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月光码头心得体会范本 月光码头调研报告(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月光码头心得体会范本一

他表哥一见到,便兴奋地对他说:“你知道吗?现在国家正在进行脱贫工作,而我正好负责你这个区域。昨晚我已带人检测这片土地,我发现这里光照很好,特别适合种葡萄。结出的葡萄肯定个个饱满圆润,肉质细腻,好收成还可卖个好价钱!并且你赚到了钱,其它在外地的打工人也能回到家乡创收同时,还可与家人团聚。对了,现在家里怎么样了?”“父亲病了,医药费很贵。”铁蛋悲伤的说。但这悲伤转眼消失殆尽,高兴对表哥说:“如果按你说的种葡萄能赚钱的话,那么就有钱给父亲治病了!”兄弟二人一直聊到深夜才合眼。

第二天一早,铁蛋便出门先到地里整理出一片土地,再在地上插上杆子,并把每根杆子用绳子拉起,像是凉衣服架子,这就是为葡萄搭架子吧。理好地后,又马上去集市买葡萄苗……

之后不管天多热,太阳多大,他都风雨无阻的葡萄地翻土、锄草、理苗。这片土地每寸都得到他的呵护和汗水的滋润,而葡萄长势也喜人。

眨眼就过大半年,此时葡萄架上早已挂满一串串玛瑙般乌黑透亮的葡萄。正如他表哥所说,每一颗葡萄是那么的饱满、圆润,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了别样的光芒。葡萄在铁蛋的辛勤劳作下大丰收,卖出了好价钱。铁蛋不仅有钱可给父亲看病,还给家里添置了彩电等家具。他表哥把这件事发到了微博上,粉丝看到一张张诱人的葡萄图片,也因铁蛋的孝心和勤劳而感动,纷纷起来购买,为铁蛋增添了的收入。

第二年,有些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加入葡萄种植的行列,这村庄也变成了附近闻名的葡萄村。

清晨,一个农民骄傲的站在山顶上,面向太阳!

推荐月光码头心得体会范本二

《月光曲》既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也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我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资料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汹涌澎湃的意境,而这正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在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聆听《月光曲》的同时,观看课文中所相对应的动画,让学生能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让他们在脑海中构成画面与之前所见的画面相比较,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划出描述兄妹俩在聆听《月光曲》时所幻想出来的画面的句子,再比较一下自己在课件中所看到的画面是否一致,再划出表示“想象”的词语:好像,仿佛。就这样,透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月光曲》这一首曲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和谐的旋律是十分动听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可划分成三个画面,还要让学生想象,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感情变化: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在充分理解之后,还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画,读出相应的旋律变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声音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并有了自己的观点及感受,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到达情感上的升华。

此外,课前我还从网上看了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爱丽斯》的创作过程,也是为了一个即将死去的穷苦人而作,在这个穷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用他的音乐满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景,带着幸福和喜悦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一个用音乐给人带来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乐辉煌也基于此。

因此,我更要让孩子透过《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来体味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把《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作为了重点,而《月光曲》所表现的画面是贝多芬感情变化的体现和释放,当孩子真正理解了创作过程,真正跟我一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的时候,我想画面所体现的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从各种感官中都得到相应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靠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将是我今后教学的主旨。

推荐月光码头心得体会范本三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神龟负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鼋头渚令人神往的意境。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第一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第二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湖泊面积为2428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水的最深处4.8米,平均水深约2米。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号称“72峰”,湖中51个岛屿,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

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鼋头渚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当时,地方绅士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20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公园。现面积达500公顷。有充山隐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太湖仙岛等十多个景观,各具风貌。

【鼋头渚门楼―“太湖佳绝处”牌坊―照壁―涵万轩―绛云轩―长春桥―“具区胜境”牌坊―藕花深处】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鼋头渚门楼、这座琉璃瓦顶,飞檐翘角的门楼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鼋头渚”3个馏金大字;背面“山辉川媚”四字,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门楼左边是“太湖别墅”门楼。顺小路上山可到达广福寺。右边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树,树高7米,树冠直径6米,重达10吨,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植来的。它姿态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

顺着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鹃坡。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映红周围。右边则是高大的香樟树、枫树、大山樱等树木与花草相互映衬,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写“太湖佳绝处”5个大字,只见牌坊外形古朴典雅,斗拱相连,飞檐翘角。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于1931年建造,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1973年移到“鼋头渚”牌楼处。1981年,以郭沫若手迹制作现在的匾额。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游人进入鼋头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

