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二的心得体会报告 科二考试的感受(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考试科目二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教学重点:形体的塑造,固有色、质感、空间、光线相结合。
教学难点:1、形体空间感、体积感2、形体结构与明暗、质感的结合
教学场所: 画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静物
教学内容提要:1、静物结构的分析和理解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结合
3、形体的结构表现方法4、形体的全因素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静物写生训练在绘画中的作用
讨论练习:1、结构的产生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表现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构与光线的关系4、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
评价标准 单个几何形体的结构素描
1 构图 2 透视原理掌握及准确度 3 形体结构、解剖结构空间结构理解表现的能力
多个几何形体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的准确程度 3 黑白灰关系明确
静物的结构表现1 构图完整 2 透视合理 3 形体结构、空间结构清晰
静物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许确度 2 光的原理的把握 3 质感及明度变化的掌握 4 线条及虚实的把握关系
石膏像的结构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像生动 3 解剖结构准确 4 表现手法(线条、明暗、虚实)
石膏像的明暗表现 1 画面构图完整 2 黑白灰关系明确 3 光影原理的掌握
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确度2 光影原理的掌握3 明度变化掌握 4 不同材质感的表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 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1、感觉能力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3、技巧:勤,练。
五、 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如观察表现。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1、物图得当。2、造型准确。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 静物写生: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2、切点定形。3、形体分析。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d、物体质感。
九、 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最新考试科目二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期末考试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再过十几天,期末考试悄然而至,大家准备好了吗?是否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想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一下:
第一, 争分夺秒,抢占制高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是最公正却又最短暂的。争分夺秒去努力,人生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我们珍惜时间就是珍惜青春。珍惜青春吧,从现在做起,基础知识要扎实,重点知识要夯实,难点知识要务实。
第二,锲而不舍,铁树也开花;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坚持到底,不懈追求,一切皆有可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期末考试的辉煌。
第三, 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 同学们,临近考试,起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第四, 诚信考场,成功的人生; 我们芹池中学在历次考试中,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文明考试,诚信做人”的意识,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公平竞争,诚信考试,杜绝作弊,争创佳绩。
第五, 充满自信,谱写新篇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挥斥方遒谱新篇,坚持不懈人不知,一举夺魁刮目见。自信是考场上克敌制胜的一把利剑。那么,就请我们的老师给我们所有的同学一份自信吧,大家回报我们兢兢业业的老师一个又一个不断的惊喜:考出个人的最佳水平,考出班级的综合水平,考出芹池人的风采。
亲爱的同学扪,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回谱写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最新考试科目二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2题: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选择。
a:形式 b:对象 c:地点 d:时间
第3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第4题:()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a: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第5题: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第6题:()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a:东极 b:西极 c:南极 d:北极
第7题:离差值增大,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未知
第8题: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a:0.5 b:2.2 c:8 d:10
第9题: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第10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第11题: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
a:22% b:23% c:24% d:25%
20~25%。
第12题:90
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个。
a:100 b:200 c:300 d:400
第13题: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5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第16题: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属于()。
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a:三 b:四 c:五 d:六
第18题:循环经济发展是以()为先导的。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第19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第20题: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
a:经济性 b:技术性
考试科目二的心得体会报告 科二考试的感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