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色快递阅读活动心得体会报告 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红色快递阅读活动心得体会报告一

你们好!

我是半山中学的方盈,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铭记,我们的红色基因》。

大家都知道基因。基因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等过程的全部信息。那么,红色基因是什么?是精神啊。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的精神啊。

我流着的是东方中国人的血液;走着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走的路;我喝的水可能曾经染过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我爱祖国,这就是红色基因吧,我想——当我死后,觉得无愧于祖国,这就是红色基因吧。我知道,我爱美,祖国也爱美,我也要为她增添色彩;我懂得,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羁绊,这就是爱吧。所以,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融入骨血的爱国精神。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屈辱历史,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八国联军血洗圆明园,小小倭国肆虐神州,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让人欺凌,像一条哈巴狗一样地让人欺凌啊……黑暗笼罩了神州大地,然而在这黑暗之中,却有着灭不掉的星星之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光明前赴后继。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久违的太阳终于在神州大地上冉冉升起。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在那样黑暗的作文社会里,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里,在列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他们坚定地带领着中国人民向光明前进,从不后退!

相信,大家都对一个词有所了解——长征,它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弘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红军的这一次长征,满怀期待地走,满身伤身地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无比坚定。他们埋头苦干、勇于奉献;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他们不怕牺牲、必将胜利!

每当我看到有关战争的新闻,看到叙利亚的孩子生活在废墟中,无家可归,甚至惨死地海边,我就感到心痛,同时也感到庆幸。庆幸我生活在中国,庆幸有那么多的革命先烈曾经用他们的生命保卫着祖国,用鲜血换来了一个新的中国。

现在,没有长征时的磨难,我们生活得安逸快乐。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只为创造一个新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从脑海里,转变到行动上,把它传承下去、传承下去、传承下去!

关于红色快递阅读活动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加强我们对党的认识,局党支部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历史好处的庐山,英雄城南昌,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月22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4人来到了秀丽的庐山,参观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蒋宋美庐别墅、白居易草堂;饱览如琴湖、锦秀谷、仙人洞、三宝树的秀美;伫立含鄱口,仰观“领袖峰”。挺拔的云杉,险峻的峡谷。虽然天公不作美,整座山雾气弥漫,但祖国锦绣山河让我们忘却了疲劳,让我们有身处仙镜一般的感觉。

3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登上了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随后我们来到八一广场,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碑,应对广场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时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说石雕给我的不止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思索。

3月24日,经过5小时多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井冈山。当天,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着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参观了黄洋界哨所陈列馆,站在黄洋界哨口,浓雾锁住了我们的视线,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但更凭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黄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战壕依旧,大炮和滚木严阵以待。在翻滚的浓雾深处,我们仿佛听到了往日的隆隆炮声和当年红军的喊杀声,感受到了当年战场的厮杀,更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艰苦岁月里,黄洋界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自巍然不动”。浓雾中的黄洋界,别有一种韵味,也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后,掩映在绿阴深处耸立的汉白玉的纪念碑,给人第一印象,是那样庄严而肃穆!壁墙上刻着朱德元帅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镏金大字。经过黄洋界,我特意来到那棵毛委员和朱军长当年挑粮走过的羊肠小道和他们上山时曾歇息过的菏树边照了张相,让那琬蜓崎岖的山道和如今枝繁叶茂的菏树见证我们年轻一代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让前辈们的高风亮节指明我的人生方向。

