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 四川的经典语录(四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一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象清丽脱俗的仙女,写一下这个“幽”字,就是“山”里藏着“丝丝”,意思就是说,青城山里蕴藏着丝丝不断、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呀。 ‘
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分别管理,所谓“治”,与乱相对,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内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青城山的历史极其悠久,在青城山的东麓发现的芒城古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为中心,才繁衍、发展出了后来震惊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经成为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在当时,全国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这种国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座山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4就象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以清城山为基地创立天师道,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没变。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视道教,据说是因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与李唐同出一家。对青城山道佛之争这段公案,玄宗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顺势把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从青城山这里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来此结茅传道,开辟了东方神秘宗教——中华民族传统本土宗教“道教”的历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20xx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养生学等方面乃至政治和军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和久远的影响。道教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2022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难怪明代诗人周洪漠由衷地咏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倾倒无数古人的十景吧。
我们先来到入山第一大寺,这里有传说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圣积晚钟。据载此钟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击可历一分五十秒,近能闻洪壮之声,静能闻韵澈之声。
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这就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萝峰晴云”,“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因十二因”正是点染了这个绝尘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胜”的“灵岩叠翠”古刹坍塌,灵岩依旧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
来到与龙门洞合称“水圣双绝”的清音阁,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黑白二水拍击着岿然不动的牛心石,我们再来看看龙门峡上浑然天成的“九龙吐水”“九龙游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与壮阔。
庄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我们现在就很荣幸的看到这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树,亲身感受自然地神韵。
“晴雪初霁,幽峭精绝”,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态——大坪霁雪。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妙绝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得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绍的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祥光。它包括浩瀚壮阔的日出奇观,正所谓:“不徙高寒处,安知天地宽”,说的正是它的博大;还包括变幻万千,气象雄伟的云海;神奇玄妙,圣洁会赢的佛光;还有人称“万盏明灯朝普贤”的圣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下赢得万千宠爱的十个景点吧?
旷世之作“十方普贤像”凝结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观赏审美价值。
接着,我们看到的这些可爱活泼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灵”,它们嬉闹顽皮滑稽可掬而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在晨或暮,我们有机会听到古朴庄重的“祝愿古钟”,可消除各种烦恼与杂念。
来到清音平湖,我们会不由得赞美大自然的秀丽多姿:绿树浓荫,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
接下来我们要领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蕴的“第一山亭”。巧夺天工的“摩崖石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甲瀑布”,热情洋溢的“迎宾石滩”庄严凝重而又古朴典雅的“名山起点”,山高云低而又雄秀缥缈的“峨眉金顶”……
欣赏完这些美景,大家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呢?那我们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点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轻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应该很想一睹为快吧?
经历了400年之内的18场地震,却安然无恙,大家应该很想看一下这座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吧?
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倾崖壁立,“一线天”能不能带给我们曲径通幽之感呢?
在月圆之夜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应该会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感受吧?
还有气势如虹的“伏虎寺”,传奇的“神水阁”,必定会使你深深迷醉,流连忘返。
还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乐山大佛”了,这个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更是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难怪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
作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佛教徒多半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相信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知道“峨眉派”吧?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术界的地位呢?它就是震威全国,誉满全球的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峨眉之游在欢乐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不妨挑个好日子,重游一次吧?
2022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难怪明代诗人周洪漠由衷地咏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倾倒无数古人的十景吧。
我们先来到入山第一大寺,这里有传说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圣积晚钟。据载此钟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击可历一分五十秒,近能闻洪壮之声,静能闻韵澈之声。
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这就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萝峰晴云”,“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因十二因”正是点染了这个绝尘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胜”的“灵岩叠翠”古刹坍塌,灵岩依旧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
来到与龙门洞合称“水圣双绝”的清音阁,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黑白二水拍击着岿然不动的牛心石,我们再来看看龙门峡上浑然天成的“九龙吐水”“九龙游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与壮阔。
庄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我们现在就很荣幸的看到这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树,亲身感受自然地神韵。
“晴雪初霁,幽峭精绝”,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态——大坪霁雪。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妙绝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得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绍的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祥光。它包括浩瀚壮阔的日出奇观,正所谓:“不徙高寒处,安知天地宽”,说的正是它的博大;还包括变幻万千,气象雄伟的云海;神奇玄妙,圣洁会赢的佛光;还有人称“万盏明灯朝普贤”的圣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下赢得万千宠爱的十个景点吧?
