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疫情第四天心得体会报告 疫情抗击成功心得(七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战胜疫情第四天心得体会报告一
3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重要文章,总书记深入分析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在这次疫情迁延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总书记一直强调科技对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对加快科研攻关作出一系列部署:
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把科学防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任务要求上,总书记要求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在科研组织上,总书记重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多学科力量,合力攻关;
在治疗手段上,总书记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救治有效性;
在时间进度上,总书记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急事急办,力争早日取得突破,等等。
这些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科研攻关的方向和方法、要求和任务,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科技战线迅速行动,科技、卫健等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争分夺秒、挂图作战,短时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对病毒生存环境、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
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挑战依然严峻而紧迫。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陌生的敌人,我们的认识还比较初步。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攻克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要求我们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勇担重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主题战胜疫情第四天心得体会报告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一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灵魂。
_年前,先辈们自强不息,浴血奋战。
_年的冷雨,_年的风吹,_年的青青橄榄随风而垂!
_年的荆途,_年的光辉,_年的英魂凝聚不朽丰碑!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过去。卢沟桥的炮声还响在耳边激荡,我们没有理由忘却先辈们鲜活的面孔!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然而我们的祖国毕竟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打击,命运的捉弄使她伤痕累累。中华大地狼烟滚滚_血溅云霄,中国人民遭受到无尽的侮辱和野蛮蹂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疮痍。
曾记的,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悲怆的哭喊,在血腥弹雨中戛然而止。
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可曾听到了,在战争中_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这国家的懦弱,民族的耻辱,叫我们怎能遗忘!
今天面对一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企图占我,扣我渔船,抓我渔民,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世界容不得他们胡作非为,中国更容不得他们肆意猖狂,他们的无耻必将遭到历史公正的审判。
__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不枉人类付出的巨大代价。在此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说: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我们应该用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用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方式。
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使命。面向未来,把全民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同学,面对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是伟大的党和人民造就了全新的中国。
我们应深深懂得:是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是汗水灌溉了神州大地繁荣的花蕊;是拼搏托起了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主题战胜疫情第四天心得体会报告三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
战胜疫情第四天心得体会报告 疫情抗击成功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