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态仪容心得体会实用 规范仪容仪表心得(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仪态仪容心得体会实用一
培训讲师:中华礼仪培训网朱晴老师
培训时间: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
金融行业基层及管理人员等。
培训方式:
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演练、现场模拟等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好!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目的:
1、通过培训使学员知道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通过培训使学员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塑造职业形象;
3、通过培训帮助学员提高个人修养,从而提升企业精神面貌;
4、通过培训帮助学员将企业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银行竞争力。
5.通过培训使学员快速的掌握服务礼仪。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背景:
随着我国经纪的发展及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在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化。但是产品和营销策略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而一旦被复制,这种差异也就消失了。当差异化的产品和策略消失时,如何做好服务接待就成为所有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客户角度出发,工作人员个人职业素养、礼仪规范、服务礼仪规范、职业道德,是衡量接待水平的标准。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如何提高职业素养?如何树立全员服务意识、规范接待并提升服务品质是《商务接待礼仪培训》的重点。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第一天课程:职业素养提升
第一部分、员工职业素养的工作态度
1、以顾客的眼光看事情
2、耐心对待你的客户
3、把职业当成你的事业
4、对自己言行负一切责任
5、用最高职业标准要求自己
6.一切都应以业绩为导向
7.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
8.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境
9.懂得感恩,接受工作的全部
第二部分、员工职业素养的工作道德
1、以诚信的精神对待职业
2、廉洁自律,秉公办事
3、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公司制度
4、决不泄露公司机密
5、永远忠诚于你的公司
6.公司利益高于一切
7.全力维护公司品牌
8.克服自私心理,树立节约意识
9.培养职业美德,缔造人格魅力
第三部分、员工职业素养的工作技能
1、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
2、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3、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4、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5、加强沟通,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6.重视职业中的每一个细节
7.多给客户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8.善于学习,适应变化
9.突破职业思维,具备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员工职业素养的团队意识
1、团队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前提
2、个人因为团队而更加强大
3、面对问题要学会借力与合作
4、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5、懂得分享,不独占团队成果
6.与不同性格的团队成员默契配合
7.通过认同力量增强团队意识
8.顾全大局,甘当配角
第五部分、员工职业素养的工作形象
1、员工形象代表着公司形象
2、员工职业素养的服饰礼仪
3、员工职业素养的形体礼仪
4、员工职业素养的工作礼仪
5、员工职业素养的宴会礼仪
6.员工职业素养的电话礼仪
商务接待礼仪培训第二天课程:接待礼仪规范
一、接待礼仪的内涵
二、服务定位
1、我为什么而工作
2、我为谁而工作(“谁给我发工资”的启示)
3、我应该怎么做(职业能力:态度技能)
4、打造阳光心态(青蛙现象解析: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三、职业道德
接待服务礼仪基本要求
1、文明服务
2、礼貌服务
3、主动服务
4、热情服务
5、周到服务
接待人员职业形象塑造
分析:第一印象法则
讨论:形象的重要性
一、仪容仪表
(一)面部修饰
1、基本要求
2、局部修饰
(二)发部修饰
1、发部的整洁
2、发型的选择
3、头发的美化
(三)肢体修饰
1、手臂的修饰
2、下肢的修饰
(四)仪表
1、着装的原则
2、职员的服饰礼仪
二、仪态礼仪
(一)动作语
1、手势语
2、站姿
3、坐姿
4、走姿
5、蹲姿
(二)表情语
1、微笑
2、目光
三、能力训练
项目一:微笑、目光训练
项目二:站姿训练
项目三:走姿训练
项目四:坐姿训练
项目五:蹲姿训练
项目六:手势礼仪训练
项目七:鞠躬礼
项目八:综合训练
讲解、示范、实操、分组练习
服务用语礼仪训练
一、语言魅力训练
1、语言清晰度
2、亲和力
3、音量控制
4、语态控制
二、称呼礼仪
三、问候语
1、如何说第一句话
2、语言寒暄训练
四、赞扬他人技巧
五、接听电话礼仪
1、接听电话
2、拨打电话
3、电话礼仪禁忌
案例分析、实际场景模拟训练
常用服务礼仪
1、握手礼仪
2、名片礼仪
3、乘车礼仪
4、馈赠礼仪
5、电梯礼仪
服务礼仪规范
一、 工作规范
1、提前到岗、岗前准备
2、接待服务规范
3、窗口服务的“三个主动”、“五个一样”
4、工作禁令
5、影响人际关系的十个“小节”
二、 客户沟通(冷静、理智、策略)
1、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接受批评,诚恳感谢建议
2、自身失误立即道歉
3、受了委屈冷静处理
4、拿不准的问题,不回避,不否定,不急下结论
三、 服务异议的处理
1、 异议情况处理原则
(1)彼此尊重、换位思考
(2)职权之内
(3)职权之外
2、倾听的技巧
3、服务异议处理的流程及规范
实战案例分析、讲解
第七讲:商务接待礼仪培训总结
关于仪态仪容心得体会实用二
摘 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
仪态仪容心得体会实用 规范仪容仪表心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