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 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书(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一
忘不了,20xx年6月26日。当考试结束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在一起,奋斗了两年,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离散,只有两年,仅仅的两年,我们跟不上时间前进的步伐。从吐槽峻德的教育制度,到现在怀念峻德的一草一木。听起来,这似乎很可笑,但,谁又不是呢?也许,这就是岁月沉淀下一种感情。
那晚,我们在ktv尽情的高歌,从没有哪一天,像那晚那样兴奋,用歌声掩盖内心的忧伤。毕业宴后,我们来到水西桥头的那块草坪,坐在草坪上,仰望天上满天的星光,此刻,希望时间能过得再慢一些,因为这一别,再相聚的几率就很小了。
转眼间,毕业已然近一年了。一年前,我们一起见证中考倒计时从100到1。一年前,我们害怕参加中考,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中考过后,20xx届95班就散了。时间在流逝,从没停止,但我们的真情依旧不变。
忘不了,20xx年8月13日,我们的九仙山之旅。一行人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在杳无人烟的海拔1500米的高山寺庙里过夜;山上连基本的电灯都没有;凌晨三点,七个人借助着微弱的月光摸索着爬上山顶。路途,未知的危险,我们疯了似的不顾一切。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整个寺庙,只剩一丝月光透过。远处传来狗的犬吠声和不知什么动物的嚎叫声,怪阴森恐怖的,我们几个人坐在床板上,本来要分成两个房间住,可是这环境,我们就在同一个房间将就着睡。在这黑暗中,心里所有的恐怖幻想突然一涌而来,占据了全身,烛光下,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恐怖。
房间外就是佛像,这似乎加深了一些更恐怖的色彩。破烂的天花板,破旧的木床,陌生的寺庙里人,这一切的一切,成为了恐怖的源泉。夜晚,风呼呼地刮着,门闩在风的吹动下与门碰撞,发出“咣”的声音,就好像有人在敲门,这让我们更加陷入惊恐中。
凌晨3点,借助着微弱的月光和手机的灯光,我们艰难地攀爬着九仙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没有一点防护措施,经过近2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登上峰顶。
到现在,我还心存余悸。也许,在他人眼里,我们的行为很愚蠢,但没经历过的人又何尝懂得?正是这刻骨铭心的旅行更坚定了我们的情谊。
忘不了,20xx年2月20日。那晚吃完饭我们一起陪魏诗洁到地下室停车,黑暗中,恐惧不由滋生,不知是谁,大喊了声“跑啊”我们疯了似的往前冲。那一刻,我看到,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真想,时间停留在那一刻。享受聚在一起的感觉,每一次的聚会,烦恼都会被毫无保留的冲刷。但离别时,下一次又会是时候……
我们约定,在qq签名上加上自己的95学号。
我们约定……
在一起,享受这样的感觉。只想说一句:95,时光不散。
我们正青春。95的前进步伐从没有停滞……
关于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二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就是在这美好的青春期,很多孩子都存在很大的压力,那么压力大怎么办?青少年们要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青春期都会存在哪些压力。
压力就是外界对人的一些不良影响,如今的学生课业繁重,压力也日益突出。那么青春期压力大怎么办呢?
轻微的压力可以轻松消除,随时间淡化,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逐渐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增加进取心。不过,从反面看,压力会引起不安、暴躁等情绪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压力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初期症状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生理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疼,疲劳,失眠,消化不良,颈痛或背痛,食欲差或吃得过多。心理的症状主要包括紧张或焦虑,愤怒,消极,悲观,怨恨,易怒,玩世不恭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这里向你介绍一种“3r原则”。“3r原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减压原则:即放松(relaxation)、缩减(reduction)、及重整(reorientation)。换句话说,是将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放松自己、重新调整要求或期望值三者结合起来,在已有的正面压力、自发压力与过度的压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究竟要如何调节各方面来的压力呢?可以从小事着手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热爱学业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从主观上树立热爱学习的精神,排除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积极思考
停止消极的想法,重新考虑事物,变消极为积极。计划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坚持运动
制定一个锻炼的计划,有固定的锻炼时间、锻炼方式和锻炼频率。
注意饮食
有计划地多吃一些能促进健康的食物,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合理
扩大交往
努力扩大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适当放松
雕刻、听音乐等都是很好的放松方法,试一试,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方法,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留些时间。
青春期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方式和误区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学生在感到压力时,均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排解压力。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6%的人会找人倾诉;25%的人会去运动或娱乐;有26%的人会闷在心理或发脾气;有13%的人选择上网或看电视;10%的人投入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
调查显示,有近6成的中学生会选择有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方式释放压力,而有近4成的中学生在遇到压力时会有意无意的选择没有建设性或消极的方式释放压力,如发脾气、上网、闷在心理、谈恋爱等,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也说明青春期学生在对心理压力的认知和排解方式上存在着误区。
1.认知误区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压力,他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压力的认知态度是不同的。青春期学生认知的发展并不完善,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偏激、夸张或绝对化的倾向。他们在面对成长压力、认识成长压力时也同样表现出了片面和夸大的现象,这就会加剧他们内心的消极体验和消极的行为表现,如郁闷、发火、上网甚至出现暴力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引导他们学习用理性的角度、客观分析各种压力的作用,并利用压力为成长助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超越压力,让生命释放无限的潜能。
2.行为误区
青春期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常常因为不能正确认知压力,会采取很多消极或破坏性的方式释放压力,不仅危害到他人利益同时也使自身受到伤害。目前主要的行为方式有:
(1)上网行为
在我们对中学生上网目的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学生是为了释放压力,22%的学生是因为无聊去上网,因此,上网已成了中学生逃避心理压力或宣泄心理压力的主要方式,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和教育,将严重影响青春期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 青春期亲子陪伴心得体会报告书(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