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新学期开学演讲稿(通用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介绍四川大凉山的心得体会一
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张文,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 金刚堤 ,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后原路返回。游览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请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修建而成。而今同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同为战国时期修建河北郑国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废弃了。只有我们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正如主席在都江堰市视察时说:“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伏龙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为幸运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基本完好无损。
好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刚堤了,请看内江对岸山坡上的秦堰楼和二王庙正在进行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相信很快就会展现出它往日的风貌。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看,我们从这里来观赏这伟大工程的精妙之处宝瓶口引水工程。当时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难题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烧岩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浇泼巨石,经这么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断裂。再用铁锄,铁楸挖出来。仅开凿宝瓶口就用了8年时间,听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使人惊叹李冰父子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宝瓶口的开凿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孽龙战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见一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表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郎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二郎,嘱咐道:“不要杀他,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传说终归传说,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宝瓶口宽20米,长43米,枯水期水深为8米,洪水期为12米。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就在于它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挡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当夏秋季节洪水到来时,由于宝瓶口进水处窄而深,阻水作用相当显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宝瓶口前横向流过,并且很自然在宝瓶口右边形成一个立轴漩涡阻水,洪水愈大,漩涡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强。因此当宝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时候,绝大部分洪水就会自动折回,经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由来和保证。
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飞沙”二字的由来也就源于此。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走,这儿就是鱼嘴的坝口,经鱼嘴一隔,汹涌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这三项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最终达到“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兴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万亩,而且以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李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慢慢行,注意安全。 谢谢大家!
描写介绍四川大凉山的心得体会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洛带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部,距市中心约18公里。与龙泉驿区同安街办、西河镇、等镇乡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同时地处成都市“二圈层”经济圈,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之一。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古镇”之称。
洛带古镇距今已有1820xx年的历史,古镇老街以一街七巷为代表,在这些古街古巷中,有许多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民居、府第、宗祠和会馆。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会馆。古镇有四座会馆,分别是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和川北会馆。其建筑格局和风貌各不相同。在这四座会馆中,广东会馆是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已成为洛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说道这标志性建筑洛带还有一处,那就是牌坊。
说道这牌坊,它就是一种门洞式的装饰性、纪念性建筑物。这时候许多朋友会说,牌坊,四川有很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这个洛带的牌坊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牌坊,它的背后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在这牌坊上。
大家请看这座四柱三门牌坊,形制虽然简约古朴,但是四根坊柱上有两副对联。中门为流沙河先生撰联:玉带落井流到东海; 铁钟在亭叩响西川。上联讲的“井”即八角井,下联说的“钟”即现存于燃灯寺内的明宣德钟。八角井位于古镇八角井街,燃灯寺旁。传说蜀后主刘禅,欲得东海鲤鱼,不慎而掉入此井,被救起时玉带却落入井底。这时见旁边树下一石头上有一张白绸帕,上面写有一诗: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后来果真帝运不长,而甑子场从此便得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在这里我先不给大家介绍这些会馆,我先给大家讲一些客家文化,和当地的一些习俗。说到这客家文化,这个古镇就是一个代表。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后这里就成了广东江西的聚居地,目前全镇的人口90%为客家人,客家语言文化保留的相当完好,所以这里就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这里,你能听到一些“半咸淡”、带广东色彩的客家语言,尽管已经与当地的四川话有了不少的融合,但其精髓和风貌依然没有改变。如称“太阳”为“热头”,“一日三餐”为“食朝、食昼、食夜”……在离家千里的地方,能听到这些甚有广东特色的话,感觉特别亲切。 经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安静的青石板铺路,灰砖砌墙,青瓦屋檐下挂着一溜红灯笼。走过几十米的小巷走到后头,一个很大的四合院突然出现在眼前,大家请看这就是会馆的主要场所了。院子里非常热闹,节庆活动一桌桌的人有的兴高采烈地打牌,有的在聊天,正对着的是一个戏台,戏台的对面就是会馆的殿堂,整个殿堂分为三殿两院以及厢房,站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到三殿的屋顶渐次增高,玻璃瓦颜色各不相同,绿的、灰的、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艳丽,给这座老宅平添了不少活力。
好了各位朋友,这会儿大家也此领略一下成都人的休闲愉悦生活。等会儿我在为大家一一的讲解这些会馆。
描写介绍四川大凉山的心得体会三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描写介绍四川大凉山的心得体会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宾馆休息得好吗?现在是上午七点,用过早餐,整理好我们的行李后请上车。我们的旅游车已经驶出市区,现正行驶在通向目的地泸沽湖的路上。我们途经了盐源县,刚才给大家讲了公母山的故事,还有附近木里藏族自治县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圣路线和抗战时期驼峰飞虎队故事。
好啦,现在是北京时间十二点,经过了5个小时的车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泸沽湖景区了,今天游览行程将会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先参观喇嘛寺,随后再去游览万亩草海和栈桥,情人桥和乘坐猪槽船游湖,晚上安排住进摩梭民居,为团队提供当地风味餐及品尝摩梭美食,与左所镇湖畔村村民举行篝火歌舞晚会。
现在呢,距我们即将抵达的四川泸沽湖左所镇湖畔村还有十分钟的车程,我将利用这段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下泸沽湖的概况。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洲西南部与云南省宁蒗县的交界处,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级的著名风景区。并素有“东方女儿国”的美称。泸沽湖,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从高处鸟瞰,如一只展翅的飞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积50.8平方公里,另有万亩草海,水面海拨2688米,被誉为“高原明珠”。
在泸沽湖畔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人,严格来讲,摩梭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民,它应当属于纳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渐形成某些不同于纳西族的特点,因而,人们便习惯地称他们为摩梭人,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来看待。民间传说摩梭人原来是有文字的,记载在猪革制成的“书”上,由2个达巴掌握。他们在西方取经途中被困在荒郊,饥寒交迫之际,把记载着文字的猪革吃到肚子里去了。今经人发掘只找到32个图画文字。所以摩梭人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家谱。对其族源,至今尚无定论。从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这群山阻隔的泸沽湖畔,以农耕和渔猎为主要的生存手段。他们以母系社会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过着与世无争,简朴安宁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会结构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为单位,存在着以母亲为核心的传统观念,这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后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话,孩子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算。在他们独特的母系家庭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就是:抚养儿女是母亲极其姊妹兄弟的责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规”便会被认为是没有“良心”,会受到社会的谴责,甚至是很严厉的惩罚。在他们的家庭当中,无论是男女,都将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视为“母亲”,然后再以年龄区别
最新初中新学期开学演讲稿(通用1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