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 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八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一
从目前情况看,有的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应急处置预案比较完备,让人很放心。有的准备不够充分,对突发事件缺乏必要的应对举措,还有很大的短板。希望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尽快弥补自身差距,形成上下抗疫合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疫情防控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截止目前,疫情已涉及上海、吉林、山东、甘肃、河北等28个省92地市,累计划定全国高风险区55个,中风险区541个,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正经历复杂严峻考验。疫情防控形势的陡然紧张,不仅给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还给我们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大家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以最鲜明的态度、最有力的行动、最务实的举措,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持续强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坚决做到责任再压实。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各级必须做好的政治任务、必须守住的工作底线。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就是胜利”,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以对职工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全面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二)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坚决做到行动不懈怠。疫情防控最大敌人是思想麻痹,最大隐患是管控不严。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疫情防控要立足于“有”,随时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现在“狼”真的来了。这也提醒我们,与疫情的战斗还远未结束,决不能低估疫情反复、反弹的可能性和严峻性。各单位、各部门务必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醒警觉,毫不松懈、持之以恒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牢固坚持“一稳皆稳、一失万无”的原则,坚决做到措施不放松。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组织、每个职工都要时刻保持严防严控,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体和大局产生重大影响。人员居住分散,人员流动频繁;既有进口货物原材料业务,也有国际邮件业务,还有冷链食品、职工网购等往来;既有企业外出销售人员,也有职工兼职网约车司机等等,各种因素交织,情况相当复杂,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把自身工作摆在大局中来认识和对待,切实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构筑起最坚实、最稳固、最持久的防护屏障,决不能让疫情防控阵地失守。
各单位、各部门要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统筹推动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两不误”“两促进”,在关键时期为稳健有序可持续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一)持续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深查细排可能与异常情况人员同时空伴随的人员,要精准排查、应隔尽隔,坚决堵住疫情进入渠道。要强化网格化管理,健全疫情防控队伍,每一个网格都要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人管、有人干,管到位、干到位。要切实履职尽责、压实责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坚决做到“应管尽管、应查尽查、应报尽报”。要严把门卫岗点第一道关口,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特别是疫情风险地区外来人员的查验制度,及时报备、甄别、核实,确保不漏一人一车。要积极教育引导职工主动报备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测温、少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提升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要立即就医、主动报告。
(二)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工作。新冠疫苗接种是抗击疫情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符合接种条件但尚未接种第三针疫苗的人员,要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好跟踪督导和宣传引导,确保做到“应接快接”“应接尽接”,构建全方位人群免疫屏障。要全面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与地方政府部门精准衔接、有效沟通,严禁出现盲点、漏洞。
(三)持续加大重点人物“人”“物”排查管控力度。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原则,健全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网格员的责任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店和和纳入定期检测的重点人群,层层的压实责任,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抓细,抓实基层执行力和落实力,坚决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确保不出问题。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外来人员测体温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从严落实责任,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四)持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好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三码”查验、“场所码”和体温检测、核酸检测、口罩佩戴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进一步减少大型会议和人员聚集活动,全面做好人员聚集场所的消毒防护和环境清洁。要科学合理储备防疫生活保障等物资,加强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要配备专职疫情防控人员,设立测温点和临时隔离室,做好24小时全面防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坚持内紧外松、稳住人心、稳住队伍,避免过度恐慌。要紧跟疫情形势发展和政策变化,超前落实食宿安排举措,切实把好门、管好人、管好物、管好场所、严控活动。
(五)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防不住疫情一切工作都是零,没有安全一切工作更是零。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力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做好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严防职工疲劳作业、出现麻痹思想。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单位、部门、个人必须齐心协力,务实担当,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底线。
(一)强化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作为指挥机构,要保持高度灵敏、高效运转,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外出报告报备制度,保持电话实时畅通,一旦有疫情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思想引导,特殊时期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传播不实信息,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有序环境。
(二)强化督导检查。要立即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大检查,加大对重点单位、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群的现场检查,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的通报和调度督办力度,确保问题隐患及时整改。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持续提高问题隐患的发现率、消除率、整改率、办结率,坚决堵塞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
(三)强化追责问责。严肃疫情防控失职问责,职能部门要加强防疫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考核,凡是执行不力的一律严肃问责,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生产经营因为工作不到位,防控不到位,造成停产的,我们要当事故分析,除了党委政府追责,企业内我们也要进行倒查,有责任就要严肃追责问责。今后凡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工作不重视,疏忽大意、失职渎职造成疫情输入风险事件;工作不作为、慢作为,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其他主观原因导致疫情输入,造成传播扩散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要敢于攻坚、善打硬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能源集团党委决策部署,牢牢坚持“两个至上”,增强坚持不懈的定力,砥砺攻坚克难的勇毅,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推动集团公司转型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作出新贡献。
最新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二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政策,部署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和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同时,向大家通报一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情况。
一、审时度势,加快全省奔小康进程
党的xx大、xx大确立了到20xx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全国的形势怎么样,全省的进程怎么样,时刻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最近考虑的重大民生政策也都由此而产生。下面,我分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全国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关于小康社会的评估标准,国家统计局曾先后制定过几个指标体系,尤其是20xx年对原来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目前这一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具体指标,基本上可以对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综合衡量,是一个直观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20xx年全国小康社会的进程是74.6%,比20xx年的72.7%提高了1.92个百分点。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省份总体进程是83.5%,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达到90%以上,东北地区达到了77.6%,中部地区也达到了72.4%,而西部地区只有66.2%,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四川、重庆基本上是在70%至80%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
二是陕西省小康社会进程差距在什么地方。经我们自己测算,陕西的小康社会进程为71.92%,国家公布的在69%左右,其差距主要是对社会保障人群数量的统计不一致。这几年,除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外,我省很多地方自费推进社会保障改革,由于在不断推进,因此存在统计数据滞后的问题,总体来说,处于69%到71%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但是比东部、中部、东北等地区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差距在什么地方?在20xx年的6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程度是64.05%,比20xx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社会和谐程度是82.98%,提高0.73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74.32%,提高2.85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是89.95%,提高1.5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6.51%,降低1.1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63.1%,提高3.35个百分点。从6项指标来看,我们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有差距,所包含的具体指标,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居民人均收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方面差距比较大。那么,到20xx年我们在西部能不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呢?根据这几年的情况看,仍有几项指标有困难。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标体系要求大于50%。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全国是3.3∶1,我们是4.1∶1,而且还在逐年拉大,到20xx年指标体系要求小于2.8∶1,按通常做法是达不到的,必须采用超常措施来解决。三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求大于5%,我省20xx年的统计结果为2%多一些。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目前是8.42年,能否如期实现大于10.5年的要求,对我们这个教育大省也是一个挑战。五是环境质量指数,指标要求达到100%,我们目前只有62%,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按通常的情况来推测,仅仅采取常规的办法来推进,到20xx年这些指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下决心用超常措施加以解决。
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 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