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报告(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张景玉同志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阶段步骤、相关要求等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做到了任务明确,职责到位,要求具体,为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带给了保证。
二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我局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利用5个工作日,对6篇规定篇目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学习中坚持做到“五有”:有计划、有资料、有笔记、有心得、有实效,规范活动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三蹲点调研,服务发展。活动中,我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企业,利用一周的时间到企业蹲点调研。调研期间,围绕科学发展,透过与企业负责人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结合所选定的调研课题,解剖麻雀、研究问题、提出对策,促进企业发展。调研结束时,每人写出了一篇3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决策带给了参考。
四广泛征求意见。从4月份开始,每月月初,我局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等举行恳谈活动,围绕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物价工作以及“十个严禁”“五条禁令”等方面的资料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和推荐。对于征求到的意见和推荐,我局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创造条件努力整改。截止目前共召开8次座谈会,涉及到的问题均给予可圆满解决。
五警示教育、励志鼓劲。结合3.23事件,我局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警示教育大会,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办公室以及各股所室全部张贴了省《十个严禁》和县《五条禁令》。局领导班子围绕3.23事件,4月29日专门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要求从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努力提高政治意识、职责意识、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六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先后三次到所分包的贫困户曹万苓、贫困学生黄书宁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及慰问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活动办的统一部署,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放手,认真落实好各项要求,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向深入。
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报告二
村书记心得体会
村书记心得体会
两年的选派工作已过大半,一年多以来,我深入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在纷繁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作为一名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我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同时也在工作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我时常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为人民群众办成了一些事情而欣喜,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所限,在工作中留下了缺憾而沮丧。挂职工作给了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段经历,通过一年多的工作与锻炼,我对“xxxx书记”这个称谓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怎样当好xxxx书记,有了一些体会。 一、群众利益记在心,与民共建鱼水情
作为xxxx书记,首先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融入群众,做他们的亲人,只要扎根于乡村的广袤田野,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解难,为群众谋利,一点一滴的感动家家户户,就不难得到群众的拥护。
我们的选派工作只有短短的两年,所谓“政声人去后,百姓论是非”。群众怎么评价你,看的是你在任上时是怎么做的。行不行,好不好,最后群众说了算,我们这两年到的干的怎么样,群众心里有一杆秤。而能不能和村民建立起亲情关系,鱼水关系,对于我们这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选派干部,是上任之初要过的xxxx关。高高在上,就会和群众越走越远;放下身架,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视村民为亲人,就需要实实在在的融入到村民中,要让群众看得见、找得到、说上话、时刻站在群众身边。在这一点上,有一件小事让我感触颇深,去年我刚到村,在走访调研时,有一个村民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书记啊,就看你大热天骑个自行车来找我们了解情况,你工作肯定能干好,我们肯定支持你!”听了这话我很感动。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常常是不等我问,村民就急不可待的把情况跟我讲。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一个村官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是多么重要,所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是坚持做到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为我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以,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服务,完完全全的融入到群众中去,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作为xxxx书记,要带领班子和群众创新思维方式,大胆突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创新还要讲究实际情况,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xxxx书记要统揽全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在充分调研、摸清底细的前提下,带领两委共同谋划本村的发展规划。要善于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盲目的跟在别人的身后转圈圈,东村种瓜我种瓜,西村养鱼我养鱼,永远只能别别人慢半拍。要充分结合本村的地理区位、人口结构、自然环境等特点,针对长期发展滞后的项目,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产业链较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行发展。例如:可以充分发挥“xxxx书记”的自身优势,积极培养一批“带头人”,树立几个典型,并为争取资金、协调项目、引进技术、拓宽销路,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扩大生产,形成规模,努力在任期结束后,为该村留下一两个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xxxx书记仅仅是一个“好人”仍不够,还必须是一个“能人”,最好还是一个“带头人”,从我们到村任职xxxx天起,就已经确定了这个身份与角色。所以作为xxxx书记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还要发挥自身能力与魅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和强有力的两委班子。
到任之初,我们常常为打不开工作局面而苦恼,其原因可以列举若干,其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是为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我们初到基层的“xxxx书记”而言,无论对基层的方针政策,还是农业word文档仅供参考
生产知识,都有太多需要吃透提高的地方。隔行如隔山,农业领域如同其他领域一样,也有着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运行特征,我本人以前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对此了解甚少,初到任时,连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都搞不清,闹了不少笑话,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和农民的沟通交流,更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思路一筹莫展。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重点加强了农业知识的学习,也常常向农民群众请教,这不仅让我的工作思路渐渐清晰,更直接的好处是使我在和群众聊天的过程中有了底气,有了更多的话题,加强了沟通,联络了感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家一户的自足经济模式,正在被市场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取代,对于村民来讲需要跟时代接轨,对村官来说更是这样。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适应能力,才能把握先机,为村子的发展提供知识保障。同时,学习也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法宝,更是转变作风,提升素质的手段。所谓“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别看“xxxx书记”官不大,但跟村民接触最多,在村民心目中就是一个直接的榜样。我们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干群关系是否融洽,更关系到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 四、以身作则带队伍,情理相融建班子
