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减法心得体会如何写 如何学会减法(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5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减法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描写减法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

①出示书本情境图,列式、揭示课题。

②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分小组研究加法或减法)

③组长收集组内不同的做法。

④集体交流。小组汇报各种不同的做法,全班展开讨论,小组内辩论。

⑤师生交流,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⑥同步练习。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情境图。

列式

②学生独立做。

③集体讨论,解决计算结果末尾“0”处理。

3、课堂小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眼睛亮:

①1题多错、②计算结果“0”的处理。

2、小组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3、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四、全课小结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 ,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的4应和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的4应和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谈开彬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描写减法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2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 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7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笔算

43 4     6 62      34 5    74 3    82 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

减法心得体会如何写 如何学会减法(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