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 日报心得感悟(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一
1、校医与班主任配合早8:10开始,用体温枪再次对每名学生进行体温检查。如发现学生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不能确定的其他症状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同时将学生送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2、如有发热、高烧现象则需马上领到学校隔离室,由班主任联系家长,及时送医就诊,并及时上报教育局。
3、各位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体温详细检测,并填写如实记录。
二、晨、午检等级常规晨检,有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班级由其班主任向学校报告。在疫情期间实行零报告制度(无病例报0)。
三、晨、午检报告、操作细则1、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有关《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追责。
2、校医、班主任填写好晨午检统计表及因病缺勤缺课学生情况登记表签字后交教导处检查,安全负责人如实填写汇总表。每日于8:10及12:30做好晨午检工作,要做到认真、细致,无遗漏。
3、教师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有发热症状,马上通知其家长送医院就诊。
4、学生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必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
5、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班主任早读时间要检查本班人数及学生身体情况,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等。
6、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患病的学生进行每日追踪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居家隔离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课、不外出。
7、学校做好学生预防重大疾病教育工作,督促年级、班级做好晨检工作。要做好任课教师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教育工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情况要及时通知班主任。
8、安全处每天严格按照学校消毒制度按时消毒。
9、本制度自发布起实施,做到经常、安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022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二
财务日常工作安排
1.公司每个月纳税申报期限是15日,财务必须做好纳税申报工作,规定每月14日申报纳税。如遇节假日或周末提前申报。
2.网银转账汇款每天下午3:00至4:00审核。需要付款的部门请提前报备。
付款流程:财务部领取付款申请单→部门经理签字→财务审核→总经理签字→财务处付款
3.员工费用报销流程:财务部领取费用报销单→整理、贴票→财务审核→总经理签字→财务处报销。
4.差旅费预借及报销:财务部领取借款申请单→总经理签字→财务审核并付款→出差→财务部领取差旅费报销单→整理、贴票→财务审核→总经理签字→财务处报销。
5.经理签字时间:每周周三下午2:00至3:00,员工费用报销时间:3:00至5:00
6.台食优品东明店每天备用金为500元,店内费用必须从备用金支取,不得从营业收入中支取。店面费用及办公室费用定于每月15日报销(邮寄方式),补足备用金。
7.台食优品东明店每天除备用金之外的营业收入全部在当天存入公司对公账户。以上事项除特殊情况外,一律按时处理。
2022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三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与蔓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022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四
新闻特约记者、通讯员是媒体记者和编辑最亲密的战友,是媒体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他们为**日报投送了大量的稿件,其稿件采用率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在新闻传媒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已渐渐跟不上新闻发展的需要。特约记者、通讯员如何在新闻传媒中保持以往的地位优势,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闻传媒不
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已是当前各家媒体和通讯员值得研究思考的一项课题。
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科学观学习实践活动,笔者于4月21日开始,先后到盐池、同心、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等地宣传部门,采取了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通联工作,如何加强特约记者、通讯员的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探索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工作运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一、现状
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宣传党和上级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各级新闻媒体联系基层的纽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管那家媒体,都离不开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支持和帮助。据统计,在省、市级报纸中,通讯员的发稿量占报纸总发稿量的30-40%。
目前,媒体尤其是报纸十分重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报社大都加强与特约记者、通讯员的联系。各县(市、区)也十分重视通联网络建设工作,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作为宣传报道日常工作的有机载体和重要环节,不断提升宣传报道工作力度。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各县(市、区)为**日报撰稿投稿的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宣传部门的新闻宣传干事;二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三是社会上的自由撰稿人。以上几类人员构成了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主流,形成了庞大的通讯投稿网络。
但在实际编采运作中,这支队伍近几年来已开始有所萎缩。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讯员数量在锐减。就日报来讲,全市通讯员数量现在正在逐年锐减。长期坚持写稿的、能叫出名和姓的、常联系媒体也不过几十人,过去常来报社投送稿件的一些老特约记者、通讯员,现在这些人有的改了行,有的又忙于其它事务,放弃了写稿。
二是新一代通讯员还没有成长起来,老一代通讯员从事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报道工作相当吃力。媒体竞争提升了新闻工作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老一代的通讯员在现代科技操作中,不会电脑打字,现代通信条件的便利化、快捷化不会利用,书写稿件速度慢,赶不上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通讯员发稿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媒体实行稿分制考核,记者有考核任务,就出现了重记者,轻通讯员现象,疏远了与通讯员联系。
三是由于文化娱乐的多元化,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展了,读书看报的人少了,而网民在迅速增加,年轻网民开博客的很多,自娱自乐的多、年轻人写稿的少,他们就没有给媒体投稿的意识。通讯员参与报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转到给媒体提供线索,以热线电话联系较多。
二、原因
出现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因素所致:
一是日报经过多年的打造,编采队伍已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各县(市、区)基层设置的记者站,使新闻采编调控能力大大增强。
二是领导干部对宣传工作的态度有失偏颇,通讯员难作为。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在各地各部门搞宣传的,他们写稿的动力受领导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左右:有的领导虽然重视宣传,但为了突出政绩,追求写“大块”,通常是时机成熟时请报社的记者去写,没通讯员什么事。与工作联系不大的稿子领导们不“感冒”,通讯员认为写了也白写,索性不写了。
三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通讯员淡出新闻写作。过去通讯员都把能在党报上发表篇稿件视为一种荣誉,现在通讯员却更加务实,这种荣誉感渐渐淡化,对写稿兴趣不大了。过去通讯员写新闻稿除了兴趣爱好使然,许多人还把挣稿费视作补贴生活的一种手段,现在他们已不太在意靠写稿挣那点微不足道的稿费了。
四是培训、沟通等机制滞后,通讯员上稿难。现在各地区通讯员除少数人以外,大多是兼职的也就是业余的,对当前新闻写作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研究过程。多数地区的情况是老通讯员基本上都退了,新通讯员却空有一腔热血:质量高的稿子写不出来,质量低的稿子发不出去,投稿数量高而命中率低。报社方面又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通讯员写稿质量提高缓慢,投稿“中签率”低,产生了畏难情绪。再有,近年来报社在不断改革,机构、人员、版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通讯员对报纸改革情况所知甚微,不知报社的机构设置,不知稿件怎样投递,不知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有的通讯员投出的稿子如同泥牛入海,稿子写得对不对路,能不能用,什么原因,写稿人全然不知,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信心。
五是编辑、记者的工作
作风不扎实,通讯员积极性受挫。现在有的记者下去采访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把通讯员
日报心得体会短句报告 日报心得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