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岗位转岗申请书怎么写 管理岗转岗申请书怎么写(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码头岗位转岗申请书怎么写一
二、实习时间:略
三、实习地点:略
四、课程实习班级:略
五、课程实习的领队教师:略
六、课程实习的目的
在学习完一学期的物流管理后,通过到港口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海上运输以及国际物流等相关的内容,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物流管理这门课程,并做到在现实中融会贯通地运用。
七、课程实习的内容
这次物流实践课的地点是北海四个码头中的石布岭港区,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后可自行在指定范围内自由参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现场负责解答的顾经理。
根据现场提问和自行观察,我了解了以下的一些情况:
北海有四个码头,每个码头的货运和客运都是不固定的,但是港区有分客货区。
我们所考察的石布岭港区的码头全长约453米,建设规模有2万、3万、5万吨级杂货泊位各一个,年吞吐量在500万吨左右,属中型港口。港区的船舶以散货、杂货船为主,港区的货物多为铜、铁、硫磺等矿产,还有化肥。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化肥和一些矿产,其中化肥多是云南、贵州的公司从该港出口。而进口的主要是硫磺和矿产,进口多为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其中以巴拿马的船舶为主,在硫磺进口中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优。从港区到美国和加拿大是30天左右,到中东是15天左右。同时,外国船舶必须挂中国国旗在桅杆方可进入国境。
港区的淡季为11—4月,以春节前后为主,而旺季为5—10月。
今天看到停泊在码头的有三艘货轮,一艘是2万吨级的,一艘3万吨级的,一艘3.5万吨级的。而载重3.5万吨的货轮正在卸货,货是硫磺,卸货工具是以轨道移动的.吊车,卸货方式是用斗抓硫磺。岸边有一个叫集装箱岸边桥的起重设备,集装箱大多以铁轨运输,也用正面吊把集装箱放到指定位置。另外,我们还到办公大楼看了北海港—20__的建设项目表,从而了解到北海港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规模。
八、课程实习的体会
虽然此次物流实践课在大雨中进行,使我不能很好地参观和考察,但是通过现场提问,让我更清楚地了解海上运输和国际物流的流程,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物流的相关知识,获益匪浅。但是,在考察中也发现港区存在着污染问题,由于货物泄露而导致码头附近海域大规模污染,是海水变色。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加以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和货物的损失。
精选码头岗位转岗申请书怎么写二
太湖,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
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
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龟头,万事不用愁。”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1916年,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__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即“横云山庄”。
“涵万轩”照壁
太湖佳绝处牌坊,也就走近了太湖最美的地方。
堆塑着“凤穿牡丹”图案,富贵祥和的照壁,起到了“障景”的作用,也就是防止景色一览无遗。
照壁后面是半亭式的“涵万轩”,悬挂“湖山墨画”匾额。该匾为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原是北京静明园中故物;1934年被园主在北京地安门外烟袋街购得,钩摹重新制作后,挂在轩内。匾中的“墨”字,解释为“复盖”,因此把轩名和匾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以一涵万,好比在一滴水中见太阳;一幅复盖着大好湖山的天然长轴画卷,从这里开始,向广大游客徐徐展开。
左边山坡有一组统称“小函谷”的建筑,原是园主日常起居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这组建筑以“花神庙”作为小结,具有山水植物为我所用的含义。喏,右面那个简朴的门头,正反面分别镶嵌着“利涉”、“问津”砖额,利涉表示这里有个船码头,原来在1934年蠡湖宝界桥未建成之前,从城里到鼋头渚的游客,一般都是乘船往返;今天虽然陆路畅通,然而那边的“太湖游船码头”,仍然是往返“太湖仙岛”的必备设施,使利涉的意义有了新的延伸。
“问津”,意思是讲:渡船到了这里,游人不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而当您需要“问津”即问路的时候,这个拱形门头就为您开启了通往仙境的道路。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要写诗赞美这里的风景:“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长春桥头
原来的横云山庄是建在山脚水边的,用地难免比较局促,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园主于1936年,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又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一般被叫作“大山樱”。这就为鼋头渚增添了一道弥补山水缺憾的亮丽的水上风景线。
长春桥,是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进行仿建的。它的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而且高耸的桥型,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同时,还在鼋头渚与对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间,增加了因势赋形、起伏有致的风景层次。特别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樱花烂熳的季节,红白相间就像轻云一般的花朵,沾着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显得格外的晶莹娇艳。到了落英缤纷的时候,又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分外典雅美丽。这时,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那诗的境界了。
“具区胜境”牌坊
这里有一座斗拱飞檐,古朴典雅的牌坊,正面写着“ 具区胜境”四个字。
“具区”的意思“区”是太湖的别称之一;此上,古代也有称太湖为震泽、笠泽、五湖的。
这座牌坊属于景名坊,在它的背面,还写着“横云山庄”,也就是这座风景园林原来的名字。
同时,这座牌坊还起着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诉您,太湖已经越来越近。牌坊前面那块太湖石,名“古云石”,古代的古,云彩的云,这名字起得很文雅。右边那块巨大的黄石上,刻着“到此忘机”,由高邮王荫之手书。意思是讲:到了这里,“凡念顿消,超然尘外”。
换句话说,到了此地,就投入了大自然的亲切怀抱,可以忘掉滚滚红尘中的一切嚣噪烦恼和去留宠辱,使自己的心态趋向于平稳、宁静和淡泊。
“藕花深处”庭园中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园建筑,仿佛是一曲优美旋律中的休止符号,在走进太湖之前,有个短暂的停留,在这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中,一时忘掉大自然中的太湖,恰恰又增加了对于太湖的“期望值”,可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悬挂在方厅那“藕花深处”景名的出典,这里的水池中,种植了满池的荷花,游人到了此地,就好像进入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诗情画意之中,具有一种幽曲闲适的美感。这座小岛叫做“清芬屿”,对面的那排房屋,叫“净香水榭”,周围种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湾,就称作“牡丹湾”。
清芬屿上的宫殿式建筑“诵芬堂”,过去这幢五开间的房屋,曾经做过“杨家祠堂”。它的建筑形制非常生动,那屋顶就像比翼双飞的翅膀,既有动势又显得古朴典雅。这厅堂里面的家具陈设,也布置得高贵精致。特别是这些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名家之手,字写得好,意思又很深刻,让人觉得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锡旅游口号刻石
巨石上面,刻着无锡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
有人作过解释,无锡的旅游景点离不开水,这水是三点水:第一点水太湖,有一首歌《太湖美》,以自然景观取胜;
第二点水“天下第二泉”,有一首曲《二泉映月》,以人文景观见长;
第三点水古运河,有一首日本友人创作的歌曲《清名桥》,展示了无锡的民俗风情,让人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现实,走进了东方的艺术长廊。至于温情,无锡传统的著名手工艺品惠山泥人《大阿福》,他正微笑着.
鼋头渚灯塔
走过了幽曲的“藕花深处”翻过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是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
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阳数之极即九的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的意义,用来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积和山、岛的数量,是赞美这里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左面:那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
右边: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的度假区,更有高88米的“灵山大佛”,遐迩闻名。
中间: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这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
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
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
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精选码头岗位转岗申请书怎么写三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神龟负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鼋头渚令人神往的意境。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第一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第二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湖泊面积为2428平方公里,号称 “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水的最深处4.8米,平均水深约2米。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号称“72峰”,湖中51个岛屿,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鼋头渚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20xx年。当时,地方绅士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20xx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
码头岗位转岗申请书怎么写 管理岗转岗申请书怎么写(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