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哪里听课心得体会范本 空气在哪里观课报告(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空气在哪里听课心得体会范本一
这种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烟囱和汽车尾气,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目前成都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监测,今年还新增了细颗粒物监测等项目。
成都只比北京污染多一点点?
根据20xx年至xx年各国的报告数据,报告测量了全球91个国家近1100个城市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主要分析指标是此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查询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根据该报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数据的全球平均值为每立方米71微克。美国和加拿大的空气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蒙古首都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与上述亚洲国家相比,中国处于略好的位置。在报告列出的32个省会或直辖市中,成都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每立方米111微克,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25位,污染情况严重。
此外,海口污染指数最低,兰州污染指数最高;北京每立方米121微克(第28位),上海每立方米81微克(第11位),广州每立方米70微克(第7位)。
当地空气监测全市38个监测点
成都有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吗?这个项目是如何监控的?
昨天,《天府早报》记者在成都市环保局网站上看到,首页左侧栏公布了成都市中心及周边区县明天的每日和预报空气污染指数。从结果来看,成都市空气质量基本良好,主要污染物基本为可吸入颗粒物。
目前成都市共有38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均为自动监测站),其中8个国家控制监测点位于人民公园、草堂寺、梁家巷、沙河铺、金泉两河、三瓦窑、十里店、三道湾。成都中心城市的每日空气污染指数就是从这八点得出的。
今年,成都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的26个城市之一。成都市空气污染物监测将由原来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3项增加到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11项。
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10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可渗入肺部,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心脏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全世界有200多万人死于吸入微小颗粒。汽车尾气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可吸入颗粒物pm10;隐形杀手
成都中心城区8个监测点
人民公园、草堂寺、梁家巷、沙河铺、金泉两河、三瓦窑、十里店、三道岩
主要来自烟囱和汽车
通常,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简称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长期存在于空气中,一般来源于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和工业烟囱尾气;此外,它还包括由周围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微粒。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厨房,做饭时,燃料未完全燃烧或油烟等。同时,建筑材料和宠物毛皮颗粒也会导致可吸入颗粒。
主题空气在哪里听课心得体会范本二
背景和问题
自**环境检测中心公布本市pm2.5试点监测情况以来,市民对大气污染、雾霾十分关注。今年12月份,出现了连续多日雾霾天气,甚至是超六级严重大气污染,pm2.5最大小时浓度超630ugm3,区域性大气污染、雾霾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市民质疑声不断,并出现恐慌情况。
分 析
根据有关部门所作的分析表明,造成大气污染、雾霾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城市缺乏通风廊道,造成污染物持续积累;二是受相邻地区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的影响所至;三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四是秸杆燃烧、烧烤等有机物排放;五是化工厂有机物排放;等等。有关部门通过对12月10-11日雾霾天气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机动车尾气占31%、工业源23%、燃煤等20%、生物质燃烧18%……。在意识到雾霾源的情况下,有必要从源头上予以治理。
建 议
提出以下建议:
一、市政府应尽快修订《**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防和治相结合,重点进一步完善治理大气污染规定,并加大处罚力度。
二、凡雾霾天气达到重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和减少机动车行驶,实行单双号车对应单双日行驶;同时尽快研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过滤设备,并在机动车上配备“污染控制装置”,以减少机动车尾气碳氢化合物和碳化物的排放及过氧化氮的生成。
三、农村地区不允许焚烧秸杆,采取粉碎秸杆的处理方式,将粉碎的秸杆直接进入农田旁的“沤肥池”,经发酵后还田。政府有关部门对秸杆粉碎机、电费等给予资金补贴或优惠减免。
四、把湿地保护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之一,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工作。对自然形成的滩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平衡好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及通风廊道。
五、严禁路边烧烤食品,并予以取缔;同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制造空气污染。
六、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限期淘汰重污染的行业,并将污染排放量大的产业纳入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对违规排放污染环境企业的处罚力度。
主题空气在哪里听课心得体会范本三
1.1编制目的
为统筹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预测预警和应对能力,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及时有效控制、减少或消除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结合xx市近年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评估结果和实践经验,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xx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xx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xx市行政区域内(除沙尘和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着力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加强预防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努力减少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2)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区域统筹,各级政府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提升全市重污染天气的联防联控水平。
(3)科学预警,及时响应。健全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强化实时监测,及时准确把握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分级预警,精准减排。按照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建立分级预警制度;强化分析研判,定期会商,有效实施预警。根据不同预警等级,采取不同程度的应急减排措施,有效缓解污染程度。
(5)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公众广泛参与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共同依法依规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倡导公众减少能源消耗,绿色、低碳出行,共同承担大气污染防治的社会责任。
1.5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其下级预案包括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专项方案)以及本市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单位的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本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划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或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或预测pm2.5浓度115微克每立方米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pm2.5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持续1天(24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根据空气质量实况和预测预报会商结果,对全市或部分区(市)县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应急响应分为ⅲ级、ⅱ级、ⅰ级3个等级,对应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在预警启动期间,因召开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需要,经市政府同意可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内容包括健康防护引导措施、倡议性措施和强制性减排措施。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在预警启动期间,将依据测算减排总量,适时调整强制性减排措施力度,确保精准管控、精准减排。
对相关区(市)县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时,相关区(市)县应按照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措施。其中,机动车限行措施和公交、地铁乘坐优惠政策按照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措施。紧急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情况下,预警发布当天不采取机动车限行和学校停课措施,公共交通无优惠政策。
3.1ⅲ级响应(黄色预警)
3.1.1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确需外出的,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2)
空气在哪里听课心得体会范本 空气在哪里观课报告(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