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道心得体会报告 新学道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学道心得体会报告一

关键词: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引言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转化的重要阶段,学生会在中低年级阶段逐渐形成道德观念,积极支持并维护集体制度,遵从道德要求,成为一个“好孩子”。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渐形成法制观念,尊重权威与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倾向于成为一个“好公民”。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刻板、课堂枯燥、教师与学生普遍不重视等教学现状。因此,本文提出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具体如下。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虽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而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因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和个性都大不相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可爱的校园》的知识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校园的观察,寻找校园的可爱之处,让学生注重校园文明的建设和秩序的维护,真正做到保护校园和爱护校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进行校园观察活动,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搜集,将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演练,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对校园文明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教师再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纠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深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让学生在校园文明秩序的观察和讨论中获得活动参与度和热情逐步提升,这样学生的认知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案例属于教材内容的细化与延伸,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内容不仅要与教材内容相对应,还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效果,避免出现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要对生活化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处理,如利用实际案例来设计情境、设计问题、引导思考等,从而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其学习体验,以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学习《主动学做家务活》这个章节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个小男孩在生活中习惯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要他做一点家务活,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来推脱;另一个小女孩则是勤劳肯干,总是会帮助爸爸妈妈洗衣服、拖地、洗菜、洗碗等,获得了家人的赞赏与表扬。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教师询问学生:“请问你在生活中最像视频中的哪一个小朋友?”此时,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并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反思。教师此时可再提出一个问题:“所以你们今后打算怎样做呢?”有的学生则会说:“我打算以后自己穿衣服、洗衣服,帮家人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得到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而有的学生则会说:“爸爸妈妈很辛苦,我以后还要帮他们洗脚、按摩、捶背。”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又如学习到《老师,您好》这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有些学生会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有些学生会一展歌喉唱出自己的心声,有些学生则制作精美的卡片送给老师,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丰富教学形式不仅能让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洗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将法治观念渗透到生活化场景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化的情景课堂中,促进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效率,使课堂学到的不仅是法治知识,更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与遵守规则的精神。

例如,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首先,通过“过马路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车辆上路靠右行”等交通规则的例子导入规则意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车辆行人随便逆行,马路上会变成什么样?”结合小视频使学生直观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班级生活中“课间打闹、上课吃东西、随手丢垃圾”等行为,请同学们判断并讨论该如何对待;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约定遵守小学生守则,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方法,促使学生联系班级与校园生活,直观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将遵守规则、依照规则办事的观念与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道德与法治教育还需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德育教育契机,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结合实际生活范例,及时渗透教育,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律知识应用到学习与生活当中,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知行合一,将道德意识与法治精神真正在生活中践行应用。

例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一课时,首先进行调查,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活,以及为什么要做家务活。教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做家务不仅是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爱父母爱长辈的表现”。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准备如何在家替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并汇总同学们的承诺公示在家长群或校讯通,与家长共同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承诺。在此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而且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课堂所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生活化以及教学训练的生活化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和启发更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和修养,实现更加全面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趙彩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49.

[2]张小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03):59.

[3]唐维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8(1).

描写学道心得体会报告二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主持报告会,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先后作报告。

万钢指出,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科技实力从最开始的一穷二白不断向世界科技前沿奋力追赶超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既得益于党和国家为科技发展绘制的清晰蓝图和给予的坚定支持,也归功于一代接一代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的科学家们,他们坚贞不渝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为共和国托起了无数星辰,他们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西迁精神彪炳史册,光照千球。

万钢强调,要矢志爱国奋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的发展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要弘扬科学精神,培养诚信的科研品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切不可投机取巧,虚夸浮躁,绝不能伪造、篡改、抄袭触碰科研的“红线”。要坚持传承育人,在知识理论传授和创新,治学理念方法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注重将良好的治学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学生的人格养成,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王泽山院士的报告题目是《牢记使命,忠诚奉献》。他结合科研经历,讲述了自己始终专注于火炸药研究,锲而不舍担负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迹。他勉励现场的同学和老师,要把“不间断地思考”作为追求超越的一种工作学习方式,多问为什么、追问怎么

学道心得体会报告 新学道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六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