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最美人物心得体会教师报告 最美教师人物事迹展播心得体会(五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辽宁最美人物心得体会教师报告一
欢迎参观葫芦岛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位于葫芦岛兴城市区,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于1430年,当时称宁远卫城,清朝时改称宁远州城。1623年,驻守此地的袁崇焕主持重修。当时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城池以外,在其周围还构筑了众多的沟壑、碉堡、防御墙等其他军事设施,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古城也逐渐发展为明朝末年关外第一军事重镇。
古城作为山海关外明朝的重要卫城,见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更迭,历经580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洗礼,如今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先后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韵沧桑的兴城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般的菊花岛,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正成长为我国北方新兴的沿海风景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游览!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卫城,这种形制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城墙外表用大块青砖砌成,里边用巨石砌成。古城城墙四面正中各设一座样式相同的城门。四座城门雄踞四方,雄伟壮观,给人以固若金汤的安全感,城门上都筑有两层高的门楼,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城的四角设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现在城墙上摆放的大炮炮击后金军,击中努尔哈赤,使他深受重伤,被迫撤军,返回圣经的途中重伤而亡。行走在古城中,依然可以感受到300多年前战马嘶鸣、硝烟四起的历史烟尘。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兴城古城南门延辉门。延辉门两侧的半圆形围成叫做瓮城。这里取的是瓮中捉鳖之意,它的功能是保护城门。
古城东南角是一座魁星楼。‘魁星’是28星宿之一,亦称‘文曲星’。古城的魁星楼因其他地理位置而被誉为“关外第一魁星楼”。
我们面前的这条大街称为延辉街,街道两侧是以经营商业为主的旧式建筑,建筑不高,多为一二层。延辉街上矗立着两座古朴壮观的石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以一种美德享受。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位于延辉街南端的祖大寿“忠贞胆智”坊,向北大约85米处,矗立着组大乐“登坛骏烈”坊。两座石坊形制大体相同,都是方形坊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而且都是柱高楼小,更加显得牌坊凌空矗立,古朴苍劲。jing。祖氏石坊虽经历300多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明清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和研究明清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十字大街交叉处,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处钟鼓楼。楼座上建有两层楼阁,是旧时城内更夫为官衙及居民撞钟击鼓报时辰的场所,战时则有预警及指挥作用。现已辟为文物陈列馆,陈列兴城出土的各类文物数百件,其中荷兰牛皮大鼓为省内现存最大最完好的一面军鼓。
文庙位于古城东南隅始建于1430年,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古老的、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也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落。
文庙南墙之外、东西角门的两侧,各有一块石碑,碑上面刻着同样的字:“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彰显出这位功盖天地“至圣先师”的威严。这座文庙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4米,是一组平面呈长方形的古建筑群。它是一座三进院的建筑群,照壁、棂星门、泮pan桥、大成殿等主要建筑安排在建筑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行走在这庄严肃穆、儒气十足的孔庙中,心中不自觉地便生出一些恭敬、礼赞之情,不由得慨叹孔子儒家思想的高深厚重。
