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团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 关于湖南旅游的作文(4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湖南旅游团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一
对于望城靖港,我心仪已久。那方水土,我从未踏足。风云起落,人来人往。岁月无痕,岁月有痕。靖港古镇停泊在现代的阳光风雨之中。
假日,挥别长沙城,朝向靖港,寻找历史的足痕、心灵的闲适。友人说:靖港古镇已经开街,我们都是迟到者。我答:目光的飘拂,没有时空。
靖港为何曰“靖”?据清顺治年间《长沙县志》记载:“唐李靖驻兵于此,军令严整,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其水曰靖港,以志不忘。”芦江的原名倒不响亮。靖港是有着上千年水运历史的港湾和商埠,起于水,兴于水,也衰于水。当陆上动力交通工具代替水面的的舟楫后,靖港古镇慢慢冷清了。不少人望水兴叹,感慨岁月的无情,但靖港的深厚历史沉淀了下来。其实,靖港不曾遗失,不曾离去。它只是静穆地停留在那里,等待着重新“发现”。
“发现之旅”是这样的激动人心。20xx年9月,靖港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后,望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滨江新城区、省会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对靖港古镇的总体保护性开发,终于在今年国庆前夕开街,向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今天的靖港,整旧如旧,一大批观光景点、休闲茶肆、美食广场、娱乐之坊恰似一串串明珠点亮游人的眼睛。人们惊呼“看到了明月湘江,看到了小家碧玉,看到了青花瓷坛”。靖港古镇又恢复了百年风韵。
静静地穿越靖港,麻石铺就的街道犹如历史的脉络。靖港再次倾吐那些曾被淡忘的故事。
湘军统帅曾国藩与太平军在此激战,湘军水师全军覆没。曾国藩颜面尽失,竟两次投水自尽,被部属救起。曾国藩文化公园内陈列的书稿和器物则为佐证。“靖港水战”成为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靖港”名扬天下。
在半边街上,有栋“一担柴”式灰墙红瓦的老平房,曾是当年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办公旧址。为着坚强的信仰,为着神圣的目标,前辈们曾在这里日夜操劳,直至奋斗牺牲。故人不在,故居在,我们深深怀念之。
湘籍著名作家周立波曾写下名篇《湘江一夜》,描绘的是八路军南下支队夜渡湘江的情景。那场战争发生在靖港对面江心岛的洪家洲上。作为随军作家,周立波亲身感受到那种英勇、那种悲壮。
靖港见证着这一切。让历史告诫今人,要百倍珍惜如今幸福、祥和的时光。“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靖港曾经是无数商家、船家生活与精神上的港湾与驿站。“船到沩江口,顺风也不走”,靖港码头上停泊的“乌舡子”每日达千条。漂泊流浪的人们,对于靖港的“依赖”可见一斑。此情此景不再,但“复古”后的靖港魅力依然。
麻石街两边林立的木板铺面、彩色的旗幡、轻声的吆喝、水边的杨柳……我们就是靖港流连忘返的游客,曾经熟悉的事物历历在目,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俗称“乌舡子”的小船,炉火正红、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堆满刨花木屑的木匠作坊,还有豆腐店、甜酒铺、手工杆秤铺、牙医铺,甚至包括昔日的青楼宏泰房。好一幅上个世纪40年代前的小镇风情图!平实、平和的小人物,在水一方。这就是天然、自在的生活。这就是原生态。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不能当一群靖港人,享受这样天衣无缝的生活。但我们经历过了,领悟过了。心灵的一隅,曾经是那样的浮躁,在此洗涤,不虚此行。靖港就在长沙的身边,与繁华的城市只有“一墙之隔”。它的古朴,它的厚重,它的飘逸,它的柔情,就在我们的身边。
靖港依然是一个心灵的驿站,一处精神的港湾。靖港很静。
推荐湖南旅游团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二
各位团友: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之美誉。后因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芙蓉镇地处武陵山区,永顺县南端51公里处,东与高坪乡、松柏镇相接,南与长官镇相邻,北与列夕乡、抚志乡交界,西与古丈县红石林镇、罗依溪镇隔河相望。镇内最高海拔927米,最低海拔139米。全镇辖11个村和5社区,141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截止20__年底,共有7454户,23382人,其中农业人口18193人,非农业人口4254人,镇区人口17000人,系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镇,土家族占总人口80%以上。全镇有耕地20046亩,林地70500万亩。
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因名传遐迩的电影巨作《芙蓉镇》全部外景均荟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镇"。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王村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可见芙蓉镇瀑布和其旁建在悬崖边的飞水寨。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而时而出现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更是把人拉入了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古镇石板街远远望去,总感觉王村古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的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便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 游弋于青石板上,阳光透过黝黑如鳞的瓦檐,随翘角风铃的响声,淡如鹅黄地洒在你的身上,让你有一种很古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
湖南旅游团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 关于湖南旅游的作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