穿过“太湖佳绝处”门洞,是一块照壁,起到挡住园中景色的作用,这是造园艺术中“障景”的巧妙运用。照壁上装饰的“凤穿牡丹”图案是1981年制作的。照壁后临水的小轩名为“涵万轩”,上方有朱汝珍书写的匾额,呈扇形,取意“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另一块匾额是清乾隆御书的“湖山罨画”,原在北京静明园内,1934年园主人从北京天安门外烟袋斜街购得后,制匾挂在这里。

涵万轩对面的水轩,1981年建造,名叫“绛雪轩”,而在绛雪轩前依山而建的是“云起楼”和花神庙。云起楼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门黄顶,上有蔡元培题额。楼边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渐入佳境”4字。云起楼上是花神庙,内有白矾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花神。

从右边走是樱堤,堤上的这座石拱桥,名叫“长春桥”。该桥建于1936年,桥的前后有湖堤与太湖分隔。桥呈拱形,太阳照耀时成浑圆形,像颐和园的玉带桥。整个长堤种植着日本著名樱树“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是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每年4月,是这里的最美季节,樱花盛开,缤纷绚丽,华丽幽雅,此景称为“长春樱堤”。

过樱堤看到的是“具区胜境”牌坊。斗拱飞檐,一面为何绍基手书“具区胜境”;另一面书“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的古称,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杨斡西家旧物。

由牌坊继续往前过曲桥,荷塘上的方亭题名为“藕花深处”,取自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词意。匾额是田原在1981年题写的。再往前是“清芬屿”,四面临水,宫殿式建筑,原来是杨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禅题堂额“诵芬”,请看两边槛联写道:湖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调堂后面的亭子为;“诵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给周围景观增添不少神韵。清芬屿对岸坡下,“净香水树”和“山光照槛水绕廊”,临水而立,东面的水谢为“牡丹坞”,棚后山坡上种植着牡丹。整个“藕花深处”建筑疏密错落,小中见大,既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古典园林风格。

这里有一处石刻,正面写着“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温情是说我们无锡的特产惠山泥人,阿福阿喜,笑容可掬的欢迎来自全国的朋友,水是三点水,第一就是太湖水,第二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我们无锡段是唯一穿城而过的,由于京杭大运河路过我们无锡,带动了我们无锡的经济发展,第三个就是很有名的天下第二泉了,民间艺术家华彦钧创作的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的“二泉映月”就是说的我们无锡的天下第二泉,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中文歌词。无锡市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还特别注重将文化艺术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1986年5月,通过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请了日本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东京abc音乐出版社长山田广作来无锡旅游,他们回国后很快创作并出版发行了《无锡旅情》和《清明桥》两首歌,由日本红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别是《无锡旅情》这首歌,在日本六家电视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正是从这首歌中了解了无锡,纷纷慕名前来无锡旅游。

【鼋头渚灯塔―“鼋渚春涛”刻石―涵虚亭―“包孕吴越”―“震泽神鼋”雕塑】

从诵芬堂沿石阶而上就来到鼋头。站在鼋头眺望,对面的“三山仙岛”若隐若现,湖水拍打岩石,不愧为观赏太湖风景最佳之地。鼋头渚上的灯塔,建于1924年,无锡轮船公司首航,地方人士集资建造,用于夜间导航。1982年进行了翻新,加固底部和中心,四周装饰金山石,并且把塔高从12.56米增加到13.1米。鼋渚灯塔外观呈粉红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在这下面就是鼋头了,大家看下面的石头像个三角形,并且这些石头高高低低,很不平整,就像鼋的头部,俗话说,踏上鼋头,万事不愁,运气是条狗,来了赶不走。大家注意安全,都去走走吧。

参观完灯塔,请大家再来看一下鼋头渚刻石。这块 二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鼋头渚”3字,为秦敦世所书,秦老先生家出了个外孙女很厉害,叫钱正英,钱正英是谁,你们自己去想吧。另一面所刻的“鼋渚春涛”4字,原由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于1906年书写。刘春霖是慈禧太后钦定的状元,慈禧想借状元的名字给奄奄一息的清王朝冲冲喜,当时的刘春霖已经60多岁,中状元后按照慈禧的旨意全国巡游,到我们这里正好是春天,看到鼋头渚的春天特别美,尤其浪花像是梅花一样,于是写下了“鼋渚春涛”,这几个字里面,尤其以春子写的最好。

