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光旅游的心得体会报告 旅游发展心得(三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产业观光旅游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工作人员带领下都江堰本地知名的新媒体等主要负责人一行参观了展示中心,对功能区建设背景、发展规划等逐一进行了讲解。
据悉,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是根据都江堰市在成都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和接续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重大要求背景下而组建成立的。
其核心区面积为31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东至江安河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南至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至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北至李冰文化湿地公园。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属于成都市“16 1”重点产业生态圈中的文化创意和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风景区及青城山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承担世界旅游目的支撑功能。建成后将围绕李冰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资源和丰富自然与遗产资源,聚力发展主题游乐、主题运动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康养度假、医疗健康为主的康养旅游产业。其范围内的核心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于2019年5月成功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为区域发展高品质的康养产业和度假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建成后将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康养度假体验。
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是四川省第二个、成都市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都江堰市西南部,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主题,集康养、运动、娱乐、休闲、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旅游度假区。拥有李冰文化、道文化和熊猫文化三大世界级ip。
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由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进行统一管理,并依托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三遗旅游资源和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娱乐基础,通过康养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丰富区域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消费,从而实现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的景城联动,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的功能融合,助力都江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
目前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内,入驻了北有融创,南有绿地、春山可望等这些重点项目合作企业。
在融创、绿地等这些项目内同时也设置了功能区的展示中心,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咱们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的规划与发展。
随后,大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在媒体宣传上如何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加强相互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功能区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功能区主要负责人也对网友关心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了解答,并表示目前已形成奋战200天的目标,配合成都融创文旅城在2020年5月30前建成开业,加快完成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内的滨江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紧锣密鼓的推进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青城大桥等项目建设。
最新产业观光旅游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
产业观光旅游的心得体会报告 旅游发展心得(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