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 自卑与偏见读书感悟(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自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一
具体分两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一)
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一定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一定想超越自我。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按照个体心理学的分析,是因为有两种人类最底层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我们一般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有些人条件不好,或者信心不足,才会感觉自卑。但阿德勒说,不是这样的,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感。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阿德勒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很多医生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死亡的场景,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方法。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慢慢摸索,即使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办法。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作者的说法,就体现你的人生态度。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二)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力。非常感谢。
关于自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二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书《自卑与超越》,其大意是:寻求独有优越感源于人生而有的自卑感,通过学会更好地合作将促使孩子实现具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优越感。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梦想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他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存在于“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两端之间,这其中包含着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使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趋于正确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个体与人合作的勇气和精神。
家庭是培养孩子与人合作能力的关键。母亲要做到对孩子有兴趣、为孩子着想。母亲对于自己成长经历的认知,决定了她对于孩子的态度。母亲要认可和鼓励父亲的合作能力,让父亲成为孩子的榜样,另一方面,要让父亲的优秀不对孩子形成过大的压力。
学校对于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也至关重要。不能用智商等评价指标限制孩子,要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自立;在学校里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乐于合作、为他人着想。帮助孩子寻找到兴趣和自信。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孩子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叛逆并不是孩子对父母态度的问题,而是源于孩子对父母一直不认同、直到有了对抗能力的时候才表达出来。如何帮助孩子正常度过青春期呢?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正常交往同性和异性,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会正确理解“长大”,独立拿捏好处理问题的“度”。
作者这样分析犯罪行为。罪犯也追求优越感,但是他的方向错误。他们不会合作。造成的原因在于父母没有教会孩子与人合作,甚至父母不想让孩子对他人发生兴趣。罪犯都是对社会无兴趣、没有合作精神、追求虚假优越性的人。
对于阿德勒先生的理论,我的内心有强烈的共鸣。值得庆幸的是,我对孩子的养育,遵循了阿德勒先生的理论。我重视对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不能没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我一直在培育他独立生存的能力。我将自己在原生家庭的经历作为参照物,不断修正自己的养育理念,关注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当孩子读大学独立生活后,他自然表现出被大多数人喜欢的性格,他乐于交往、乐于助人、自主学习、积极上进、独立处事、坚持体育、感恩父母。
通过《自卑与超越》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领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心理学观点,我更加信服他的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关于自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三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 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 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写法介绍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提要钩玄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鹖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其内容如下: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
自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 自卑与偏见读书感悟(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