旷世之作“十方普贤像”凝结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观赏审美价值。
接着,我们看到的这些可爱活泼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灵”,它们嬉闹顽皮滑稽可掬而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在晨或暮,我们有机会听到古朴庄重的“祝愿古钟”,可消除各种烦恼与杂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考察峨眉时曾语重心长的做了指示,而为了缅怀这位伟人,便有了今天的“邓小平登山纪念亭景区”。
来到清音平湖,我们会不由得赞美大自然的秀丽多姿:绿树浓荫,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
接下来我们要领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蕴的“第一山亭”。巧夺天工的“摩崖石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甲瀑布”,热情洋溢的“迎宾石滩”庄严凝重而又古朴典雅的“名山起点”,山高云低而又雄秀缥缈的“峨眉金顶”……
欣赏完这些美景,大家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呢?那我们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点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轻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应该很想一睹为快吧?
经历了420xx年之内的18场地震,却安然无恙,大家应该很想看一下这座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吧?
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倾崖壁立,“一线天”能不能带给我们曲径通幽之感呢?
在抗战时期曾经收留了蒋介石的“洪椿坪”,能不能让我们找到一丝历史的气息呢?
在月圆之夜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应该会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感受吧?
还有气势如虹的“伏虎寺”,传奇的“神水阁”,必定会使你深深迷醉,流连忘返。
还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乐山大佛”了,这个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更是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难怪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
作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佛教徒多半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相信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知道“峨眉派”吧?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术界的地位呢?它就是震威全国,誉满全球的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峨眉之游在欢乐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不妨挑个好日子,重游一次吧?
2022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四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 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平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吉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20xx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 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伏龙观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处又出土了一尊持锸石人像,可惜缺头残肩,背部被水冲蚀,石像宽衣重袖,双手持锸而立。通高1.85米,经考定为李冰石像题记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于伏龙观大殿左侧。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在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刻有水闸,其作用是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陈列室,这里展示的是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伟大之处,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划时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众历尽艰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长久肆虐、蜀人几为鱼的川西泽国摇身一变,成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满目稻麦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国,成为秦统一中国强大的后方战略基地和大粮仓,它无可置疑地推进和加速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政权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它的水利网络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四川省36个县的1000多万亩良田,并向成都等数十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成都平原和川东北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网极其庞大的灌溉水网河渠系统外,其主体部份为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鱼嘴分水堤,因形似鱼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顶端,修筑在岷江弯道的中部,迎着古老的波涛,巧妙地将一条岷江剖为内外二江。内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内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则肩负着泄洪的重任。水流平缓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内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务下冲入外江,这就是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由此可见鱼嘴修建时的科学选址是何等奇妙。鱼嘴分水堤因长期面对洪水巨大的冲击力,所以修筑十分坚固,且世代维修,后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两千多年前,李冰率众人烧水浇岩石,用人工艰难地将一座山断开,形成了一个窄窄的进水口,进水口因形似瓶颈而得名“宝瓶口”。江面在这里由70米骤减为28米,滔滔江水经窄窄的进水口涌入宽阔的内江,逐渐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灌溉着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20xx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
〔安澜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61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笮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将索桥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依山随形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静无为、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台阶,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字句精练,含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大门里的“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弯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松茂古道〕 又称茶马古道,或合起来称松茂茶马古道。是从今天的都江堰市为起点,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为终点的一条古代交通要道。游人登上都江堰景区玉垒山的青石路面,还能依稀透过历史的厚重帷幕,想像这条古道的光荣与辉煌,凝望古旧的关隘、雉碟与城墙,领略历史赋予这条古道的重任。茶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蜀汉时期就已经开通。当时的茶马古道并非为贸易而开,主要是出于拓展疆域,便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到了唐代,松茂古道成了战略物资互换为主的战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叶、布匹、铁器等内地物资在都江堰集中,组成几十上百匹的马帮,经松茂古道运往松潘。再把战马赶回都江堰。所以这条道成为了重要的“茶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古代对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称为祀水),因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后改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节定为开水节,是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那时开始至今,这项古老的水利民俗仪式已有1020xx年的历史了。都江堰的清明放水节与都江堰严格的岁修制度密切相关。在较早的时候,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又拦水入外江。清明时节,内江灌区需要放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的仪式,拆除拦河的杩槎,放水进入灌区,这就是放水仪式。在清代,每年清明开水春灌时,四川的总督,巡抚等官员还要到都江堰主持大典,担任主祭官,仪式非常隆重。开水后,还要坐着轿子赶在水头之前赶回成都,以求风调雨顺.
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报告 四川的经典语录(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