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阅读心得体会报告 花木兰读后感重点写感(2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花木兰的阅读心得体会报告一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的,是一个家喻户晓、非常经典的动人的历史人物故事。课文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胜利归来的生动事迹,塑造了木兰爱祖国、爱亲人、智慧、勇敢的女英雄形象,赞扬了她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整篇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逐层展开。课文紧扣“从军”的题旨,展开从军的过程,呈现了一位女英雄形象。
《木兰从军》讲述的是一个历史人物故事,远离孩子们的实际,了解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教学的难点。低年级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差,学习内容、认识人物,和课本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有一定的距离。加上文中的一些词如“文书”等词学生也比较难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女扮男装、年老多病”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识、写本课重点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女扮男装”等词语。
2、通过故事感悟到花木兰英雄的形象。
难点:感悟花木兰英雄人物形象。
三、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以点带面抓重点词语等。
四、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传说故事。题目就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看老师写课题,你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从军”就是?“木兰从军”就是?
齐读课题
过渡:想认识这位花将军吗?小兵要见“将”还得要口令。有信心拿到花将军的令箭吗?
好!先拿第一道令箭
(在学习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课文时,以一步步解题入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通过“向花将军取令箭”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让学生很快进入要学的状态。)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一)、自我演练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一、二类生字大声读3次。
2、把屏幕上的词语大声读2次
3、关注我们刚才读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1次,做到读正确、不多字、不少字、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自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过渡:拿到第一道令箭,我们来拿第二道令箭
(一)、沙场点兵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2、抽读课文
(师生评价)
过渡:接下来我们拿第三道令箭
(二)、两军对战
1、女同学读第2字然段
2、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就剩下第四道令箭了,第四道令箭是什么呢?
(三)、箭射靶心
1、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填在横线上。
课文讲了木花兰、的故事
过渡:拿到了四道令箭,终于可以见到花木兰了。
2、出示花木兰的头像:嗨!大家好,我就是花木兰,认识大家很高兴。你们知道我替父从军时是怎么想的吗?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3、抽一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标出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并画出木兰心理活动的句子。
4、交流重点句子。
抽一生交流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齐读这句话
“焦急万分”是什么意思?(出示红字)急什么?谁来读第二句话“一天朝廷下达了
花木兰的阅读心得体会报告 花木兰读后感重点写感(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