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有关保护河流的实践报告(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千万年来,长江、淮河、运河流淌不息,孕育了独特辉煌的江淮文化,滋养了生生不息的苏北大地,为幸福扬州、江淮之都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何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如何使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与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相协调?这是我们每一位市民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开展了创建河道疏浚达标市、创建农村河道环境优美镇等大规模河道治理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但是,乱取土、乱占用、乱设障、乱排污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广大居民的河道保护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仍然较低,特别是农村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借此机会,我们郑重倡议:
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入到保护河道的行动中来。
一、我们要做保护河流的倡导者。保护江河湖泊,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水生态理念,使保护河流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二、我们要做保护河流的维护者。保护江河湖泊,需要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有关河道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自觉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保障水功能,节约水资源。
三、我们要做保护河流的捍卫者。保护江河湖泊,需要全民监督,要勇于制止、大胆举报侵害河流的违法行为,承担起保护河流的光荣使命。
我们要始终牢记,保护河流不仅在于口号,在于良知,更在于行动;不仅在于一个阶段,在于一个人的行为,更在于全社会的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关于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二
1、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2、搞好河道环境整治、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3、搞好河道管护、共创美好家园
4、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5、保护环境常抓不懈、保持清洁持之以恒。
6、保护河道环境、追求完美人生
7、金钱是一时的财富、环境是世代的瑰宝
8、大力搞好河道整治、努力改善河道环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9、加强河道管护、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10、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12、全民参与、全员动手、整治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新农村
13、全民开展河道整治,共创健康和谐环境。
14、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流更畅。
15、保护青山绿水、营造美好家园
16、请保护河道、维护生命健康
17、保护水环境、人人都有责
18、请勿乱倒乱抛,保护河道环境
19、加强河道水质保护、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0、让我们共同营造优美的水环境
21、加强河道管护、维护良好环境
关于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今非昔比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世界第五长河,这样一条大名鼎鼎的河流,到了中游已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而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脉里的小溪流现在还是异常清澈,这正说明了只要人居繁多的地方,环境一定会被破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年前,黄河还是清澈见底的,水中时不时会冒出几条鲤鱼来“跳龙门”,再随流入海,而那是的海也是蓝的。
古人在黄河边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千年,才蕴育了我们现在的华夏文明。这种生生不息的文明也正说明了黄河为它提供了“给养”。想象着那时候,稻谷在河滩上垂下沉甸甸的头,白鹭与野鸭追逐着鱼群,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现在呢?黄河岸边几乎存草不生,成了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她的下游,也是鱼不敢跃,鸟不能翔。污水之下,骸骨成堆。水面上厚厚的油层,夹带着一个个来自人类的垃圾,一起流入大海。这时候的大海是灰色的!
黄河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滋养着近一半的中华儿女,我们难道能不管不顾吗?不能,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在油污中游泳,更不能让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也没有。
所以,我倡议:
1、在黄土高原上多植树,植活树,保证水土不流失。
2、使用环保洗衣液,减少水质污染。
3、人人不乱扔垃圾,保持自然环境本来的样子。
4、在水域里多种芦苇,发挥它净水的`功能。
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黄河”将成为历史,将成为传说。让我们所有人警钟长鸣,不污染,不乱排乱放,保护她,珍惜她!
关于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四
现状:白鳍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
鳍豚属鲸目的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稀少且为中国特有,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余公里的江段内。以鱼为食,结群活动,小群2~3头,大群10~16头。近年来种群数量下降极快。据报道,80年代初有400多头,80年代中期减至300来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3年为130余头,而到1995年已不足100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
虽然中国的一些科学家和野生动物管理者正在勇敢地拯救白鳍豚,但是如果不能采取一个更大胆更积极的保护方案,将很难获得成功。而这一物种的灭绝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对于一个大的保护行动来说,这样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同时,白鳍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生动物保护中都是一个重要的旗舰种,如果我们没有在对这个物种的保护中竭尽全力,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类认为他们能够承受失去水生包括淡水与海洋生物中的宝贵的、不可替代的成分的代价。
建议:
认真识别白鳍豚经常出现的“热点”,并将全部保护力量集中在这些区域,包括加大这些区域里现行渔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虽然对一个主要种群的评估比较有趣,但首先要考虑的应是监控几个已知的白鳍豚群体,这可以使用飞行考察或其他新技术;照片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辅助实施上述措施。对单一个体的监控能够为确定其活动规律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对重要栖息地的确定,并可以用来判定个体是否受到某种威胁;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方法应该被用来帮助确定保护区域,所需要分析的地理参考数据应包括:捕鱼活动、白鳍豚的集聚出现、长江的渔业储量、白鳍豚喜欢的自然特征(如河流交汇、江心洲)、污染源、船只活动的水平;除农业部颁布的《白鳍豚保护行动计划》中所提及的社会范围外,还应该为生活在现存的及即将建立的保护区周围———尤其是已经建立保护区内的以及常有白鳍豚群体出现的区域内的———进行渔业转产的居民提供帮助;非政府组织应该与政府组织和当地群众联合起来,在白鳍豚的热点地区一起管理保护,包括对白鳍豚的监控和进行保护活动。
措施:
1979年:中国宣布白鳍豚为濒危物种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鳍豚乃违法
20xx年:8月8日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野外灭绝标签。
关于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对各位光临我们古都开封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某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某,或者某导都可以,今天能为各位贵客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愿我们友好合作,度过在开封旅游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我把开封的概况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东部,北依黄河,南接黄淮平原,东连华东诸省。辖五县五区,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市区人口78万。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 启拓封疆之意,定名 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 启封 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2700多年。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 七朝古都 之称。特别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当时,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古人曾这样描述当年宋都的辉煌: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更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时期,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谦明的包公,满门忠烈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开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她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成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目前开封拥有名胜古迹景点18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开封旅游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等观光景点古朴典雅,与碧波荡漾的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和雄伟的城门楼、古城墙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宋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北方水城美誉的大宋旅游景区。
开封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国道310高等级公路沿黄河贯通东西,106国道经开封黄河大桥纵越南北。近年来,随着市区主要干道拓宽改造工程的相继竣工,市内旅游交通条件和城市旅游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开封在每年春、秋季节定期举办东京禹王大庙会、菊花花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使优秀的民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热烈欢迎大家到古都开封旅游观光。现在我们的旅游车经过的是最具古城特色的街区~~宋都御街。穿过宋都御街西拐,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清明上河园。
我们现在游览的景点是开封大型民俗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开封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园》为蓝本,按照图中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集中再现了原图的购物景观和民俗风情。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进入清明上河园,迎面可以看到一幅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前是汉白玉巨石人像雕塑《情系东京》,一代名师张择端手捧恢宏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欢迎您来到清明上河园。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一代名师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吧。
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年轻时游学京师,擅长绘画,曾任翰林图画院侍诏。为纪念张择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陈修林、庞王宣教授取中华石材之乡山东莱州的白色花岗石这尊高大塑像,石像后面则为浓缩《清明上河图》芸芸从生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太平盛世时开封的繁华市景、民俗生活。《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生活景物几乎无所不包,真实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在这幅长525厘米地,宽25.5厘米的画卷上,有各种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屋122座,舟船25艘,既有巨商富贾,也有街头小贩,既有城楼虹桥,也有行舟路人,就连算卦先生也能看得到。专家们甚至还发现了店铺中的算盘。算盘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讲算器究竟何时发明,目前我们还无法考证,但是《清明上河图》
保护河流的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有关保护河流的实践报告(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