现在大家自行参观吧~
对于辽宁最美人物心得体会教师报告二
鞍山地区特产一种梨,叫南果梨。吃起这种梨,那梨汁儿真是又甜又香,要多可口有多可口,有的外国人吃了这梨后,都赞不绝口,说这是世上稀有的好梨;有的人还把梨籽带回去,想在他们的国土上培育出这种梨来。可见南果梨是多么受欢迎。这种梨就生长在东北鞍山地区,为什么又叫南果梨呢?这得从这种梨的来由说起。传说,千山在一千多年前,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老龙潭一带歇着。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大雁从南方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在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口来,梨籽落在西南沟的向阳坡上了。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长成了一棵带刺儿的野梨树。正好,这一切,被一个采野果的老道看见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采到这里看望这棵野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这梨,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有点发涩,不好吃。后采,这老道用山丁子树与它嫁接,再结果时,梨的个头比原来大了,梨色也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哈,好吃极了!因为人们从老道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叫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为南果梨。这以后,移植这种梨树的越来越多,如今南果梨树已遍及鞍山地区的所有山区和半山区。每年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南来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树的上空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好象在向人们夸耀自己,多亏它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南果梨树呢。
“释道同源”的传说
在千山无量观的庙宇中,有一座高大的观音殿。这观音殿修在山脚下,大殿旁边,有一个天然石洞,后经人工凿修,成为一个穿山洞。洞里塑着十八罗汉,’称为罗汉洞。无量观明明是个道院,怎么供奉起佛家的菩萨和罗汉来了呢?说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在无量观建观前,这一带是祖越寺的地产,罗汉洞当然也是祖越寺的了。但当时这个洞并不是穿山洞,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天然石洞,洞里供奉着十八罗汉拜观音的塑像。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天,一个叫刘太琳的道土云游到此,一眼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找到祖越寺的长老和尚,商量要买下这块地。祖越寺的老和尚当然不愿意有人破坏他的风水夕夺他的进财之路,任刘太琳出多大价钱也不卖。刘太琳只好去找一个在当地做官的俗家师弟,最后依仗师弟的权势,硬是买下了这块地方。要说刘太琳倒真有些眼力,无量观建成后,果然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观里排场也一天比一天气派。这样一来,无量观的小道土们也就愈发不把祖越寺放在眼里,不愿再供奉罗汉洞里的菩萨和罗汉了,没事儿峨在刘太琳的耳边嘀嘀咕咕。刘太琳眼量大肚量也大,听到这些常常是一笑了之。
再说祖越寺,一块风水宝地被刘太琳强买去了,香火也被抢去不少,自然怨恨在心。因此两家虽是近邻,却不免经常明争暗斗。这一天,无量观的道士路经祖越寺,见山门前立了两块石碑,一块上面刻着“天花乱坠”,另一块刻的是“地涌金莲”。大家左猜右想,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正在这时,走出几个小和尚,见此情景,便借机讲了起来。说是在祖越寺建寺之初,有一位佛家大师到此训:经说法,那佛法真是高深啊,直讲得空中天花如雨,讲得地下金莲盛开,观音大士现了金身,十八罗汉赶来参拜,这位高僧从此名扬四海,终于修成正果。祖越寺就在这位高僧诵经的山洞中,塑起了十八罗汉拜观音像。这一番话说得无量观的小道士们目瞪口呆,想斗斗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回观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左商量右核计,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下乘着月色偷偷摸进了罗汉洞,砸下了观音菩萨的泥头,换上了真武大帝的脑袋,这样,一来,佛家的十八罗汉就拜伏在道家真武大帝的脚下了,小道士们甭提多开心了。