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六个一律心得体会报告 师德师风专题三心得体会(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师德师风六个一律心得体会报告一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面对新时代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有几点感触:
一、爱心是根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_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_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_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这也不是说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新形势的教学下,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
三、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
四、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我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所以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有关师德师风六个一律心得体会报告二
经过学习师德师风,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识到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对照师德师风认真检查,发现自我存在不少的问题,为提高自身素质,特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班主任,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可是工作中,我常常因为怕麻烦,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爱好兴趣等置之不理,更别说是他们的生日。爱学生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霍懋征教师说:“爱就是教育。”可是,对于学生,我总是凭感情用事。今日心境好,我就对他们好;今日心境不好,学生就别想从我脸上看到一丝微笑。对于问题学生,一两次的耐心我还是能够做到,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耐心就没了,常常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手段责骂、训斥学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出现了的距离,教育教学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平时的工作中,虽然能做到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可是实践中,自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还是有点滞后。同时,自我思想认识还放不开,总是顾虑太多,所以,课堂上还经常是为了能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对学生各方面本事、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头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自我对自我认识不够,自信不足,工作的动力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太少,有时仅凭自我的主观意念行事,随心所欲,缺乏灵活性,因而不能完全取得大家的理解。
我总认为,作为教师,我应当对学生负责;作为家长,理所当然应当对自我的孩子负责。可是,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负职责的家长。接触了一些家长后,我发现家长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孩子不听我们的,只听教师的。”反正一概推脱自我的职责。有时与家长联系后,孩子回到家得到的不是一顿臭骂就是一顿毒打,让孩子对我产生了厌恶感,虽然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所以,时间长了,我就认为,与家长沟通那是白费力,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渐渐地,我与家长的沟经过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还有“人家的孩子人家都不管,我费什么心”的思想。有时听到家长让自我不满意的话,甚至会一反常态。
经过对照检查、分析,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以下几方面改善:
仅有明白自我哪里错了,才能及时调整,不断提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牢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坚持自觉、经常地用师德师风的资料对照、检查自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我的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后,我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齐从学生出发,想学生所想,改变工作方法,转变育人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空间,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变得很好,要不急不躁地对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取利用激励评价,把师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主动与教师亲近,在师爱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工作中,要相信自我的本事,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进取进取,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要坚信,自我很优秀,别人能做到的,自我经过努力,必须也能够做得到。要坚信自我就是自我的救世主,凡事都能闯过去。
“一个巴掌拍不响。”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改变方法,巧妙利用人力资源,身价低一点,态度好一点,笑脸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交流多一点,与各科教师和各位家长搞好合作,在和谐中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潜能,事半功倍地共同促进学生提高。
有关师德师风六个一律心得体会报告三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
二、学会与学生交流
因材施教是教学必备条件之一。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
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
师德师风六个一律心得体会报告 师德师风专题三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