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 学蒙古历史的心得体会(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一

达尔滨湖湖面方圆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最深处有10多米,呈椭圆形,是由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四周环山,层峦叠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还有红、黄、褐、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湖畔奇石磷峋,在奇石块上披满藓苔,在断裂的石缝里长满了花草。湖的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还有粉红色、浅红色的水浮莲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时而鱼跃。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盘旋于湖面、林间。达尔滨湖被人们誉为林海中的“天然公园”。

林海石瀑

我们前方一望无际的黑色石滩,就是被称为“林海石瀑”的火山熔岩石带,它绵延十几公里浩浩荡荡,我们看到它,就可以想象到当年火山喷发时火山熔岩滚滚流动的壮观场面。大家看到石海间婀娜多姿的落叶乔木,时黄菠萝树,在此地见到,可能与火山熔岩区地温较高有关。

兴安杜鹃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灌木林就是脸面十几公里的兴安杜鹃林,它沿“林海石瀑”围成一周。每值五月中旬,姹紫嫣红的兴安杜鹃衬着尚未完全笑容的皑皑白雪,在这沉睡九万多年的玄武岩上怒放。红色杜鹃花和白色的积雪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地分布,宛若仙境。所以,这里也称“杜鹃花山谷”。每年的兴安杜鹃节,这里都有欣赏兴安杜鹃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此摄影留念、记录下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美景。

神指峡

穿过这片杜鹃林,约800米左右,我们就会看到大兴安岭唯一的一条大峡谷——神指峡。神指峡长约数千米,深30——50米,两岸宽约100——150米,时火山喷发时冲击出的沟壑。这两座突兀怪显的石峰,远远望去似首尾相连,又似相互对峙;瀑布由山石间飞流直下,毕拉河水从峡谷穿梭而下,注入诺敏河。峡谷两岸植被大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河床遍布火山熔岩。这里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1.5米。河水流动的声音,在数百米之外的都可以听得真真切切。

四方山

四方山位于诺敏镇西北30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山体海拔933米,号称“大兴安岭的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林木茂密。站在四方山上,极目远眺,群山低首朝拜。本旗护林防火指挥部的瞭望台就设在这里,可以随时发现方圆百里之遥的火情,人称大兴安岭的“眼睛”。

天池

四方山有一泉水和雨水汇集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时一个长5米、宽30米的椭圆形湖。四周都是蜂窝状的礁石,为火山岩浆冷却后倾城的高耸石壁,象一堵石筑成的墙。池水碧绿幽深,看不到底,水平如镜,水面上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安谧宁静。环池四周树木葱茂,繁花似锦。听松涛滚滚,桦叶沙沙,蛙鸣鸟唱,时而飘来松脂和野花的芳香,身临其境,如同置身于传说中的瑶池仙境一般。

达尔滨湖别墅

下面我们将去我们下榻的住处达尔滨湖别墅,是在达尔滨湖畔建造的仿欧式建筑风格的木刻楞,它依山而建,由田园山庄的幽静,有鱼米之乡的享乐。内设有双人标准间、单间,在房间里可观赏湖光山色,聆听百鸟私语。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有关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二

玉龙沙湖面达1万余亩,湖中有十几座沙岛,十分独特。

布日敦湖一万多亩的淡水资源,盛产?、鲤、鲢、草、大银鱼等十二种鱼类,在湖北面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边缘,平地耸立起一座奇形怪状的石山,山上的怪石和树木千姿百态,有鸽子石、鹌鹑石、蘑菇石、坛子石、阴阳石,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湖西南部的黄花山和西北部的大黑山,像两面巨大的屏风一样矗立着,山有上驼佛、仙人指、龙门等奇峰怪石。

草原与沙漠争辉,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还有古朴的民族风情,有优美动人的蒙古族歌舞,有风味独具的蒙古族食品,有特色浓郁的蒙古包,还有传统的草原“那达慕”盛会和祭敖包的隆重庆典。荡舟湖上,置身草原,举步沙漠,放眼远瞻,碧水、白沙、锦鳞跳跃,大漠孤烟,雄伟壮观。