第二天一早,这事儿就被无量观的祖师刘太琳知道了,他马上让人关闭山门,谁也不许把这个事儿声张出去。可是哪有不透风的墙,终于有一天,祖越寺长老带着一大群大小和尚气势汹汹地来到无量观,准备大闹一场。不料一进无量观,便都呆住了,原来西阁院中新建了一座大殿,工匠们正在殿内塑造观音菩萨金身呢。再看罗汉洞,中间的佛像撤掉了,变成了穿山洞,洞内两侧的十八罗汉像重塑一新。这时刘太琳相师走上前来,笑着对长老和尚说:“山洞狭小,不是菩萨所居之处,现在特意建起大殿,请菩萨坐上正位。佛法无边,小观如同宝寺乱坠的天花,怎敢不敬佛祖。”长老和尚看出刘太琳的一片苦心,很受感动,连忙接着说:“道法无量,小寺当是贵观地下涌出的金莲。”说完和刘太琳大笑起来。几年的仇恨至此完结了。刘太琳和长老和尚一起商量,在罗汉洞口壁上刻上了“释道同源”四个字。从此以后,两家和睦相处一直到现在。
唐王碾的传说
在千山大安寺后山上有大大小小的石碾,人们都管它叫“唐王碾”。千余年来,一直撂在山上,虽经风吹雨淋,还可看清碾盘上凿的沟齿,圆溜溜的地碾砣还放在碾盘上。传说,唐王带着三十万人马进驻千山的三个沟里。随后,又增调来三十万人马,把个千朵莲花的山山岭岭都驻满了。山岭间飘着旗帜,人欢马叫,咳!这下子,可把唐军的总运粮官程咬金愁住了,便火速派各路督粮官四处催运粮草。最近的辽东城,连夜就送来两万石谷子,以应急粮荒。谷子是带皮的东西,要用碾子磨出来,才能煮饭吃,程老将军心想:旧愁解了又添新愁,上哪找一下子能磨出两万石谷子的碾子呀?憋得他没招了,便连夜来找唐王核计怎,么办。这天夜里,唐王挺高兴,刚入夜就带着亲兵出来,一边观赏千朵莲花山夜景,一边吟诗。程咬金赶来,哪管三七二一,刚走近前就大声喊了起来:“唉呀,唐王,都把老臣愁坏了,你还在这儿作诗呢!”于是,他把找碾子磨谷子的事,禀奏给唐王。唐王听说粮荒的事,认为事情不小,不过一时也想不出好法子来,原来那个乐劲也没了。他便和程咬金不言不语地走向英烈山驻地。走着.走着,唐王突然听到,从白虎殿上方的后山上传来“叮叮当当,当当叮叮……”的开山凿石声。便回身叫亲兵去查看。不一会会儿,亲兵回奏说:“后山顶上都是黑压压的大小石块。没有人开山凿石。”亲兵刚说完,唐王耳边又听到“叮叮当当,当当叮叮”地凿石声。便问老将军听到没有,程咬金侧着耳朵听了好半天,才摇着脑瓜说:“没听见,没听见!”唐王以为程咬金又耍蘑菇,故意装聋开玩笑,就挨着个的问亲兵听到没有,都一一回答说:“没听见,没听见!”“这可真奇了。”为了解破这个谜,程咬金自告奋勇,要亲自去察看察看。程咬金历来是个鬼大胆,他什么也不怕,就带了几名亲兵爬上后山。也是什么声音没’听到,什么人也没看到。只看到山坡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大大小小石头块,有横躺着的,有竖卧着的。转了一圈只好回来交旨。尔后,他一个人回本营了。唐王心里想着磨谷子的事。似睡非睡地躺在床上,只听“叮叮当当夕当当叮叮”的凿石声在耳边响着乙——阵响似一阵,足足响了一夜,他也朦朦胧胧听了一宿。鸡鸣三遍后,凿石声才停止了。天亮了。唐王又叫来程咬金同上后山,要查看个究竟,两人爬上后山,定睛一看:都惊呆了!只见满山坡都是火儿崭新的,大大小小的石碾了。碾盘挨着碾盘,圆溜溜地碾砣安放在碾盘上。碾盘上和碾砣上都凿好了斜纹沟齿。碾砣外头凿有“鲁班”两个字存。程咬金再找夜晚看见的大大小小石头块都不见了。山坡上尽是凿下来的石碴子,一堆一堆的。看罢,程咬金乐得咧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马上叫军兵套上战马,磨起谷子来。这些石碾,个个拉着轻快,碾出来的小米又整齐。又均匀。很快把两万石谷子都磨好了,六十万唐军度过了粮荒。唐王令人摆上供晶亲自向天拜谢。从此,唐军士气大震。唐王统帅六十万兵强马壮的大军,穿过窟窿山,攻克了三江越虎城和风凰山一带。接着又打了很多大仗,东征获胜,唐王才搬师回朝。今天,“唐王碾”已成为游人观赏的古迹了。有的游人,还推着碾盘转一圈哩。
无量观的传说
无量观是千山最大的道院,也是道教徒在千山建起的第一座道院,创建大清代康熙年间,创始人叫刘太琳。这刘太琳是怎样建起无量观的呢?相传,刘太琳的原名叫刘玉琳,本是直隶省水平府人。小日寸候家中十分贫寒,十八岁那年,一个人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在辽宁本溪县住了下来。他没想到生活越发困难起来,为了混口饭吃,不得已到本溪九顶铁刹山出家当了道士。他是郭守真祖师的第四个弟子,在道教龙门派中排在第九代的“太”字辈,所以改叫刘太琳了。刘太琳出家后,苦修十年没离开铁刹山一步,郭祖师见他诚心修道,很是喜欢,把他看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有一年,辽东一带大旱。那时候,沈阳叫做盛京,盛京将军听说铁刹山郭祖师道行很高广就派人请郭祖师来盛京祭天求雨。郭祖师便带着刘太琳等人来到盛京。也是巧得很郭师祖设坛求雨那天,果真天降大雨。盛京将军认定了是郭师祖有法力,能驱龙布雨,说什么也不让他回山夕就在城内大兴土木,建起太清宫,请郭祖师居住。那郭祖师早就知道千山风景秀丽,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可那是佛教徒的圣地,他一个穷山老道哪有力量把道教传到千山呢,这回结交上盛京将军,有了依靠,他就又打起了这个主意。”一天,他把刘太琳叫到床前,对他说:“十年来,你已修行的差不多了,该出去闯一闯了,你到千山去立个门户吧,也好让道教龙门派
辽宁最美人物心得体会教师报告 最美教师人物事迹展播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