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教育故事心得体会(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教育故事心得体会报告一
还记得两年前刚接手初一(6)班时,班上有个叫余志灏的男生。老师和同学们常向我提及他的种种“劣迹”,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马虎应付,书写潦草。纪律性更差,不但课后喜欢追逐打闹,课堂上也经常捣乱,影响别人学习。
有一天,我去开会了,自习课上,班长欧晓晴坐在讲台上维持纪律,其他同学在认真地学习,他却耐不住寂寞,趁机开始恶搞。故意把水倒在自己的裤裆里,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大声地说:“班长,我不小心把裤裆弄湿了,你看看,……”班长的脸霎时涨红了,班上的同学也轰的一声,笑开了,他看到这样的场景,得意洋洋。事后我找他训话。一开始,他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后来,他有点不耐烦了,便附和我说:“老师,你是对的,我错了,老师总是正确的,学生总是错的。”那一次的谈话就这样以他违心地承认错误而草草结束。
事后我开始反思: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训斥的反感,心理的对立,使我根本无法真正走进他的心里,说服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我必须改变我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症下药,我作了一翻努力的“调研”,发现他问题的“症结”:其实他自尊心很强,十分渴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认同。因为学习基础差,成绩不佳,感觉不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重视。所以常常在课堂上,下课时不断找机会“好好表现”,以引起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注。
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我马上增设了一个体育委员的职位,由他担任。并让他负责管理班级课间的纪律。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认真了,恶作剧也不搞了,作业也开始做了。我非常欣喜他的变化,没想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份他从没享受过的“老师的信任”,为我成功打开了他的心灵之门。事不疑迟,我必须抓住良好战机,“乘胜追击”赢得最后胜利。
多番思量,我利用语文老师批改每周随笔的便利工作条件,继续从“心”开始他的教育工作。刚开始,他交上来的随笔写得不是很认真,我就在本子里写下评语:“志灏,你聪明,关心集体,乐于为集体做事。你给老师的印象一直不错。如果你能认真写好作业,你的表现会更令老师满意!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对吗?”下一周交上的随笔,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就这样,我每篇都写上对他鼓励和表扬的评语。他也越写越认真,越写越好。这种激励作用很神奇。不但语文科作业认真了,对其他科的态度也认真了,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获得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余志灏同学的进步是对我用“心”教育方式的最好褒奖。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才得以有效开展。
最新教育故事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孩子创造理解挫折的环境
记得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带他爬终南山——南五台山。我们专门爬那些很少有人爬的路径。那时我还没有离开部队,作为军人,我自然有把握在保证他安全的前提下,让他学会适度的冒险,让他能够禁受得住挫折。
又比如,孩子上二年级之后,不论下着多大的雨我都没有去接他,他每次都能够不淋雨回来,即使淋点儿雨也没什么。
有时他会顶一张塑料书皮,有时候他会用衣服上的帽子遮雨,他回来时依然十分高兴。即使我们有事儿,晚回来一个小时,他在门外等一个小时也从来不抱怨。
有一次突然下雨,教师给孩子们准了一些一次性雨披,但每个孩子都要肯定不够,他却没有要。
我专门问他:"你为什么没举手和教师要雨披?"
他说:"我有书皮,不需要雨披。"
这其实也体现了孩子懂得先人后己的道理。有这样的孩子,作为父亲,我自然十分高兴。
事实上,作为父亲,我教育孩子靠的是自我的悟性,而悟性却来源于自我不断学习。我唯有让自我不断去学习,不断理解社会教育,不断成长,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巧妙地教育孩子,而不伤害孩子。
关于教育孩子,我完全能够讲出第八个,第十个,第100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来;只是以点代面,在此告诉各位家长朋友,孩子永远都会比我们伟大,这也是十分贴合达尔文关于人类进化论学说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单靠父亲或者母亲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更是缺失的,不完善的;父母必须彼此恩爱,共同对孩子负起职责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才能够真正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全的人。
这一点儿,我和太太共同做到了,所以孩子才能够真正健康、幸福、欢乐地成长。做不到这一点儿,任何的教育方式都是徒劳的。
其中最关键的是,父母要相信孩子,放低自我的身段,不要在孩子面前逞强,有时候甚至要示弱。因为一个人真正强大是在内心,而不是在表面。况且,孩子永远不会听我们怎样说,他永远会看我们怎样做。
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我永远要说一句:明白没有力量,相信才有力量!相信孩子,相信自我,我们和孩子的未来才会真正完美。
最新教育故事心得体会报告三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
教育故事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教育故事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