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篇(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一

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

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

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揭题导入

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

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

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

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

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

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

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

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

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

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3、随机交流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仗着”、“国势强盛”

“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

“乘机”、“侮辱”

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

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哎,你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知道”、“从这个洞进去”------楚王做好了侮辱晏子的准备,晏子刚到楚王,下马威

2)、现在晏子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钻,要么不钻。如果钻进行会怎么样?不钻进去呢?

3)、搞得不好就会让楚王抓住把柄了,那可就不好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处理的?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你从他的这个回答里听出了什么?

“是狗洞,不是城门”------楚国是狗国

“访狗国”、“钻狗洞”那么楚王就是?

2)、其实晏子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今天从这个洞里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你楚王就是?

3)、你要是楚王,你还敢不敢让他钻?

4)、再读读晏子的这番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他为什么这样问?

为什么不直接说?

“看了看”-------为什么不是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反映敏捷、聪明、将计就计

5)、假如你现在的身份就是齐国的使臣晏子,你觉得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自己先试试。

6)、朗读

7)、面对晏子的这个问题,楚王的反映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你从这里又读明白了什么?

“只好”“大开”------楚王的无奈

2)、你觉得在这第一回合里楚王怎么样?

3)、前面我们看到的楚王是怎么样的?现在呢?

4、小结:同学们,在这第一回合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可是啊,楚王的刁难并没有结束,那么下两个回合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1、4、5.

最新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二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

(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精选篇(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