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尽责的心得体会的词语报告 尽职尽责的感悟(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表示尽责的心得体会的词语报告一
“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教材通过三个情境,学习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并体会其方法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种事物或含义的生活经验以及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知识经验,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对学生来讲有很大难度。因此,我将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
1. 将算淘气妈妈的年龄改为贴近学生实际的“猜老师”年龄,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深入学习内容,更好解决问题。
2. 将“青蛙儿歌”整体呈现分段进行,作为拓展练习,减缓学生认知上的坡度,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交流、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感受悠久灿烂的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数学新课标解读》中要求:“要尽可能的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上努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的结合。
结合上述分析,我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本环节,我结合生活中几种学生常见的字母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含义,提出问题: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含义呢?从而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事物的简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部分,我结合教材,创设三个教学情境来完成。
情境一:数青蛙
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儿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明晰课堂教学。
首先我提出问题:老师做事喜欢有始有终,可是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一首儿歌,我怎么也说不完,你们来帮帮我,好吗?出示课件《数青蛙》,学生共同说儿歌,我又问:谁能想个办法一句话把这个儿歌说完?能不能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呢?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 n只青蛙n张嘴,此时我追问:还可以用哪个字母?那么这里的n可以代表哪些数呢?
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方便,生动的儿歌把学生带进了快乐学习的氛围中。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回答n可以表示哪些数时虽然没有提到分数和小数,但是我认为如果继续追加一问会使学生明确字母表示数的范围。
情境二:猜年龄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教材中的淘气与妈妈年龄关系换成猜老师年龄,引导学生发现师生间年龄差是不变的这一规律,进而探究用一个式子来代替所有的算式,表示任意一年老师的年龄以及师生间年龄关系,再通过换位思考:老师b岁时,乐乐的年龄怎样表示?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同时学会字母表示数,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实际生活,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结果及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此环节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实际教学中顾及课堂时间和课堂容量的问题,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察发现,只让几名各层次代表学生说了说。但是紧接着出示一组“试一试”让学生及时练习,加深理解与巩固。
情境三:摆小棒
在这一环节中,我仍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看、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方法和作用,并通过看书自学,汇报交流等方式学会乘法代数式的简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今后学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会有更多简写方法,我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其他形式的乘法代数式的简写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三道有针对性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反馈、巩固的目的,有效化解难点,也为下一环节铺平道路。
在第一稿研讨中有网友提出学生动手摆三角形不如直接计算避免浪费课堂时间的问题,我思考再三,决定还用原设计。因为班级学生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计算速度不同。动手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降低学困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也有利于全体学生对其中数量关系的体验。
(三)实际应用,综合提高。
结合《课标》的要求,因此我把练习题的目的定位于对本节知识点的强化,共设计了三种形式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
1. 再数青蛙
在师生开火车数青蛙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找出青蛙的只数、嘴数、眼睛数和腿的条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比较容易的说出正确答案,巩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2. 能力展现
在这里出现两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手指的只数、呼吸的次数,我让学生自己完成,再次巩固所学。
3. 图形的计算公式
此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加以订正,教师利用多媒体从旁协助,并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
因为网友的交流,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预设准备很充分。实际教学中,在数青蛙时果然有学生全部用同一个字母或用了不同的四个字母。此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了这些情况能不能看出青蛙腿数和青蛙只数的倍数关系,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教学生成。
(四)梳理新知,归纳总结
此环节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达到充分吸收巩固的目的。
(五)感受历史,热爱数学
这一环节以“走进名人屋”线索,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相关数学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表示尽责的心得体会的词语报告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中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进一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至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与作用。
2、能正确掌握乘号的简写、略写。
3、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4、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术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通过应用验证发现。
2、难点:运用知识迁移,感悟理解。
突破方法: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和缩写。
有关课件、课堂练习本等。
一、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呈现四张扑克牌:3、8、5、4。
师:我们来玩一个算“24点”的游戏。
游戏规则:利用扑克牌里的数字信息,在1分钟内,写一道四则运算式子,结果必须是24,看谁最快,请迅速举手,时间到了必须停下来。
2、学生独立写算式,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板书第一名同学的算式。(3×8×(5-4)=24)
4、同学们算得真快,那老师再给4张牌,请你们也算一算。
课件出示:6、7、a、10。
学生列出算式(6 7 10 a)
师:老师可有个问题,扑克牌里根本没有“1”,怎么来的?
4、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1。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扑克牌里还有没有其他字母表示数的?