一个村子要发展集体经济,村民要共同致富,关键需要一个好的党员队伍,一个强有力的两委班子,而书记就是这个班子的核心。
对于“xxxx书记”而言,加强组织建设是上级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也深深体会到,选派工作期间,“盖几座屋修几条路,不如建设一支好队伍”。但是话虽这样说,做起来谈何容易呢?我们初来乍到,年纪相对较轻,不了解情况,不熟悉人员,两眼一抹黑,如何在短短两年内让所谓“后进村”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焕然一新?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凭什么让别人“吃你那一套”呢?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觉得“xxxx书记”到村任职之初,不宜把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xxxx把火”来烧,而首先应该取得人心,树立威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先办几件力所能及的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于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在群众心目中就会从“知道你”,到“了解你”,再到“信任你”,于是大伙有了什么困难就会想到来找你。在此基础上带领一部分群众发展经济,以及其他各项事业;同时注重搞好与普通党员、两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平时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注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情理相融建班子”,就是要用真情感化他们,用道理说服他们,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信服。这个过程我个人经历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形成了一个融洽的氛围,此时再适时的与大家讨论并找出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中,常年沉积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谈话、开会等方式让他们从思想上有了自觉改进的意愿,通过建章立制约束他们的工作行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否则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越搞越乱。 五、不辞辛劳搞串联,多办实事是关键
xxxx书记把本村的实际困难如实的向上级组织、相关部门汇报,把上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要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搞好串联,架起一座连心桥。要多办那些能让群众得到实惠,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的事实,少讲空话、大话、假话。我们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上级组织都给了很大的帮扶力度和政策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时我们为村里跑项目,要资金,一次两次办不成,就泄了气,其实一件事跑个十次八次在很多人身上是常事,所以要不辞辛苦,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办成事的机会也许就在下一次。
但是,我们不能狭隘的认为,xxxx书记就是跑几个项目,要一些资金,往村里一放就算完事的。因为再多的资金也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村子的自身建设方面,这就更要求我们不辞辛苦,以村为家,“有事多跑跑,没事多转转”,全面把握并善于处理基层的各种问题, 而这其实也是“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报告三
据乡党委、政府关于深入开展“重建争优,发展争先”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找差距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开展“双争“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找差距征求意见建议阶段,对照“五问”自查(即:一问责任心强不强,是否做到敢于承担工作、不推卸责任?二问工作激情高不高,是否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三问提速意识浓不浓,是否存在因循守旧、办事拖拉的现象?四问服务优不优,是否存在服务热情不够、主动性不够的现象?五问奉献精神够不够,是否做到不计得失、勇于付出?)等方面的要求,深入查找乡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1、存在问题:一是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弱化。由于基层干部长时间、高强度的组织群众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无法休整,身心疲惫,大部分乡、村组干部反映如今是一年干十年的“活路”,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思想麻痹、工作松懈、厌战情绪。二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灾后重建中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工作能力低,干群关系不和谐。部分党员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工作中好作用不明显,坏作用却损害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三是党组织缺乏吸引力,新鲜血液严重不足。
2、建议:一是抓好基层干部的科学决策、应对危机、化解矛盾能力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二是保护好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基层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在下步工作中党委政府要切实解决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保护好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抓好党员队伍的适时“亮相”,加大社会舆论对党员的监督,大力唱响“党员就是与普通群众不一样”。四是抓好村组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及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1、存在问题:一是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借口灾后重建事务忙,存在急用现学和时紧时松现象。二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好,工作中顾此失彼。三是学习形式缺乏创新。存在照本宣科读文件,死记硬抄写笔记的情况,理论学习无新意。
2.建议: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实实在在学习的计划、安排专业的辅导,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落到实处。二是要以干好本岗工作、推动灾后重建为前提,对学习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同时分清职责、明确责任。
1、存在问题:一是工作满足现状,标准不高,工作得过且过,创新意识不强;二是部分村干部灾后重建工作不到位,作风拖拉,处理突发事件不得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遇事推诿或上交。三是部分村干部主业意识不强,公私不分,灾后重建的"重点事务由人代办,自己忙于个人事务,存在占着位置不唱戏的现象。
2、建议:一是加大对乡村干部考核力度,建立适应灾后重建工作形势下的考核制度,使考核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使考核成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亮相镜。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鼓励及约束机制,激发干广大干部干工作的热情。三是狠抓工作的落实,敢于直面困难,敢抓敢管。四是充分发挥每名干部在本岗的积极性、能动性,努力争做工作上的有心人。不论级别大小,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实干”,不走调。
1、存在问题:一是师古乡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让社会认识师古、知道师古投入不足。二是财税增收困难,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有机农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有欠缺,工作有待加强。四是在立足挖掘师古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上,唱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想不够解放。挖掘原生态资源与打造特色村落和集乡发展结合的对接不够。五是集乡的小城乡功能薄弱,区位定义不明显。六是推进师古工业区建设的步伐迈得不大。七是对接与区域重点乡的配套政策的过程节奏过慢。
2、建议: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加大对农村规模化养殖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结合特色村落的打造,做好立足产业发展,抓好后续产业的规划,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大外宣力度,以诚信政府、效率政府赢得区位发展上的优势。四是念好“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经,加大师古工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对接与区域重点乡配套的政策,吸引周边企业进驻,提升师古经济发展后劲。
通过开展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活动,乡领导班子成员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领”反馈,对号入座,进一步促进了领导班子和成员在分析检查阶段查摆问题,为下一步整改打下基础。
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报告(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