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看微课心得体会英语报告 学生听英语微课的感受和体会(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学生观看微课心得体会英语报告一
首先,需要和我们的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我们的课堂内容,传授方法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开学第一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让课堂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喜欢。比如,我们可以设计战歌曲校园行、抗战比赛、抗战题材书画展;设计校园网、专题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组织开展网上纪念堂、虚拟献花、网络寄语祖国等网络传播活动,让课堂严肃、生动,鲜活。
其次,需要和我们的纪念抗战七十周年的各级活动结合。我们在备课中,应该把观看抗战阅兵,地方纪念活动,学习国家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参观抗战主题纪念馆、瞻仰祭扫烈士墓、寻访抗战校友等形式,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团日、队日和班会活动、观看优秀抗战题材影视剧、学唱经典抗战爱国歌曲、阅读优秀抗战图书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传承抗战精神,学习抗战精神,弘扬抗战精神。
第三,需要和我们身边的抗战历史结合。我们在备课中,一定要与我们身边的抗战历史结合,可以设计寻抗战老兵、晒抗战文物、访抗日根据地,我家的抗战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感悟身边的抗战精神,感悟生活中的抗战活化石,让抗战精神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第四,需要和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一方面,这个课堂本身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备好宏观课,对学生进行熏陶;一方面,抗战故事,抗战精神本身中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备好微观课,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学习到。
第五,需要和实现中国梦结合。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凝聚起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在第一课的备课中,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让学生感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
第六,需要和青少年个人梦想出彩结合。抗战精神是国家精神财富,也是个人奋斗能量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抗战精神的综合意义,与青少年的个人梦想出彩结合,通过第一课升华青少年的个人梦想,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出彩助力加油,提供滋养。
上好"开学第一课"备课需要"六结合",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备好课,唱好主角;我们的其他部门要备好课,做好配角,让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成为开学教育的高效特色课。
2022学生观看微课心得体会英语报告二
封一城人,护一国人;现一新冠,防一疫情。——题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空街无人走。年是喜气洋洋,年是辞旧迎新,但在这个abab式的年里,年是众志成城,年携手战疫!
01
ncp(新型冠状病毒)最特殊的年
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如鼠潜入,出现在我国繁华都市——武汉,九省通衢,北到北京,南到广州,西到成都,东到上海;屈原江吟泽畔;李白与孟浩然西辞黄鹤楼;一场疫情,使它成为全国焦点。新型冠状病毒如水般迅速漫延。春节的麋沸蚁动,庙会的人头攒动都促使着疫情大规模扩展。它肆虐着,吞噬着,神州大地上的炎黄子孙被它威慑得人心惶惶、惴惴不安。国人信服于中国力量,纷纷不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此刻,动的乐趣不如静的平安。
02
doctor(医生)最美逆行者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身着白衣,心怀赤子之心。白衣天使啊,剃光一头美丽的秀发,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简陋的条件,重大的责任,他们在疫情中,是守护祖国的一线战士!有多少医护人员被感染?有多少医护人员受了伤?又有多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医者仁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守卫者,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披军挂帅,重返前线;此刻,我们停下脚步,默默祈福,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03
support(支援)最感动的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来临之际,世界各国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俄罗斯政府支援了36.2万吨医疗物资和医疗人员,伊朗捐赠了100万只口罩,日本的捐赠物资上都附有诗句,就连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都捐出了70万只口罩……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支援我们的国家。世界各地向武汉支援的人数愈来愈多,三四万的医护人员,亿吨的医疗物资,还有即将破产的艺人韩红,也捐出了自己全部家当。患难见真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感谢每一个为中国支援的国家,每一位为中国付出的人;我相信,在祖国的庇护下,我们定能渡过难关,必然山河无恙。此刻,动的传染不如静的点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要战胜病魔,战胜疫情,携手护华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路上,有你有我;众志成城,何惧疫情?
2022学生观看微课心得体会英语报告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xx元占14%,20xx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xx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
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
学生观看微课心得体会英语报告 学生听英语微课的感受和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