小井的“红光医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在那里建的第一所医院,所谓的医院,是一幢两层楼的旧式楼房,共有50余间,楼房并没我想像中那样破烂不堪,也许是修理过的缘故。楼下是医生的办公室,但里面陈设有当时极其简陋、原始的医疗器械――有当时使用的伤口消毒药品“盐水”、“石灰水”;手术器械居多的是土法炮制的竹器制品;因当时缺乏麻痹药物,就把需要手术的伤员捆绑固定在一个巨大的柱形圆石上,谓其石为:“镇定石”。隔壁是看护排的住处,其余的是重伤员和重要干部的病房,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那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如今,人去楼空,只见几床草席,已见不到渗血的绷带,听不见疼痛的呻吟,更闻不到红米饭,南瓜汤的味道……据导游说,当年这所医院是曾志牵头建立的,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井冈山时,红军医院当年曾遭敌人袭击,上百个伤病员被捕杀害。最年轻的红军烈士才十四岁。离红军医院约百米处小溪边,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墓,四旁绿树掩映,群山环抱。那里埋葬着一百四十位红军烈士的忠骨。聆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我想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正义感和爱国之心的人听了这一段经历后心里总会有一点想法

的。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次遇难中的每一位遇难者,是他们换来了我们这天完美的生活。虽然我们不明白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永不磨灭!我们就应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的。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红军的遗容,是我们零距离,应对面,脸对脸,凝固在历史的瞬间。我们的脚步因此变的沉重而缓慢,我们不愿放过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朱德的扁担》那是我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故事,而这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亲眼目睹到了那根记录着传奇故事的扁担。它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橱窗内,与其他扁担相比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扁担内侧用黑色楷书写着“朱德的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这几个字是那么的醒目,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光辉形象。讲解员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

军――红军第四军,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的整个过程。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第二天清晨,我们冒着细雨,来到英烈们长眠的地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言。当我举起握紧的右手在陆局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此刻,我们,在那里庄严承诺将永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一刻,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那面鲜红的党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穿过党政领导、井冈山老战士和书法名流留下墨宝的碑林,我们站到了纪念碑前。抬头瞻仰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纪念碑像一枚欲升空的导弹。碑的上端是形态各异的金属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呈现出一幅前赴后继、奋勇激战的画面,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之后人,号召我们加入前进的队伍,激励着我们完成未尽的伟业。碑前是一位老汉和小红军的雕塑,栩栩如生,似乎在给我们讲《井冈山的斗争》故事。凭栏远眺,能够看见五指峰;俯视能够看见彭德怀、陈毅、何长工、伍若兰等人的雕像。

走进纪念馆,导游告诉我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安息着一万五千七百四十四名有名烈士和四千多名的无名烈士。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和介绍安放在了纪念馆里,供参观者们敬仰。导游一一介绍,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听了烈士们的事迹,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我们此刻过的幸福生活正是靠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必须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必须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四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但她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巨大的,是我们来之前无法想象和感觉到的。来到革命圣地,不仅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理解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革命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这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才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铸造灵魂、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重要。

总之,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吸取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去,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立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用心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关于红色快递阅读活动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我们商丘市睢阳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党员一起奔赴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参观学习,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们穿上了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长征历程,追忆难忘战争岁月。

我们穿着红军服,走志仁小道,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一路唱着红歌,在山顶上胜利会师。参观革命旧址,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让历史事件进入我们内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和熟悉大别山光荣的革命历史,感悟大别山革命传统,引导我们走进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体验革命的苦难和辉煌。这些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和升华,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学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这次红色教育时间虽短,却使我热血沸腾,备受感动和鼓舞,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信念”两个字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大别山走出的那30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仿佛再现眼前;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令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许世友同志一生忠诚、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箭厂河乡红田那300多名忠魂让我肃然起敬;“志仁小道”那崎岖的山路让我在红色拓展训练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淳朴民情。

一、我近距离感受了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其中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不来新县,不知道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里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许世友等3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不来大别山,不能深刻感受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10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就有5.5万人,占一半还多,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

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时光飞逝,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新时期大别山精神仍具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当听着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时我肃然起敬;看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内那一颗颗璀璨的将星、如山的雕像时我们心潮澎湃;在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内在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情沉重而坚定,听到晏春山烈士宁死不屈的故事我潸然泪下„„,这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作为党的干部,就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务实为民清廉之心!要珍惜自己的岗位,服务师生,无愧于教育事业!

红色快递阅读活动心得体会报告 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