布日敦乳制品厂为您提供丰富的纯天然奶食品,纯奶酿制的蒙特醇奶酒为您提神助兴。

该旅游区建有旅游纪念品商店一处,有种类蒙古族服饰、用品近百种,可供游客选购。旅游区出产的吉祥甘露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深受游客好评。

今年又新建高档住宿蒙古包10个,解决了景区住宿难的问题。娱乐项目上,新增沙漠乘驼、沙地越野等娱乐项目,新建高档赛马场一处,新开发了浩道图山景区。

有关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三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下一个即将游览的旅游点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真大寺的概况。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南端东侧,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众举行宗教仪式的专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规模扩建。1920xx年-1925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伊斯兰教传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辽、金、元时期,当时就有许多“回回人”居住在丰州城内。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驻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归化城),并允许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开垦耕地。由于这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土质肥沃,很多中原地区农民都纷至沓来。也有许多回回人来到这里经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间漠西蒙古的准葛尔部落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之下占据天山南北,派遣了许多商队来到呼和浩特进行贸易。随着噶尔丹的野心膨胀,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礼,对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皇帝开始御驾亲征,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被杀。在开战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还乡,但是有170多人不愿离开,在请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随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将张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归化城北,在现在的旧城北门外修建了呼和浩特这座最早的清真寺。清乾隆年间,清廷再次发兵征讨准葛尔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随清军讨逆,并屡建奇功,战争胜利后随八旗军来到了归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来,建起了“回回营”。之后,还有许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的回回人也来到呼和浩特定居下来。他们多数以经商为主,并逐步发展了屠宰、餐饮、皮毛、牲畜交易、驼队运输等,为呼和浩特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香妃被选入宫,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护送香妃进京。回来的路上经过呼和浩特,发现在这里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流连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请求当时的乾隆皇帝在归化城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跑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说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满弓射出一支箭的距离),这些人后来就定居在这里。据说现在呼和浩特姓马的回族就是当年护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来回族人越来越多,多数居住在旧城北门外。他们有的经商做生意,逐渐变得富裕,就共同集资在旧城北门外数里弧形区域内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这一区域就形成现在的回民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们朝拜真主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地方。汉语中“清真”一词,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开始使用。但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多年的时间里,“清真”一词在文人笔下只是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与伊斯兰教寺庙无关。元代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伊斯兰教信仰的中心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两句话一般被称为“清真言”。这样,直至解放前,在我国社会上都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点”。此外还有“清真餐厅”、“清真小吃店”等。

现在,“清真”一词已成为世人共知的特殊专项用语了。 〔实地导游讲解部分〕现在我们已到达清真大寺的门前。请大家下车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参观这座别具风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东向西,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是朝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间的门为朱红色正门。门楣上有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额及楷书“国泰”“民安”四字砖雕。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的门是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家请看,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礼拜殿,系水磨青砖的中式建筑,面积有25间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时容500人进行礼拜活动。殿后的墙壁上,镌刻有1920xx年担任绥远都统的甘肃回族人马福祥题写的“认主独一”、“正心”、“诚意”、“修身”、“明心”、“见性”14个正楷大字,笔势圆润饱满、端庄有力。礼拜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只允许男性穆斯林集体参加教内重大活动。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殿内壁上饰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贵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地区历史文物。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象征穆斯林必须坚持和恪守的“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另外,还有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海立凡)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圣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在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山川物景尽收眼底。它孤标耸峙,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9年,楼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青城新貌,悦目赏心。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缔造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风格独特,而且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1998年-20xx年社会各方集资实施了一、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焕然一新,愈显神圣风姿。如今保存古朴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兰风情一条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回民区重要的景观和穆斯林活动区域。

有关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20xx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

蒙古族教育规范心得体会精选 学蒙古历史的心得体会(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