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河流心得体会短篇怎么写 保护河湖征文500字感悟(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保护河流心得体会短篇怎么写一
2. 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3. 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4. 人也是一种动物。
5. 保护动物,你我的职责。
6. 别让人类成为最孤单的生命!
7.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8. 保护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
9. 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10. 护鸟光荣,打鸟可耻。
11. 地球没有了动物,就如蓝天没有了白云。
12. 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13.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动物从我们身边做起。
14.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15. 没有动物,生命没有了动力。
对于保护河流心得体会短篇怎么写二
:
春天来了,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她象征着希望的点燃,生机是对她的诠释,绿色是对她解读。1999年,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了。湘江作为长江主要支流流经雁城大地,哺育着衡阳人民,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唱响“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的环保主旋律,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湘江的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此,团市委倡议:
做环保理念树立的倡导者
环境保护,观念先行。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朋友们,作为时代的先锋者和引领者,要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宣传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知识,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做简约低碳生活的参与者
简约低碳,从我做起。购买简装商品,选购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等),合理消费,绿色消费;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及时关闭电源,节约用电;文明旅游,环保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绿色祭奠,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争做绿色文明使者;提倡废水再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回收,推动生活领域的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
做节能减排行动的践行者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无纸化办公,纸张双面使用,使用电子贺卡、电子邮件,保护森林,做身边绿色的“捍卫者”;少乘坐电梯,六层以下尽量走楼梯;节水、节电,及时切断或关掉电源,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多一份清新、少一度电;节约办公用品,不随意丢弃一块橡皮擦、一支铅笔等微小办公用品,做到物尽其用,多一点节约、少一点浪费;主动精简合并会议,压减不必要的文稿印制,多一份绿、少一份碳;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汇聚低碳“小雨滴”,终成环保“大海洋”。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生态建设,展现风采。加入形式多样的植绿护绿志愿活动队伍,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体会绿色生态理念;关注环保热点问题,注重环保生态考察,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治污降霾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宣传实践活动;开展环保公益讲座、组织环保图片展览、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创意大赛、开发环保创意产品,倡导环保理念,身体力行地践行环保,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对于保护河流心得体会短篇怎么写三
1迎宾门
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仿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清明上河园在1992年7月开始动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国家旅游总局给清明上河园的价值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大观,不可错过。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请看,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地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畔,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接着,马队骑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鸣,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拉开了。
2张择端雕像
现在请走进迎宾门,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年青时游学于京师,擅长画舟、船、车马、集市、桥梁等景物,风格自成一家。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整个雕像高6米、重达30吨。您看,这位艺术大师手捧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xx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像是在祝福咱们古老开封的再次辉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下面我们转到浮雕的背面进行参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灭亡流出皇宫后经无数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为《清明上河图》做了14阙跋文,来表示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阙“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生物正堪传”是金代诗人张公药所写,我国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题。当您走进清明上河园,就仿佛来到画里一样,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园内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领略到宋代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3清明上河图石雕
眼前的这幅石雕,是园方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按照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
上河图》。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与原图一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石雕也为我们的参观欣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城郊农村的景象。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为什么说反映的是清明时节呢?大家请看柳林边有一支队伍,最先的三个人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因为宋代有一种说法是“扫墓归来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见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时节,而春季只有在清明节才有上坟扫墓祭拜先祖的习俗。
往下看就是全画的中心----虹桥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柱,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此处也是全幅图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闹,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城门楼。其本身的作用是图中城里与城外的分割线。城门楼是《清明上河图》上一座最大的建筑物,它与虹桥不同,桥连接两岸交通,人物在桥面上活动,在视觉上它不会把画面割裂,而城楼是庞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动分裂开来。画家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为了使观赏者的眼睛不游离出画面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
图画到“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张择端的高明之处。图中展现的城乡结合处都已经非常繁华热闹了,
保护河流心得体会短篇怎么写 保护河湖征文500字感悟(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