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报告 乡村振兴实践报告心得(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报告一
2、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5、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两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如何理解“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1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5、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两个率先: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江苏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9、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0、四讲四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即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21、三比三争活动: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三比三争”活动,即:比党性争先进、比作为争贡献、比业绩争一流。
22、党员干部三个要求: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23、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4、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理想信念。
25、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6、党的规矩: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27、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8、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政治纪律: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29、党的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30、党的四条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31、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3、“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34、“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5、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6、党章修订时间: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十九大修改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17次修改党章。
37、“三会一课”制度:“三会”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月一至两次);“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每季度一次)。
38、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基层单位,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不足100名的基层单位,可成立党总支部;正式党员超过3名、不足50名的基层单位,可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基层单位,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成立联合党支部。
39、基层党的委员会的任期(含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
40、党费交纳:党员应主动按月交纳党费,特殊情况,经党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也可以委托亲属或其他党员代为交纳或者补交党费。补交党费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描写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报告二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只躺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成果上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只图享乐,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企业,是注定要走向衰败的。同样的道理,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如果痴迷
于贪图享乐,热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早晚要腐而败之的。
艰苦奋斗其字面意思为:“不畏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指“为实现伟大的或既定的目标而勇于克服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精神和行动。艰苦奋斗是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有机统一的精神,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必经之路。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困苦的有力武器;也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郑重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上任不久就带领中央领导成员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极其困难的年代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壮举,正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红其拉甫海关的关员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死亡之谷”,战天斗地,用忠诚履行神圣的职责,用信念挑战生命的禁区,靠的都是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部分党员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脑海里被淡忘了。有的不求进取,关心生活胜过关心工作,过分在意票子、车子、房子;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大量事实表明,贪图享乐和奢侈浪费是政治瘟疫,它不但消磨人的意志,使我们的干部沉沦,而且具有传染性,败坏党风民风。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是对每个党员干部最现实的考验。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甚至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不同时代、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精神实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我们在倡导这一精神时,应认真弄清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涵义。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居安思危,永不止步
回顾中国共产党业已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而骄傲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甚至漠视目前及今后摆在面前的巨大考验。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的弱势还相当明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例如,1949年中美人均国民生产值之比为1:19,而1997年则扩大为1:43。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生态环境恶化仍在延续,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加之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和超大型社会,在实现社会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然带来的诸如社会失序、道德失衡、政治动荡等一系列尖锐问题,都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断前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2、励精图治,知难而进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是一项前人未曾走过因而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的事业,加之整个国家尚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阻力大,种种不稳定的因素和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兢兢业业,善于摆正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大家的位置,必要的时候,要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增强驾驭形势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勇气和能力,以一种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恒心去面对一切困难,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适时而动,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这样,就一定能够完成我们应该且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
3、勤俭节约,清正廉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勤俭办事,清正为人,不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干事业的重要经
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这一点。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是绝对事实,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尚有相当距离。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挤压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和以权谋私,真正心
系祖国和人民群众,自觉与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同甘共苦。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
1、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历来以不畏艰难困苦而著称于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宝贵的精神,造就了整个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辉煌地位。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无不与艰苦奋斗精神的扬弃休戚相关。8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在不断地努力前进。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现在看来,80多年的奋斗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正反经验均表明,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当而且必须告诫人民尤其是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和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
2、当前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更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从全局和整体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即意味着在今后一段长期内,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会很高,加上改革缺乏经验,遇到的阻力又大,困难又多,任务又重,对此,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其次,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越困难的时期,也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越容易发生嬗变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体制大变革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固有的负面效应必然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导向,直接表现就是利已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疯狂滋长。而现实的要求是,越是健全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就越需要利用道德和精神的矫正功能,充分
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报告 乡村振兴实践报告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