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 走进孔子的心得体会(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一

【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翻译】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翻译】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有关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二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恒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坚强如他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所有的苦难都如人生道上的绊脚石阻碍着他的前进,但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在他心中,个人的苦难比起道义又算得了什么。他就这样奋斗着,周游列国,希望君主能采纳他的思想,可事与愿违,所有的君主都否定了他,他依旧不放弃,他就这样疲倦且倔强地坚持着,渴望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宽容如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如此混乱的世道中,他一直主张着"仁政",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平衡。在他的眼中,没有贵与贱,没有富与贫,有的只是老者,少者和朋友。己欲立而立人,系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眼中,所谓的"仁人"即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人。孔子这宽阔博大的心胸,令世人为之敬佩。

严师如他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私学的创始人,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给教育事业的人。

孔子一生以"朝闻道夕,夕死可矣"作为精神追求,但他却一生不得志,于是把志道和宏道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并将他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故能培养"七十二贤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一生虚心好学,实事求是,不把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故能学富五车。他这样做,同样也要求弟子这样做,并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当我困惑时,我会及时请教同学,老师;当我做错一件事时,我会及时改正;当我学习了新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温习。

孔子是一位贤人,他的名言让我看清了太多,明白了太多。他给了无数人启迪,给了无数人希望。他的主张现为亚洲大多数国家所沿用,我不禁为孔子而感到骄傲。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名人中的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先师!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有关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初252班的孔沁淇,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宽容,笑对人生》。

在众多的美德中,我最注重的便是宽容。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孔子的弟子子贡曾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字。”用今天的语来讲,便是宽容。

外国还有一名医生,某天他的诊所不幸失窃,朋友们都来安慰他。他却微笑着说:“谢谢你们,不过,我并没有伤心。”后来小偷被捕,当小偷被押送到医生面前时,医生朝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并握住小偷的手说:“我谢谢你,先生,因为你只拿走了我财产的一小部分,而且没有破坏我的诊所,更重要的是,你没有伤害到我的生命。”这个惯于偷窃的人惭愧地低下了头,发誓改过自新。

是的,宽容就像天上的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洗礼了被宽容者的心。

在我的生活中,也曾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铭心。

在我小学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当我答完后坐下时,由于调皮的同桌挪开了我的椅子,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以为我故意捣乱就严厉地批评我,说:“你无法无天了吗?难道你就很了不起了吗?”当时,愤怒,怨恨,委屈一齐涌上了我的心头,眼泪夺眶而出。下课后,当气愤的我刚想与他好好‚理论一番时,他却小声对我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这时,我的心中突然闪过一句话——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犹如一泓清泉浇灭了我心中的怒火,冷静了我的理智,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没关系”于是,我们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从此,他处处关心我,帮助我,我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同学之间,也经常为了一句话,争得面红耳赤,同桌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撞不断,男同学更是为了不经意的碰撞,大打出手。当我们宽容别人时,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有了宽容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孤独和寂寞;有了宽容的生活,才会少一些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当我们回首凝望走过的人生道路时,就会发现生命的每个端点都不会有因心灵的狭隘而造成的遗憾,也会为别人的生命增加欢乐,自己的嘴角也会在不经意间上扬,因为,只有宽容是永恒的美德!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际,心灵的博大,胸襟的坦荡,襟怀的包容,才能真性飘逸,气质超然,快乐人生。

谢谢大家!

有关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四

(一)孔子教育目的的核心

主要实践是从培养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在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孔子一再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他说:“以约失之者,鲜矣,”必须要用“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达到具有君子品德。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认为,首先是从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教育的精妙之处,是从人类最一般的家庭关系入手,讲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并把这种外在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追求,进而以家国同构的原则将其推广开来”[2]。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孔子要求学生知天命,就是懂得把握自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是在告诉人们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肆意践踏和违背,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人要好好的生存下去,就要掌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要知天命而畏之。孔子认为,君子知天命而畏之,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3]。孔子教人处理上述三方面的关系,目的就是教人怎样生存,最终把人培养成为一个适合社会需求的君子,使国家和谐,实现大同社会。人要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最重要的是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开始。

(二)孔子的教育对象与人才标准

孔子认为教育与人口、经济一起,共同构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三大基本要素,《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福之’。曰:‘既福之,又何加焉’?曰:‘教之’。意思就是:当国家人口发展了,安定了,富有了,就应该加强教育来完善。“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无论是生产需要,还是生活需要,或者是文化需要,都要在人的培养规格上体现出来,而且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2]。因此,教育绝对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问题。教育只有实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孔子说的“教之”,“之”指代的是社会公民。孔子说的“教”,就是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简单的说就是让公民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即,要公民做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孔子一再强调的为政,最终使天下平,与近代提出的公民教育基本上是吻合的。孔子的人才标准是理想的人格典范,称之为“君子”。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社会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完善人格,教人如何幸福的生存,实现社会和谐。

(三)君子的修身之道与人格魅力

孔子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君子”的培养上,对人才的要求就是符合“君子”品德。孔子对“君子”的为政素质要求,一是“修己”、“正身”,二是“安人”、“安百姓”。孔子认为,要想改变别人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因此,“修己”是“安人”的基础,“正身”是“安百姓”的前提。在孔子的人才标准的指标体系中,君子的个人道德品格素质是基础,最终培养学生具备安人、安百姓的远大抱负才是培养的最终目标。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君子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主要表现:一方面要学会宽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一方面要懂得谦让,“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一方面要讲仁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的思考是修身、齐家、治国、使天下平,小人思考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个人利益得失”[4]。第二,君子是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孔子说:“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君子有能够处理好上述三方面关系的能力。第三,君子是勤勉自律的人。首先,君子为人稳重、忠诚、讲信用、向好榜样学习、知错就改,“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再者,君子严于律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再者,君子合群,“君子以文会友,以友铺仁”(《论语颜渊》);再者,君子安守节操,“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第四,君子综合素质高。在《论语》的《子张》、《尧曰》、《季氏》等篇目里面,孔子谈到了君子分别有三戒、三度、四重、五美与九思,孔子从不同的方面归纳总结了君子的人格魅力。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教育目的思想,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实现道德准则、人格、人文素养三方面的培养。孔子的君子人格与当前创造性人格的定义是吻合的。“创造性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道德、人格、信念、意志、情绪、理想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3]。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笔者要问:当前我国教育到底缺少什么,导致了不能培养出大师来?笔者以为,当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就一直缺乏培养学生具备大师人格的土壤,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应该具备的人的道德准则、创造性人格、人文素养等方面所得到的培养太少,这样,到最后能够达到“人不知而不愠”,静下心来全心全意搞学术、科研的人才就十分稀有,最终导致不能够培养出大师来。

(一)品德和价值观培养的缺失

当前我国教育最大的缺失,在于从基础教育开始,不是为人,而是为己;要求学生主修的不是道德,而是知识和技能,教书和育人完全分离开来,甚至可以说只重视教书不进行育人。这样的教育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式教育,是造成应试教育以及造成学生价值观迷茫的主要原因。孔子把德育视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形成了一套完美的德育系统,其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巩固和发展人的先天素质,指个人先天具备的生理特质得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培养和完善人的后天素质,指人后天经过受教育获得基本品行。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一辈子都在进行德育,他说:“孔子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够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的是要靠思想的纯真,亦即是所谓之‘德性’。因此孔子

孔子演讲心得体会报告 走进孔子的心得体会(八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