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范文(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之家”,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镇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暑期里,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暑假快乐周”活动,“留守儿童”在老师地指导下看书、读报、作业、游戏,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周。
9、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10、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关于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1.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2.养老爱老,亲情所系;侍奉父母,尽心竭力。
3.孝顺父母光荣,冷漠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罪。
4.老年人的愉悦是儿女的光荣。
5.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6.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7.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8.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9.要发奋让老年人过一个愉悦安宁持续尊严的晚年!
10.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11.邻里手拉手,助老献真情。
12.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13.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14.全社会都要关注支持老龄工作!
15.咱们党的宗旨和人本理念,本质上体现了对老人的敬重和关爱。
16.养育之恩,真金难酬。极尽孝心,难于相报。
17.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18.你如何对待老人,你的孩子就将如何对待你。
19.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20.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21.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完美,社会礼貌。
22.迎接老龄社会挑战,建立多元养老体制。
23.让一让,好榜样。
24.社区连着你我他,尊老敬老靠大家。
25.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26.要发奋探讨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新举措!
27.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
28.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29.老龄智力宝库星火闪耀,老年科技人才余热生辉。
30.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31.国家昌荣,生活质量提高,共享太平盛世,是老人的最大荣幸。
32.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咱们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园!
33.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34.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35.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36.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37.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38.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39.老人的这天就是你的明天。
40.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关于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三
青协“爱驻夕阳,关爱老人”活动总结 随着初冬的到来 ,继续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一次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志愿者们于11月20日下午前往社区看望老人,陪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周末。
当天下午14:00,我院青年志愿者一行77人,在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带领下,前往大花岭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孤寡老人。这一天天气晴好,天空湛蓝可鉴,虽已是初冬,但我们仍然感受到内心的温暖,大家心情无比的轻盈,满怀着激动与热情,大家提前为老人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代表了我们一颗颗诚挚的心。
老人们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有的是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可怜老人,还有一位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而独自生活的孤独老人。看到这一切让我们的志愿者们感到痛心和难过,更感到我们的责任重大。
在这半天的时间里,我们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杂务,陪老人聊天,从他们的生活到我们的学习,从他们的过去到
我们的未来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随后我们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台小小的即兴演出。大家一起唱歌为老人们送去祝福,一首首过去的老歌带领他们回到了他们的青葱年少时光。虽然大家都做的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里面却包含了我们浓浓的感情。在短短的下午时光中,我们抛却了年龄的差距,血缘的关系,只有浓浓的亲情。
回顾这次活动,感慨良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该收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从年轻的辉煌走过,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每个人都希望在晚年的时候能有幸福的家庭,儿孙绕膝。可是在我们接触的这些老年人中,许多都是没有儿女的孤寡老人,他们不得不在养老院离度过余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尊老敬老这个延续不灭的传统美德。同时,尊老敬老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应当在新世纪得到更好的传播。而我们协会也会在以后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希望能尽我们的全力唤起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呵护!爱,在延续....
爱,在传承....
因为爱,所以爱....
因为爱,所以关怀....
关于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四
尊敬的领导,青年同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各位同事共聚一堂一起探讨和交流,我想五四青年节之际举行这次活动,首先传递出的信息就是各级领导对我们青年同志的重视和关爱,更是公司注重人文和追求未来的体现!
众所周知,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龄的单身男青年,作为偌大社会中的一个平凡个体,我有义务在主旋律下,稍稍为我们这一阶层的人吐吐心声,所以今天我的演讲会就当代青年的心态,状态以及我本人的一些看法展开。
有人将现代青年的特点概括为个性化,社会化和感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喜欢追新求异,充分展现自我,重视自身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体现。社会化则是青年间的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并且与社会流行和社会需求息息相关,感性化表现为青年更倾向于对直观印象的接受,缺乏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社会大众对青年们的些许表现也有很多看法与争论。在我看来,也许是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自己的修身养德和对精神境界的提升,也许是理想与信仰的缺失让虚幻的繁华背后只剩下空虚与孤独。
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关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范文(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