由石碑向前,是八角形的“涵虚亭”。涵虚亭下崖壁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8个字。说的是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隐居蠡湖,常到鼋头渚湖滩“濯足”,以“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隐身,知足常乐。高攀龙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贤,遭到放逐,归隐无锡蠡湖,自号“湖上老人”,不谈时事,以花鸟为伴,但是魏党仍不放过他,逼得高攀龙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尽。

站在高公濯足处,遥望对面绝壁上分别刻有“横云”、“包孕吴越”六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伦于1891年所书。这年的正月初八,廖伦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览,挥笔题写这6个字,后镌刻在石壁上。“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魄宏大,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孕育生息,抚育了吴越儿女。“横云”意思是说从湖中远处眺望鼋头渚,水天一色,湖岸好似横在半空的彩云,轻轻飘移。

由涵虚亭前行,是“震泽神鼋”青铜雕塑。“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鼋”在古代被尊称为神物。相传它是龙和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古时太湖发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大禹来治水,劈开犊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边看到一块色泽青润的大石头,敲起来声音悦耳动听,于是用开山斧凿了一只石鼋,昂头而立,神气十足。大禹用五色宝石在石鼋身上划出许多花纹,石鼋身上便有了鳞甲,这只石鼋就是“震泽神鼋”,也叫“镇妖石”,镇住太湖水龙,从此太湖地区就风调雨顺。现在,大家看到的神鼋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宝庆创作,上面镌刻朱复戡的“震泽神鼋”篆书。这是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送给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这只神鼋的身上集中了好几种吉祥动物,它是龙的头,龙是权利的象征,尾巴是鱼的,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在看它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老鹰可是空中的霸王,非常勇猛,在看它的背,像乌龟,俗话说的好千年王八万年龟,是长寿的象征。很多游客喜欢将硬币抛在乌龟背上,以祈求长寿。

【澄澜堂景区】

顺山坡而上,大家看到的是一座仿宋、明宫殿式建筑“澄澜堂”,建于1931年。面阔5间,游廊环抱,宽畅豁达,气宇不凡。这里是鼋头渚的高处,面对太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湖中72峰点缀清波,犹如出水芙蓉。堂内匾额,原是清末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因湖水平静清澈,波浪起伏,取名“澄澜”。同时,在此地可以饱览太湖四时多变的景色,为此中堂挂着“天然图画”匾,字由谭瓶斋书写,现在看到的两块匾都是在1974年复制的。两边抱柱上是陈夔龙撰写的对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素有“太湖之冠”之称的鼋头渚即将游览结束了。在您充分领略鼋头渚那清新迷人的风光后,想必它的“真山真水”一定给各位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如果说鼋头渚给您带来的是秀气、灵气的话,那么继续游览太湖三山将赋予您更多的仙气和福气。下面请大家跟我乘上游船,前去游览太湖的另一处“人间仙境”――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

各位游客,太湖仙岛又名三山,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中,距鼋头渚2.6公里,乘船过去只要15分钟就可以到达。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积32公顷,它实际上由四个山峰组成,头尾二山,叫“东鸭”、“西鸭”,主山叫“三峰”,又叫大矶,高4.98米,1956年开始开发,1973年建船码头,1974年正式开通轮渡,1995年建太湖仙岛,1997年建成对外开放,太湖仙岛是由无锡园林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吴传良设计建造。

仙岛码头:

游客们,仙岛以孤见奇,若翠螺置于玉盘。全山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山径直通琼楼玉宇,到处可见缥渺云海之中的太虚幻境。游客们,我们登上仙岛后领略了仙岛的景观以后,一定会感到太湖仙岛是仙气、香气、灵气三气合一,并且有一种给游客们也会带来福气的感受,游客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码头泵船立柱顶上有一只只铁铸的神兽,这些神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儿共有18尊神兽,它们的名字叫“辟邪”,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够驱鬼避邪的神兽,这儿的“辟邪”神兽每尊有一吨重,是生铁铸成的,据说用金属造就神兽还有一种好处就是传说中金能生水,水是金的儿子,由此可见,我们游客上下仙岛有这些保护神

月光码头心得体会范本 月光码头调研报告(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