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考察心得体会范本 员工考察报告(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员工考察心得体会范本一
以下是本人在学习《年会工作报告》及《案例披露报告》后得出自己的部分拙见:
董事长的年终报告不但让我们了解所在公司的问题和困境,还通过各级子公司的领导对我们进行详细的剖析与培训。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使我们都极为深刻的了解到企业现存的困境与不足。这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份不断改革整顿、不断完善交流与不断学习创新的使命感。
曾经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面对我们的问题层出不穷。抓管理、抓落实,当我们听到那一个个沉痛的案例,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呢?很多原因源于自身的管理。闭环管理,这个说了很多年的措施为何至今都不能有效的落实下去,有效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呢?这再一次为全体中南人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正视现状,思想要统一,一个声音一个中南,团结才回取得最终的胜利。协作、高效、诚信这些平时说了无数遍的道理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像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默契,那么互相照应,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呢?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在研读《案例披露报告》的103个案例后,它的整体思路,纰漏问题的深入度与切实性仍对整个集团公司起到了警示作用。从本次披露的103个深刻案例中我们得知,虽然我司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长期困扰我们、阻碍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案例披露的问题有些已多次曝光过,有些甚至愈演愈烈,未来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中南人,公司带给我的使命感与荣誉感迫使我不断的学习、不断改革自己。个人觉得只有不断学习公司的年会报告,不断总结报告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公司中的各种规定与标准,认清形势不断运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多学习、多进步,工作中运用“五个凡是”、“十字方针”,在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帮带工作,培养好公司的新一代。
每个人从出生以来无时无刻不是在团队中成长,上学是,工作亦然。通过这次学习研讨,让我对思想统一的意识和个人在公司中的作用感悟至深。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公司的目标符合每一名员工的切实利益。现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唯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制度与用心去实践的每个中南人的不断努力,方可达到公司扭亏为盈,再创辉煌。
描写员工考察心得体会范本二
不久前,我带领草堰口镇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赴青岛考察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感触很多,收获颇丰。所见所闻所学,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提升了思维,振奋了精神,激励了斗志。
见闻之一:青岛是一座非常美丽而发达的城市。她地理位置独特优越,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是镶嵌在胶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岛强劲的发展态势。据给我们授课的青岛行政学院周教授介绍,青岛连续五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经济指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市40层以上的建筑高达1o多座,超过我省苏南任何一个市。青岛市新区的楼盘开价,已飙升至每平方8000多元。在青岛开发区,到处都是花园式的工厂,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物流车辆,到处都是高高耸立的塔吊。青岛北郊的即墨等3个县级市,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街上到处是名车,消费市场异常火爆。
青岛是一座创造品牌的城市。青岛在国内外不断叫响的原因,不只是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城市,更因她的企业品牌。青岛的工业很注重打造品牌,他们力求把品牌做响,把企业做大做强,顺应国际化潮流,倾力打造企业航母。青岛人神话般地创造了海尔、青岛啤酒两个世界知名品牌,澳柯玛、海信、双星3个国内知名品牌,这5个品牌撑起了青岛工业的半壁江山,使青岛的美名扬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岛的现代文明。青岛的建筑设计风格一流。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商住写字楼,还是隐约于绿树丛中的别墅小区,都格调高雅,形象时尚,看了叫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区域划分非常明显,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摆布合理,打造了最佳的人居环境,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卫生城市。青岛做大旅游产业,今年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39、3亿元。40公里长的海堤长廊,蕴育道家文化的圣地崂山,全国最大规模的海底世界,见证海军历史的博物馆,无不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市民的素质很高,整个城市洁净明亮,看不到一个本地人随地吐痰,乱扔烟蒂。青岛人热情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青岛的男士绅士风度,青岛的女士气质高雅。
见闻之二:青岛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典范。在青岛我们先后参观了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科技示范园和石老人观光生态园。这三家单位充分彰显了现代农业的三大特征:
科技含量高。科技为后盾,技术作支撑是青岛农业的一大特色。青岛市农科院是一个百年历史的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农畜新品的研究开发,侧重于蔬菜、水果的开发。下设15个分项研究所,有科研人员400多人,每年承担着国家和省市多个科研项目,每年的研究成果在50项以上。蔬菜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6年,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800余亩,主要是将国外农畜新品引过来集中种植饲养,通过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配种,再推广到市场中去。该公司许多项目还和美国、日本等国科研机构及客商合作合资,开发农副新品。该单位多元发展,兼育种、种养、深加工、旅游为一体,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园区。
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该市农业紧紧围绕市场这个圆心。农科院加快职能转变,较好地实现了单纯的科研开发向市场运作成功过渡,他们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专门成立了科研新品市场开发中心,和农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每年创收500—600万元,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新路。青岛农业不断伸长市场链,产品品种创新,加工流程创新,销售手段创新,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创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等方面的意识较强,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度和产品附加值,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集约化经营水平高。该市很注重规模种植,发挥整体优势。形成科研单位或公司 农户模式,每个分支科研单位或公司下面都和几百户村民签订协议,使农民能放下心大规模种植养殖。连片种植的面积常常是成百上千亩。他们向农户提供种子,然后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再进行回收,实现公司和农民双赢。一个青岛市区周围,就有十五个500亩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本和韩国。青岛市加快土地流转,在适度的范围内鼓励以租用、入股形式实现集中生产,为种养大户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一些大型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农产品,以小包装形式送到全国各地商场超市。
见闻之三:青岛的杰作—海尔,是民族工业的骄傲。我们通过参观海尔科技馆、海尔总部,深刻地感受到海尔的伟大,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短短的十几年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知名企业,在全球有13个工业园,去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1016亿元,品牌的价值已升至616亿元。海尔不只是一种物质品牌,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赶世界潮流的精神品牌。
海尔以质量立企。1985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着责任人,手提铁锤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时,所有的海尔人被惊醒了,他们砸出了质量第一的理念,砸出了如果我们不砸毁这些冰箱,市场将很快砸毁我们企业这个非常清醒的认识。海尔人一直是对产品质量十分苛求,从不放过每一个瑕疵,从不原谅每一个错误。他们借梯上楼,勇于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提升自我。五年磨一剑,1988年,他们终于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质量金牌,1991年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这是当年全国家电行业唯一的一块驰名商标。海尔早已在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占全部销售的三分之一,工业园区建在世界最先进的美欧等地,他们赖以立足乃至生根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海尔产品可靠的质量。
海尔以创新领跑。海尔有一个著名的斜坡球理论。止动力是基础管理,而上升力则是创新。海尔把销售收入的6%用于科研开发。1988年就投资5亿元,建立了海尔中央研究院,集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跟踪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专门开发超前的新品。海尔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创名牌战略时的“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到多元化战略的“吃休克鱼”,再到国际化战略的“先创牌,后创汇”,创新是海尔的灵魂,是海尔保持旺盛生命力和
员工考察心得体会范本 员工考察报告(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