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优质9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然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 数字。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流行时尚文化是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土壤,中国正在崛起的流行文化使服装设计行业具有爆发增长潜力,看好第三方服装设计及线上设计平台型公司。
服装设计行业并非传统服装制造,而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是一国流行时尚文化产业的发展,下游服装行业的需求固然影响上游服装设计,但历史经验表明,服装设计环节主要在流行文化强势的国家,如果一国流行文化发展滞后,服装产业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服装制造上,服装设计环节则无法获得太多的效益。
中国流行时尚产业必然崛起。参照日韩港台流行时尚文化产业发展轨迹:日本崛起于20 世纪6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流行文化引领亚洲;“亚洲四小龙”崛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港台韩流行文化风靡20 世纪90 年代;韩国于1998 年提出文化立国支持文化产业,使“韩流”于21 世纪称霸亚洲。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预计中国流行文化产业会爆发式增长,tfboys 等中国本土偶像的出现表明中国流行文化正在萌芽。
“快时尚” “新世代”催生第三方独立服装设计行业爆发增长。
1)zara 等快时尚品牌逐渐成为全球服装市场消费主流,“快时尚”
对服装款式要求日新月异,大量新款的推出催生服装设计需求爆发增长。
2)“新世代”消费群体需要设计打动:90 后追求个性、多元化,催生对服装设计的多样化需求;90 后自我意识强,在消费时最看重自我的感受和喜好。服装品牌企业单靠在电视上做个广告、线下开个店已经无法吸引到新世代消费者。3)第三方设计平台更适应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品牌服装企业的设计团队只对内服务,风格不易突破;设计工作室受人才和资金等限制,从设计到样衣成本较高且较难有稳定下游客户;第三方服装设计企业具有规模优势、更利于风格多样化。
服装设计行业互联网化是必然趋势,预计会出现平台型公司。1)服装设计需求多样化,线上展示成本更低;个体服装设计师及小型设计工作室缺乏上下游资源,借助互联网可以更方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2)预计服装设计互联网平台会伴生其他商业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联系到心仪的设计师,实现服装的个性定制,或者被服装企业选中的设计,可以直接下单订购等新模式;借助于自身互联网开放属性和专业化水平,平台可以举办服装设计大赛,扩大设计师的影响力;平台可以依托优秀的设计师资源和经验,开展设计师培训等。
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中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到20xx年底,中国的电力缺口已剧增至15%0目前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约占75%),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但中国已由原来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转变为进口国,电力成本将因此不断上扬。随着电力的普及,即使接近亚洲市场的平均电力使用水平,也都会使中国的电力供应不堪重负。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电力节能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老百姓对电力节能的认识和行动怎样呢?所以,我利用暑假对自己居住的村子40户家庭展开了专题调查,目的是唤起更多人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希望更多的家庭自觉选择节能这样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我在走访的同时,就下面8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您家天天用电饭锅煮饭吗?(a.是b.不是)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您会及时拔掉插头吗?(a.会b.不会)
您家使用节能灯吗?(a.是b.不是)
您家使用节能冰箱吗?(a.是b.不是)
您对节约用电的态度是(a.能省就省b.非常有必要c.看收入多少而定d.不需要考虑)
冬天或夏天您家24小时开空调吗?(a.是b.不是)
年您家用了多少钱电费?(元人民币)
您知道我市目前每度电费是多少钱?
我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
天天用电饭锅的占80%;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能拔掉插头的占70%;48%的家庭有节能电器;认为节电能省就省的占51%,节电非常有必要的占60%,看收人多少而定的占8%,只有4%的住户认为没有必要节电;知道我市目前电费价位的仅与62%0在调查中,我还发现20xx年家庭电费支出在1001500元的占52%,501000元的占36%,500元以下的和超过1500元的各占12%0数据显示,居民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意识,但家庭用电浪费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我还发现,相对面言,年轻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费多一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收入多的家庭比收入少的家庭浪费多一些,很多家庭知道节电的方法,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认为电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点点滴滴,看来微不足道,但正是家家户户点点滴滴的累积,使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
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我想,花钱消费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注重自身物质的付出,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尽量不重复使用电器;家用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电视,音响声音不要放得过大,这样既节电又不扰民;电水壶及时清垢,提高热效;电冰箱及时除霜,制冷效果好又节电。
大力提倡使用节能设备。
照明方面,应当尽量选用节能灯来替代白炽灯。虽然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它的寿命是白炽灯的6到10倍,而且它的耗电只有白炽灯的1/5。因此,一个节能灯,它的整个寿命期,能为你节省100多元的电费。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节能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
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
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行为中体现节约之风。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形成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特别是用价格杠杆来引导人们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生产节能新产品,在保证节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新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在保证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实行节约奖励,惩罚浪费的措施,如用电实行高峰和低谷不同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多种措施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社会调查报告篇四
1)看重专业顶岗实习: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还是相当重视顶岗实习的,而且认为实习岗位应该与所学专业对口,这样的实习才能使他们更多的积攒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3)实习单位的选择上,较偏重酒店,更注重工作内容和实习待遇。虽然学生们选择去旅行社或景区等实习单位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但还是以选择酒店的居多,其原因与酒店的实习待遇比旅行社等其他单位要高、并且收入稳定有很大关系。
4)实习时间倾向于少于半年,学生普遍认为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接受,因为时间太短无法学到东西,时间太长又不能忍受。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学生仍然把实习当作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正式工作的前奏。
5)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期望值和依赖程度较高。希望指导教师予以经常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各种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是调查问卷中集中出现的学生呼声。这集中反映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认为实习既然是学校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应该由指导教师解决,想要自己解决问题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
3 为达到理想实习效果,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1 实习前积极预防
技能上的准备:通过日常课程中对酒店技能和旅行社导游业务能力的实践,让学生对两个行业需要具备的技能有概括的了解和比较深入的学习,从而在专业顶岗实习前依据已经了解到的情况,能够目标明确,做出自己的选择。
心理上的准备:通过实习前的实习指导课程,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说明,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避免产生学生的想法与现实落差太大的情况,从而避免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后强烈的抵触心理。
3.2 实习中认真指导
采用定期走访的形式,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并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更好面对实习工作。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3 实习后及时总结
实习结束、学生返校后,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予以总结,召集学生开总结会,表扬出色的学生,并通报实习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同时总结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就业理清思路。
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达到最佳实习效果。
社会调查报告篇五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调查地点:××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社会调查报告(优质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