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相关职业认知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的职业认知培训心得(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教师相关职业认知心得体会报告一

三位专家都是教育行业的翘楚。周红五老师是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专供教育心理学;陈宇老师是南京市优秀班主任;于洁老师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听他们的讲座,不仅仅是学经验,而且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三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热爱。十几年路途,不知疲倦,让吾等后辈汗颜,更多的是景仰。

三位老师的教育经验和智慧犹如大江之水,此时,我仅取其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首先,做班主任要有“同理心”。

这个概念是我第一次听到,也是周红五老师这次讲座的核心观点。所谓“同理心”,即是要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权威长者的角色,说出的话、做出的决策不容学生质疑。即便是谈心,也是说教偏多。看似是与学生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这样做,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呢?学生会失望、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降低;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产生建设性的帮助等等。而周红五老师的“同理心”概念,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传递自己的同理心呢?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情感的漩涡;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这四点听起来似乎高深莫测。周老师用了生动的例子给大家阐述如何做到这四点,即在和学生谈心,尤其是学生主动给老师交心时,老师必须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站在和学生同龄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才会让学生放下防备。在和学生沟通交流中,还要有颗敏锐的心,从学生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中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不仅如此,真诚、尊重与接纳是交流中的不二法则。和学生相处时,教师既要有“教师意识”又要有“朋友意识”,能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只有用尊重与接纳维护学生的人性发展,才会发生有效能的师生交往。这些道理,无一不是周老师几十年用心用情从教的心血。

其次,做班主任要民主与公平并行。

陈宇老师做班主任二十年,他自我评价“我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将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对待。陈老师重点与我们分享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运用。班级制度的作用:约束行为、明确义务、确认权利、激励作用、指导工作、预期结果。由于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制度对学校成员更多的是进行义务的规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责任性规定往往是学校制度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领导,缺少对一般学校成员权利的确认。这实质已阻碍了教育中的人对生存价值与意义的追寻和人的道德发展。学生的权利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班级制度就是要保障学生的权利,还能保证班级活动、运作有序地进行。生活在班级制度下的学生心理是稳定而健康的。在这样一个安定有序的集体中,学生可以从容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目标,如果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一定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要让班级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具备以下特点:体现民主、公平正义、化繁为简。简而言之,班级管理就是确切地指导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陈老师的经验,难道不是用心用情至深吗?

最后,做班主任要用心用情用智慧。

于洁老师一上场,她那热情洋溢的笑容就把在场的老师们征服了。虽是下午,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专注入神。于老师以文静的外表、甜美的声音、平凡的语言、真实的案例畅谈了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感受。通过23年班主任工作中一个个发生在自己班级里学生的成长故事,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九个“用心用情”的智慧心得,让大家在热情中获益良多。

于老师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少有那么三年,我是他们的重要家人。我还有我的学生们,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要我用心、用情,充满智慧,那么,这是我能做到的,这也应该是我吗必须要做到的。而我,也从中获得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学生们对我的爱,是我最大的动力。

听到此,想到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仅四年,相比最初,已热情减退。并不是工作让人疲惫,而是自己的热情衰减了。此次培训,于我而言,不仅是学到了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三位老师身上深深感受到对教育的热情与热爱。我也要先爱教育,才能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平凡而神圣的职业。用情、用心,方能育人。

对于教师相关职业认知心得体会报告二

关键词:主体意识 教育规律 创设思维情境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工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因果联系,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曲折性与规律性等,无不反映着辩证思维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评价能力,这是人们较一致的看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把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作为宗旨,从一个方面讲,这

教师相关职业认知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的职业认知培训心得(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