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启示心得体会高中报告 改革开放教育心得(九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改革开放启示心得体会高中报告一
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这些重大改革方案准确而有力地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勾勒出“干什么”的前行路径。以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则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回想9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因时而动,因势而变。随着“新常态”重大判断的提出,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该“怎么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出了良药。
纲举而目张,主线既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展开。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进一步拓展到农业、实体经济、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也是为了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从十五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近40年,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不断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的发展中获益,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去解决。
关于改革开放启示心得体会高中报告二
自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以来,高校招生录取各项改革不断提速,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20xx年高考更是创了多项“第一”:考生人数第一次突破700万;农村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城市考生数;参加高考的考生第一次签署诚信协议;11个省、直辖市自行组织高考命题;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增至28所;高招网上咨询历时长、规模大、范围广;严厉查处、打击“招生中介”……
20xx年高考,我们已共同走过,喧嚣渐渐远去,但高考改革的话题却依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热切地关注着。
自主命题 今年11省市试点获成功明年改革有望进一步扩大 20xx年高考改革多,变化多,但在众多的新变化、新举措中,第一次大规模分省命题无疑是今年高考最大“亮点”。
高考统考制度自建立以来,几乎一直都是全国一张卷,统一命题。20xx年之前,只有上海、北京两市试行自主命题,而今年改革力度空前加大:自主命题增加天津、辽宁、江苏等9个省市。至此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扩大到11个省市,723万考生共使用了15套高考试卷进行考试,进一步打破了长期以来高考全国一张卷的格局。
在今年10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20xx年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代表们高度评价了今年分省命题的改革成果,认为试点省市自主命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各试卷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强化了能力立意,正确发挥了“指挥棒”作用。与过去统一命题相比,今年分省命制的试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实现了第一年命题“平稳着陆”的目标。
分省命题不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还具有降低考试风险的功能。这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先进,一旦一地试卷泄露,就可能立刻扩散,这对高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分省命题则可有效降低风险。同时,分省命题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扩大办学自主权;有利于促进高考命题的丰富与发展,促进省与省之间在命题方面的交流和提高。
分省命题改革的初步成功,坚定了教育部及各试点省市将改革继续推进的决心。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命题权下放到各省市是深化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应当继续扩大分省命题的范围。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分省命题作为一项改革,应积极稳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扩大试点需选择高考制度完善、管理水平到位、已具备充分条件的省市。
据专家分析,20xx年分省命题扩大的步伐不会太大,个别条件成熟的省市也许会加入单独命题行列,现有的单独命题省市的自主命题科目有望增加。
严肃考纪 今年考前签署诚信协议明年杜绝作弊仍是重点 “我承诺在高考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与往年不同,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723万名考生在走进考场前全部签署了“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将在高考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这一创举成为今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广大考生和教师认为,签署承诺书对考生来说,不仅是个庄严的仪式,更是人生诚信教育的重要一课。
“诚信考试承诺书”是教育部狠刹考试违纪舞弊歪风、制止考场腐败的重要举措。从今年开始,这一政策不仅在高考中实行,在成人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也开始实行。
据了解,为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国务院、教育部高度重视今年高考考风考纪。高考前,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保证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高考前夕,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提高了有关违规处理条款的可操作性,加大了考试违规的处理力度。而首次通过“诚信考试承诺书”的形式,更是将新的违规处理办法告知参加考试的每一名考生,营造出“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在教育部门、全社会以及广大考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全国各地考场秩序井然,考风考纪显著改善。考试期间及之后发现的作弊考生已依照新的处理办法,被取消考试成绩。
据记者了解,今后全国依法治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酝酿制定《教育考试法》,今后各类考试将依法治考,考试组织管理工作也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明年高考,不论考试法是否出台,保密安全、杜绝作弊依然是高考考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主招生 今年试点院校增至28所明年期待改革继续深化 20xx年是大范围试行自主招生改革的第二年,在20xx年22所试点院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6所院校。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在政策上做了相应调整,今年自主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也更加合理,为在某方面具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和脱颖而出的机会。
20xx年试点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规模上普遍有所扩大。从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招生规模的变化:今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名额计划在100人至120人之间,而去年该校仅招了50人。清华大学20xx年自主招生仅占当年总体招生比例的2%,而20xx年自主招生计划为总招生计划的5%左右;而且去年该校自主招生仅以文史类为试点,小范围地进行选拔,今年选拔对象则由文史类考生扩大到所有考生。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荐方式的变化:由过去的指定地区、指定学校推荐改为“个人推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不仅仅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报名,一般中学的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实力,也可以自荐。这一改革,使更多有实力的学生有了自我推荐的机会。
参加今年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还享受到了比以往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例如,去年清华大学在高考录取时给予自主招生对象的优惠政策比较谨慎,多数考生只享受清华线下降10分的优惠。而今年清华将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扩大到“清华大学在同地同类科目录取分数线下20分”。
“自主招生”意味着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同时也对高校招生的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20xx年年会上,许多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认为,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在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的情况下,在选拔高素质和具有特长的学生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希望在此基础上,明年适度扩大试点范围。
高招咨询 今年网上搭建大型服务平台明年跨越时空方便更多考生 开办网上招生咨询活动,是20xx年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为了协助高校做好20xx年招生宣传工作,使招生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同时避免大规模现场高考咨询活动易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从20xx年5月起主办了“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此项活动共持续3个月,分三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加网上招生咨询周活动的高校超过500所,其中包括在全国招生的全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部委所属的“211”工程院校。高校在网上开展咨询,使广大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的高校招生信息,同时又为考生报考高校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的机会,它的最大特点是为跨省市招生的高校提供了一个网上咨询服务平台。
“咨询周”活动期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各省招办负责人以及高校的领导亲临现场,在线回答了各地考生及家长提出的问题。教育部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咨询周”活动的进展情况,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特发来书面致词,他希望各参与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好咨询活动,
改革开放启示心得体会高中报告 改革开放教育心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