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这门课心得体会和感想 法制教育第一课的感受(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司法制度这门课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司法所建设
今年是司法所收编的第一年,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好司法所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司法所现有编制2人。
上述规章制度均已悬挂上墙,起到了提高司法所的知名度,宣传了司法所的工作职能,树立司法所形象的重要作用。
二、人民调解工作
半年来,乡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包含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11个调委会,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经调整后,1个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10人,10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30人。在4月20日,我们利用乡政府工作会议之机,召集组织了全乡10个基层调委会共30名调解成员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我乡人民调解员提升了自身素质,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半年来,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巩固去年的成绩后,多次深入各村、组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件,其中:土地纠纷3件,调成3件;婚姻纠纷6件,调成6件;邻里纠纷4件,调成4件;其他纠纷3件,调成3件,调处成功率100%。
三、两劳安置帮教工作
抓好两劳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是保证,制度是规范。在组织健全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两劳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规定并悬挂上墙。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两劳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规定(2)衔接制度(3)重点帮教制度(4)例会制度(5)汇报制度(6)档案制度 。
两劳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地区稳定,维护社会治安,防止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给社会重新造成危害的重要日常工作。目前全乡范围内共有刑释解教人员8名,其中:凤鸣村3名,李维村2名,前刘村2名,盐锅村1名。在各村帮教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每一个帮教对象成立了帮教小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这样那样的困难,经过各个帮教小组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好的完成了帮教工作任务,为维护我乡的稳定和创建“平安乡”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乡8名安置帮教对象(含新回归1名)均已得到妥善安置,无重新犯罪迹象,今年我乡共解除了3名安置帮教人员。
四、普法和法宣工作
普法和法宣工作是司法所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协调乡政府各职能部门,做好经常性和阶段性普法和法宣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今年我们配合计生办、民政办、综治办、土地建设办宣传各项法律四次,宣传的法律有:《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土地法》、《婚姻法》、《交通法规》等。宣传的主要形式有:张贴法宣标语、出动宣传广播车、悬挂横幅、下发法宣材料、制作法宣板报等。据不完全统计,接受宣传的人数在5000人以上。
上半年,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法制宣讲活动3次,受教育师生达6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件经常性的日常工作,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和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五、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仍比较保守。造成司法所工作开展与我市先进乡镇司法所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仍待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是资金匮乏。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现在普法、法律援助等工作的开展急需资金支持。
三是办公环境仍待优化。司法所的办公环境半年来有一定改观,但距离工作要求仍存在差距,仍待优化。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进一步加强学习,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在灵活多样地开展好工作上下功夫,把我所的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司法制度这门课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镇位于印台区东部,距市区35公里,分别与富平、白水相邻,全镇下辖*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境内有**个省、市、区属单位。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28060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0人,铜罕公路、30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所认真贯彻执行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围绕“平安印台”加*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力度,全力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镇工作进程,夯实了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建章立制,规范司法所各项台帐资料
镇司法所职能明确,建设规范化,有专门的办公室及牌子、章子,进一步健全了岗位职责、学习例会、请示报告、业务审批、定期排查调处、安置帮教、法律宣传、法律服务、信访、廉政、评比、档案管理等12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登记本,学习登记本,纠纷排查登记本及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登记本,对于各项制度均按要求统一上墙。
二、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位,认真做好建立“安全印台”的各项工作
1、我镇按照“排查是基础,调处是关键,稳定是目的”的工作要求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工作原则,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逐级报告制度,辖区内的10个村、22个省、市、区属单位坚持每月向司法所汇报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状况,力争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我镇全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42起,调处38起,调处率达90%。
2、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镇副书记郭正社担任,成员11人,各村(社区)调委会都做到了“五有一能”,即有组织、有牌子、有章子、有场所、有人员和能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目前各调委会都能按调解文统一格式进行调解和登记,工作规范化。
3、司法所对镇13名刑释解教人员分别成立了帮教小组,签订帮教职责书13份,透过教育刑释解教人员的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基本都能勤劳致富走正道。
三、加强依法治镇,优化投资环境
1、以镇领导干部为首的干部队伍能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重点学习了宪法修正案、《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下册)、《行政许可法》、《物权法》和xx大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组织全镇领导干部按时参加了区依法办组织干部法律知识年度考试,参考率为100%,合格率为100%。
2、我镇采取长期和集中两种方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利用集会日进行集中宣传,主要宣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婚姻法》、《土地法》、《行政许可法》和《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等法律法规,两次集中宣传共发宣传资料400余份,刷写永久性标语6条,张贴小标语35条,受教育群众2100多人。加大了对中、小学师生的法制教育,各中、小学分别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各法制副校长均能按各自职责认真工作。组织上马、任家塬小学集中在西固学校、**中学举办法制讲座4次,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师生的法律意识,除此之外,常抓各村调委会的法制学习,多次以召开例会、座谈会的形式对全镇34名调解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和业务培训,有力地提高了调解组织依法办事的潜力。
3、以“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建立活动为切入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铜川市印台区法治示范村建立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镇现有、等*个村的建立活动提前完成,占全镇的80%,开辟了“五五”普法宣传新形式,采取办法制定宣传栏、以案说法、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等形式开展广泛的法律宣传,全年共举办法制讲座4次,办法制宣传栏5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协助公安、工商部门对全镇境内的网吧进行了2次集中检查,没收主机2台,关掉网吧3家,进一步净化了学校的周边环境,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5、会同镇综治办对上马村“*功”、“实际神”习练者进行了全面调查,上门宣传科学和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促使其重新认识邪教本质,迷途知返。
6、协助民政部门对全镇14名参战涉核人员进行了全面摸排,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一年来,我所工作虽然取得了必须成绩,但与我们的预期目标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必须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找准思路、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力争再上新的台阶。
关于司法制度这门课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一年来,本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及其它班子成员的帮助下,积极地做好我镇司法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在干部群众中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同时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工作,避免恶性群众事件的发生。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述职述廉如下:
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我从事的工作中,大多是有“讲究”的工作,既有政策性很强的基层行政工作,也有原则性很强的基层司法服务工作,工作所系,均要坚持不断学习。因此,自己除了认真完成党委中心学习组安排的学习任务外,平时还挤出时间坚持自学,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议,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讲话,以及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我也认真学习了《宪法》、《人民调解法》、《土地法》等与基层工作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把学习得到的认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了解国家及省市区政策走向、战略规划对地方工作的指导性作用,从而也使自己提高了认识高度和档次,清晰了工作思路和政治思维。一年中,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以及参加专题培训班,不同形式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也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人所负工作,虚实相间,但所虚不虚,所实更实,皆是党委政府一个时期或是全年的工作重点。对待每一项工作,我均明细于心中,竭力做到既尽职,又尽责。
(一)宣传工作。一是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镇
司法制度这门课心得体会和感想 法制教育第一课的感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