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四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报告 八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九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记者四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报告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单位提出辞职。
做记者掐指算来已经3年,一试锋芒,回过头来身后依然荒凉。
曾经千万个小时消磨在时间的秒格里,希望人生能够拨云见日,可是如今发现,改变得了这个世界,却改变不了自己。常常提醒自己要振作,即使难过也要坚强,曾经笑着流泪,却无法掩埋深藏的悲伤。用每一天的灿烂去笑面人生,却不见得辉煌。也许麻醉是最好的方式,不去在乎人生的伎俩。做名记者没有习惯的光鲜,即使无助也只有自己扛。记录了千万个人生,却写不下一个自己,这是职业的宿命。无法理解的事情太多,心情伤痛,还要背负折磨,即使快乐也很伤。我很累了,想换个环境。
再次感谢广电总台,感谢广播新闻频道,感谢各位领导!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描写记者四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报告二
今年11月8号是我国第十七个记者节。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希望新闻记者们能用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铸就自己良好职业形象。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我国著名记者穆青也提到记者要承担起“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等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是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记者是充满光荣与责任的职业,也是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在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新闻报道背后,有着记者的敬业、奉献、良知和深情;在一组组影像和声音里面,浸透着记者的艰辛、汗水、危险和牺牲。
在当今中国,我们在肯定绝大多数新闻记者恪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应看到有记者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惟自己各种欲望的马首是瞻。按理说,作为“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守望者”,记者必须恪守其“报道事实,揭露真相”的职业要求,但目前真正“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新闻记者正在减少!一些媒体及其新闻从业者为各种目的,置职业操守于不顾,以“无冕之王”自居,大搞“有偿不闻”和“媒体审判”,出现了记者一再“越位”介入经济等纠纷,出现了炮制“纸陷包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记者”到出事煤矿排队领取“封口费”等荒唐事!记者职业形象因此大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各种形式利益冲突,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记者搞“有偿不闻”和“媒体审判”,分别严重侵犯了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等和法院依法享有的独立审判权,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激化。
诚如著名记者郭超人所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屈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及其财产的无谓牺牲。因此记者写稿时,特别是撰写监督类报道时要慎之又慎!尽可能做到“激情看世界,理性写新闻”。在新华社前不久承办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国家就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要切实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我们新闻记者等新闻工作者就要认真学习贯彻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的“6.20”讲话,尊重新闻纪律和自身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勤学、兼听、躬行”原则,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我们新闻记者更应自觉承担起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进一步提升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等社会责任,用责任铸就形象。
在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温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期待各级新闻管理单位进一步强化职业监管,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我们每位新闻记者恪守职业道德,以自己实际行动擦亮“新闻记者”称谓。我们同时期待着有关部门能对新闻工作者正当的采访权益予以坚决维护。
描写记者四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报告三
尊敬的领导:
在总台工作了四年了,可以说我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的熟悉了,也有了深刻的感情。
在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找了很长时间的工作也没有着落,是电视台收留了我,让我有了可以工作的地方,我一直十分的感激。
在这里工作了后,总台把我的工作调为记者,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也是十分努力。可是四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什么事情都有了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单位提出辞职。
首先,我要感谢总台四年来对我的培养,各级领导和同事给我的无私帮助。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让我不断成长。特别令我感动和难忘的是,频道领导给我锻炼机会,给了我多项优惠政策,让我成长过程不再单调。
在广电媒体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从此也让我的性格深深烙上广电人痕迹 不屈不挠、逆流勇进、厚积薄发,这些将让我终身受益。
但是,三年时间过去了,我却感觉自己已不再适合这份工作。
第一,工作激情大不如前。民生新闻确实很锻炼人,能接触社会各个阶层。我在做民生新闻记者的两年多时间内曾经很卖力,肩背采访机东奔西走,足迹遍布衢城大街小巷。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身上民生记者的责任感已经磨灭,工作干劲已经消失,甚至整个人都完全疲沓倦怠了。尤其近段时间,我的工作更是一落千丈。我想,如果保持这种消极心态干工作,对节目、对频道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于公于私我都不忍心。
第二,创收压力时刻悬在心间很感谢频道领导,从来没有分配给我创收任务,但这并不代表我能安心工作。因为不创收,所以当面对其它有创收任务的同事时,我丝毫感觉不到无创收的轻松,反而是倍增的压力。毕竟在一个众人皆创收的集体里,环境对人影响总是深刻的,特别是当目睹工作室负责人王钢创收的艰难,我一直因为无助而负疚。
所以,当自己喜欢的事业已经变成一种痛苦,我没有更好的选择。经过反复权衡,我决定提呈这封辞职信,离开这个我已不再适应、不再胜任的工作,给自己一个解脱。
恳请各位领导批准我的请求。今后无论我将怎样生活,我都会永远感激频道以及总台对我的培养,怀念那些与同事们同甘同苦的岁月!
我如果有一丝能继续留下工作的激情,我一定不会选择辞职的,毕竟这里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地方,是培养我成功的地方,是值得我一生怀念的地方。只是我的激情已不再,如果继续留下来,对电台和对我本人,都是很大的伤害。
希望我的离去不能够给电台带来任何的不良影响,没有了我
记者四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报告 八大专项行动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