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心得体会诗词报告(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党史心得体会诗词报告一
只有深刻了解过去,才能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雨花台血沃热土、扬子江千帆竞发,写就了南京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的光荣历史,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组成了党的精神谱系。党史是接续奋斗的智慧之泉。从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就能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史是继往开来的力量之源。南京红色家底丰厚,拥有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有着众多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传家宝”、赓续红色血脉,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更加牢固、斗争本领将愈发高强。
学习百年党史,是为了回应时代的呼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党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要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将增强我们的发展信心。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珍藏着邓中夏上小学时的手抄课本,烈士少年时的求知热忱、济世胸怀,至今令人景仰、催人奋进。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将激发我们的担当自觉。当年,南大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就以共产党员的非凡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写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中国大地鸣响了“春雷”。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从学习党史中眺望奋进之路,要拿出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劲头,把工作事业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要发扬“三牛”精神,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育先机、开新局的路上永不停歇。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就以永动机一般的恒心毅力,筑起了“地下钢铁长城”。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带领村民共同奋斗,终于将一个“渔化子村”变成了“金陵首富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致知力行、继往开来,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时光飞奔向前、势不可挡。对历史的深切回眸,是为了认清方位、看清方向;接续谱写新的历史,必须与时俱进、实干为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首位担当,在浩荡的历史纵深里,用奋斗创造新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3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成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个目标要求,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三个自觉”标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学史力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来源。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学习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学习党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不仅要学,还要学好、学深、学实,通过学习,了解我们的过去,看清我们的未来,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力量之源,更加坚决筑牢信仰信念信心。具体来讲,就是要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査自己,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使自己成为推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引领者、实践者。
学史力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表里如一、知行合一,首在思想统一,对党史的学习,尤其要深入持久抓好思想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向党中央看齐,把行动统一到完成“十四五”时期任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来。具体来说,就是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紧盯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更多更好地为群众解决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使自己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拓者和实干家。
学史力行,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沧海横流显本色,百年党史铸光辉。“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如今,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坚持这一政治优势,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教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新时代的故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始终站在政治的高度,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新征程开启之年,迈好第一步,展好新气象,交好新答卷。
关于党史心得体会诗词报告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
关于党史心得体会诗词报告(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