。
村支书麻云省,不到50岁的他,在村里算是能人,他在外面打工多年,用汗水赚回了钱盖起了楼房。打工中认识了他现在名义的妻子,并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受够了村里的贫穷,他心爱的妻子突然离家出走不再回来,他带着女儿去找了很多次。住在村里算是最漂亮的楼房,慢慢地,他习惯了既当妈又当爹的生活,孤身一人带着女儿生活。他常自我安慰,我比其他人好,村里还有不少光棍,他们生活才苦,老了没有人照顾。他的两个弟弟、老支书的儿子等等,这些,都是大龄光棍,他们成为贫穷的代言词,有些想出去打工,但是家里父母已年迈,需要人照顾,有些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在日复一日中麻木,甚至自暴自弃,安于现状,毫无上进心。
有关古村心得体会报告二
现在是零点刚过,
拖着疲倦的身躯赶上了回蓉的飞机,
乘客陆续就坐完毕,
机舱内视线所能及之处大家都双眼紧闭着休息,
或闭目养神,或疲惫熟睡,不得而知
在昏暗中,在结束了情绪高亢的奔波后,我也尝试让自己稍作休息。闭上双眼,古堰画乡的一幕幕却在脑海中频频回闪,思绪还继续流窜在这座古镇的各个角落。
我只好再度让自己清醒过来,打起12万分精神,把我这几天在古堰画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这一情绪说来显得很是仓促,实际上却是我身体所不能控制的部分。
关于古堰画乡:分别由代表深厚文化底蕴的堰头村及突出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的大港头镇组合而成。古堰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与古香樟,多有历史悠远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真山真水环绕其间,生动的展现了自然古朴的江南 古镇风貌。画乡内则有众多的油画陈列馆,更是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
古堰与画乡被清幽的瓯江一分为二,隔江相望。每当游客们乘画舫游船从这头到那头,仿佛通过此媒介传递着彼此静默无声的思念之情,不禁生出一股子浪漫诗意来。
大港头区与堰头区分票分别为20元/人,搭乘画舫游船单程10元/人,建议大家可以购买三者联票,游玩一圈优惠下来只需50元/人。其中身高1.2以下儿童与7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票游玩,60-69岁老人也可凭老年证享受优惠~
关于交通:由于 丽水 暂时还没有独立的机场,大家可以购买到 温州 的机票。到了龙湾机场,前往高铁站乘坐高铁只需30分钟就可以抵达 丽水 了~
机场大巴也可以直接到 丽水 ,另外 上海 , 杭州 , 江苏 ,高铁都是直达 丽水 的。 杭州 1.5小时, 上海 2.5小时。从 丽水高铁站到古堰画乡, 203,207路公交车直达,也可以租赁驾驶电动汽车到景区。
关于住宿:起初一直在考虑是否需要分别在大港头镇和堰头镇找两家酒店,后来了解到乘坐游船往来两地也很是方便快捷,于是就懒得挪动,直接在江滨古街的一家民宿里上演了有始有终~在古街上最不缺的,民宿要数前三,尤其是靠瓯江一边,同样接地气的价格就可以住进风景宜人的江景房了~
关于蚊虫:身处自然水乡,蚊虫自是不可避免的。日常走动起来倒是无从发觉,一旦清闲休憩期间,它们便会发动攻势,大家最好随身携带驱蚊药水,别让不识趣的蚊虫扰了我们游玩的雅兴~
关于防晒:夏季 浙江一带普遍高温天气,出门在外防晒不论男女都是是马虎不得的,尤其是女生们总会忧心忡忡,导致玩起来也不尽心,太得不偿失了。建议大家出门前做好防晒措施,或是可随身携带遮阳伞,这样玩下来也比较没有后顾之忧。
兴许是想立刻记录下我此时此刻的千思万绪,似乎只有一点点抒发出来,我对这里的执着才能随之慢慢减淡…
此时此刻,我与这片古镇的缘分已然化为一股“乡愁”随着清晨瓯江腾起的雾气缓缓上升,盘旋在数千米的高空之上。
有关古村心得体会报告三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岭,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因为,篁岭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树、晒秋文化、徽派建筑、风俗传说...这些都是婺源的精华,而篁岭全都有。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高低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时隐时现的街道,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回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淹没了。就在很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
古村心得体会报告 古村落调研心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