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听课心得体会报告 分数除以分数听课感悟(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分数加减法听课心得体会报告一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有关分数加减法听课心得体会报告二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改写。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探索改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考。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的美。
使学生经历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改写的方法。
在探索分数和百分数改写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改写。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有哪些?(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我们知道,这些数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例如,百分数和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呢?(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改写的,相信大家一定会猜想到,百分数还与什么数也能互相改写?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的主动愿望;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已有认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有意义探索例题中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一)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1、出示例题3:青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体育委员在调查了全班同学中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后,得到如下结果。
会游泳的 会溜冰的
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5 2/7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这里的3/5和2/7分别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能用百分数表示会游泳和会溜冰的人数所占的比率吗?
3、学生尝试把3/5改写成百分数。
(1)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方法①: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20)/(5×20)=60/100=60%
可能方法②: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根据学生介绍老师板书:3/5=3÷5=0.6=60%
(2)教师小结:把3/5改写成百分数,可以把3/5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在改写成百分数,也可以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4、怎样把2/7改写成百分数呢?请大家也试一试。
(1)学生尝试后介绍改写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要用分子2除以分母7,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2÷7≈0.286=28.6%,同时介绍: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即在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这里的2÷7的结果0.286是个近似值,所以用约等号连接,但是把0.286化成百分数28.6%时,这两个数之间是精确相等的,只要用等号连接就可以了。
(2)组织对比:把把3/5改写成百分数有两种方法,把2/7改写成百分数时,怎么大家都选择用分子除以分母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了呢?
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2/5的分母5是100的因数,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整数,把2/5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简便,但是2/7的分母不是100的因数,那样做就很烦了。
5、引导小结:看来,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什么方法更有普遍性,一般我们可以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练一练:把1/5、1/4、3/8、1/3、5/9改写成百分数。
(设计意图: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一般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改写成小数后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媒介,但我觉得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1、 谈话:我们已经会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了,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你觉得可以怎么办?先自己举个例子试一试,再和组内同学
分数加减法听课心得体会报告 分数除以分数听课感悟(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