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报告 初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六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一
【关 键 词】 兴趣;积累;语文;真情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人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苏轼说:“某生平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所以,培养作文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作文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即是让学生多观察多读书,有了写作材料,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不难了,兴趣也就提高了;其次,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善用学生的成功,及时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让学生多练笔也是提高作文兴趣的关键。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每教一篇课文就进行一次小练笔。
如我在教授朱自清《春》一文中的侧面描写时,我让学生从侧面写老师上课讲得精彩,同学们都能抓住老师的神态和表现来写。
不断通过这样的练习,巩固落实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收集作文素材。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采很多的花,才能酿出蜜来。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句子、精彩片段,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有益的书籍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要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
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
”[1]这些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将其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用笔写下来:人生喜怒哀乐、好事坏事、奇闻趣事都可以写。
如第一次做饭、妈妈的唠叨、一次郊游等。
长此以往,这些平时积蓄的涓涓细流就能汇集成川流不息的写作之源。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放飞心灵,培养学生多练多写的好习惯,积极引导,学以致用,方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现在的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在动笔时却绞尽脑汁也写不写成一段话,这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差异。
阎立钦在《语文教育学引论》中说:“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2]陈毛美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中也指出:“中学语文学科的目标之一是能力培养目标:
①阅读能力;
②写作能力;
③听话能力;
④说话能力。”[3]说作文是逐步修改构思漏洞、理清作文思路、向书面作文转化的一个阶段。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说作文,学生定能出口成章,口头表达技能也能顺利地向书面表达技能迁移。
“说”和“写”完全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统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作文是习作的前奏,是作文教学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
口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习了《夸父逐日》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为了能让改写后的文章和原文一样生动,我先让一部分同学把故事讲一遍。
有个同学在讲故事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还配以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全班同学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折服,连声叫好。
口头作文灵活而简单,既不需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并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会有一个日新月异的提高。
“作文是什么?是生命的跳动!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抚摩。无论是遐思、对话、倾诉,还是喃喃自语、沉醉欣喜、自责反思……都是心的律动、思维的智慧、情感的智慧、心灵的智慧。因而,感情真挚非常重要。”[4]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1、 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
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如一次作文中我班的一位女孩在写《给爷爷的一封信》时写道:“爷爷走(去世)了,家里的狗不吃不喝已经三天了,每天趴在门前等他回来,看着它泪汪汪的眼睛,我的心也在流泪,爷爷,你快回来吧……”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爷爷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2、 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把主题看作是它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它的精髓。
细节是情感的催化剂,生动感人的细节,用细节传达情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传达作者的深挚情感。
在记叙文中,捕捉形象的细节,最能体现写作的功力。
如有个女学生写在家里吃鱼,母亲把鱼肉都挟给了“我”,而母亲却不断地啃着鱼骨头,还说“骨头又香又补钙”……恰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作文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7-238.
[3] 陈毛美。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
[4] 王立根。 作文智慧[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4-5.
关于初中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1)明确学习内容。(2)突出学习重点。(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2)学习研究新大纲、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有计划地学习新大纲,以新大纲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一小时,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3、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认真抓好重点课题“初中生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着力研究其方法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教研组活动、小型研讨会等形式,集思广益,集体攻关,以利于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成功做法。
2)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
3)举办小型多样灵活的学生学科竞赛。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本学期,我组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示范课、作理论讲座,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2)通过上研究课、说课、教材分析等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让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新人辈出,充满蓬勃生机。
3)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5、坚持正确导向,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全体初三语文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语文改革的经验,认真研究中考,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从而改革初三语文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考纲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
同时,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传达局教研室教研精神。
2、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3、确定课题研究安排,落实专项训练3—6课编写与训练。
十月份:
1、学习语文教材教法等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一人一课”。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3—6课的专项训练。
十一月份:
1、组织安排市局的征文竞赛。
2、教案检查。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7—9课的专项训练。
十二月份:
1、优秀教案的评比与展示。
2、校园语文教学公开课竞赛。
3、继续研究课题,完成第10课的专项训练,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一月份:
1、评选优秀组员。
2、写好语文组期末总结
关于初中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三
新学期即将到来,为了我们初中部的语文教学更好地开展,经教研组人员讨论,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下: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通过教研、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新课程理论水平;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能力;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积极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争创先进教研组。
(一)加强日常学科教学管理,确保学科教学的“轻负高质”。
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关精神,真正做好确保三条底线、精简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效率、营造阳光心态等工作。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四个转移、全员全面发展。据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组员认真学习名师教学理论,观摩课堂实录。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业检测与评价的规范,正确研读新教材设计意图。
2、认真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清楚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要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要抓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
3、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展有效地预习指导、听课指导、作业指导、复习指导、考试指导、看书指导、错题集汇编指导、学习资料管理指导等学法指导工作。
4、追求朴实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节课开始花3到5分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三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每节课不少于10—15分钟练习反馈矫正;每节课结束前,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回顾反思,尽量做到当堂清
5、重视做好“四清”教学管理的工作,达成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真正落实。在学生课后辅导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分层补基础的措施;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要让学生熟记典型的基础性的例题;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基础知识并形成学习笔记,以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6、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对布置学生的练习,教师自己先做,要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对待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7、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8、重视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初中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报告 初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