师:这里的一个字母表示什么?(板书:一个数)
5、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别的地方用到过字母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用到字母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平时观察得非常仔细,字母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在数学里,我们看看字母是怎么用的呢?请看大屏幕。
(一)教学例1
1、屏幕出示例1(1)
学生填空后,问:为什么这样填?
2、屏幕出示例1(2)
学生填空后,问:你发现了什么?
3、屏幕出示例1(3)
有什么规律? 4.课件呈现数列:1、3、5、f、9???
2、4、6、m、10???
师:数列中的f、m分别表示多少呢?
归纳:在数学里我们经常用图形或字母来表示一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数,由符号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例2
用字母表示数,我们以前用到过吗?
其实呀,我们在学习运算的定律时早就用过了。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2)学生练习填写表格:(要求:根据你的喜欢,在文字叙述与字母表示中任选一种填写)
(3)大家比较一下,你们喜欢用字母表示,还是用文字叙述?为什么?
(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但是这样表示,还有些不便,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听听这个发生在数学王国中的故事。(播放课件)
一大早,数学王国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国王正在听乘号汇报工作:陛下,我跟x长得有点相似,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请陛下一定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于是,国王请 、-、÷号先退朝,乘号留下商议对策。
第二天,国王就宣布了3条制度:
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
二、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 三、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师逐条举例说明)
从此,数学界就有了这样的规则。
[设计意图:在故事里让学生学习知识,符合该年级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轻松地达到教学的要求]
(7)听完了故事,学习了制度,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学会了什么?拿起笔来再次修改运算定律。
(8)说说用字母表示定律有什么好处?(板书:简洁、方便)
(9)根据刚才的规则,请同学们化简下面的式子。
8×b b×8 1×m n×9
a×b a×t a×s a×a
三、拓展提高:
1、a×a怎么简化?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2、a 怎么读?表示什么?在哪里见过?
3、a×a×a×a写成简便形式是怎么样的?
a 4 怎么读?又表示什么意思?
4、100个a相乘怎么写?怎么读?
5、这里有一些数的平方,我请同学们读出它们,并说说它们表示什么? 32=( )×( )
102=( )×( )
n 2 = ( )×( )
e×e×e×e×e=( )
6=()
36=()
ab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巩固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与规则了,接下来我们做几个练习,看同学们掌握了没有)
1、公正的小判官
(1) a2和2a意义一样。()
(2) a+3可以写成3a。( )
(3) a×4可以写成4a。( )
(4) 5×8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式子
(1) 小敏原有a本故事书,捐献给灾区小朋友5本后,还剩()本。
(2)一辆公共汽车每小时行b千米,3小时共行()千米。
(3)一种糖果的单价是每千克a元,买14千克需( )元,买b千克需( )元。
(4) 一种电视机40台的总价是c元,那么一台电视机的单价是()元。
五、全课总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本课知识的系统认识。] 32
五、游戏: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熟悉的游戏:
1只青蛙, 1张嘴, 2只眼睛, 4条腿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 )条腿。
很多只青蛙呢?
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新奇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个数 定 律
(3×8×(5-4)=24)简洁、方便
(6 7 10 a)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比如通过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通过乘法算式的简略写法,引出了一个数的多次方的读写法与表示的意义,使学生能对代数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大致分四个大的环节,层层递进,先是让学生通过扑克的游戏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同时,介绍含字母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在介绍“平方”的书写方法及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进而了解了一个数的多次方的意义与读写方法。最后通过应用练习,深化认识,加深体验。
对于表示尽责的心得体会的词语报告三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不能充分发挥,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不利。为了尽快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还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活动中,尝试了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释疑再产生新疑,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我立足于“训练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这一教学重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纵观整节课,尽管环节上朴实无华,没太多的修饰,但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究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本课课前交流中那个特别的“自我介绍”,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是为揭示课题做了自然有效的铺垫。课堂上,我从学生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其次,大胆舍弃例2,采用猜谜游戏(猜年龄)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上课时,我说:“谁来自我介绍一下你今年几岁啦?”一女学生说:“我12岁了。”我说:“那我今年多大?你想知道吗?猜一猜?我是属牛的。”学生答到:“33岁了。”我接着问:“当她1岁的时候,在妈妈怀里哭的时候,我多大?当她6岁的时候,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时,我多大?24岁?……”“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算的?”学生说:“老师与她始终相差21岁。”你能再推算下去吗
表示尽责的心得体会的词语报告 尽职尽责的感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