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 红军长征的胜利心得体会最新的(六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纵横十四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在陕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陕北,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关系抗日全局的会议,如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发出全民族抗日的伟大号召,妥善地解决了西安事变,积极联合国民党抗日,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
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一道致力于根据地的建设巩固,最终将延安建设成中国的"红色之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和巩固"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土地改革地进行,一方面团结了最广大的中间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边区政府的建设也为我党后来取得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长征胜利的军事意义
1、长征的胜利说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领导为军队的建设提供了明确 的政治思想路线,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精神保障,在长征的艰难岁月中,政治工作始终深入到部队行动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到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在条件最艰苦、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各级领导、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和带动官兵前进。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强有力的革命精神的灌输,使广大红军官兵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历史的丰碑。
2、长征的胜利说明,只有思想、路线上的团结,才能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长征的各路红军,尽管处在敌人的分隔包围之中,条件极为艰苦,但是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党和革命队伍的团结,坚定地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广大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生死与共,患难相扶,英勇奋斗。他们模范地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和民族宗教政策,所到之处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这种广泛而又坚强的团结,使红军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长征途中克敌制胜的基本保证。
3、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井冈山时期,中国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随着"左倾"思想占领主导地位,红军在军事斗争中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思想,会议集中地解决了最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会议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战略指导的错误,特别是单纯防御路线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同时,遵义会议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并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4、长征的胜利同样凝聚着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丰富经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全军确立了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正因为有了正确的建军原则、军事路线、战略战术、政治工作原则等,共产党的军队才能够在几十年的南征北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才能够在保卫和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奋发进取、再立新功,成为党和人民高度信赖的钢铁长城。
5、长征血与火的斗争保存、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经过长征洗礼的党员和红军,许多人后来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红军进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与险恶环境和凶恶敌人的一次残酷较量。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顽强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艰难困苦磨砺下,使红军官兵有了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中国革命从失败中奋起,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长征的精神意义
1、实事求是的精神。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长征之初,红军则面临覆没之险,是在饱尝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苦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获得生存,赢得胜利,则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胜利。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弃湘西,转贵州;否定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
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度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万的敌人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3、长征的红军将士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彪炳千古。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怀着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赤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红军将士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光耀历史。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首先表现了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中央的集体统一,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再次表现在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行军途中,红军将领朱德、周恩来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则踏着泥泞道路艰难前进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千古奇迹,
万世楷模。
二万五千里长征,
书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朵奇葩;
忆当年,天上有数十架敌机轰炸,
地上有百万敌军围追堵截。
面对凶残和杀伐,
红军战士回答----不怕,
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腊子口,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
演绎青春的年华!
雪山、草地啊!见证了红军战胜的无数艰险,
纪录了红军克敌制胜后的喜悦和泪花。
一位伟人曾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这也是炎黄子孙的心里话,
有了长征,
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才有了新中国五星红旗的高挂!
从此 ,铁人王进喜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女排精神,
伟大的“中国梦”精神,
就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
永远的长征啊!
将成为中国人拼博向上的象征!
将成为中华民族安帮定国的筹码!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好: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八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政府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 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 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雪皑皑,野茫茫,男
高原寒,炊断粮。男
红军都是钢铁汉,男
千锤百炼不怕难。男
雪山低头迎远客,女男(合)
草毯泥毡扎营盘。女男(合)
风雨侵衣骨更硬,男(合)
野菜充饥志越坚。男(合)
官兵一致同甘苦,男(合)
革命理想高于天。男(合)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 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同学们,巍巍大石墩是我们挺拔的脊梁,滚滚邛江河是我们沸腾的热血;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追寻金色的理想吧!
对于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6周年了,在86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红军长征再出心得体会和方法 红军长征的胜利心得体会最新的(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