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硬化报告范文通用 乡村公路硬化请示报告(三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公路硬化报告范文通用一
(一) 建设规划问题
农村公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农民百姓,而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却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行业管理薄弱,技术政策不尽合理,投资效率不高。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现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追求“黑色化”的现象。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造成路面过早破坏,抗灾能力弱,不仅“畅”的问题没有解决,“通”的问题也得不到保证;有的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尤其是遇到灾害,立刻出现损毁严重现象;还有的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二) 建设资金问题
我国的农村公路之所以落后,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根本原因还是长期缺少稳定、充足的建设资金来源。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中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财政拨款、国债专项资金、车购税专项资金和相关交通部门征收的各种交通规费资金。但仅靠国家补助资金,对于日益增多的农村公路建设km数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上县、乡公路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管钱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钱,公路管理机构自身无法控制人员进入,因而人员不断增多,包袱越来越重,挤占了大量的公路建设相关费用,建设资金更是捉襟见肘,使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难以快速发展。
(三) 施工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管养的投入逐渐加大,建设范围逐渐变广。基层技术力量跟不上,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例如:(1)不按图施工。虽有设计图,但很少有施工企业严格按图施工,所有的勘测工作形同虚设,白白浪费了纳税人的钱;(2)路面基层层厚度不足,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有的厚度与设计相差甚远,若进行质量评定,直接列为不合格;(3)路面基层层强度低,达不到设计要求,早期损坏严重,大面积表面泛砂,导致沥青面层无法铺筑,即使勉强铺筑,沥青面层较大面积发生开裂、推移,无法保证使用质量;(4)沥青面层厚度缩水严重,局部过早损坏,过早出现坑槽;(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粗放,工艺水平低,导致早期开裂、断板现象严重;(6)施工机械完好率差,施工机械大多数是从重点项目上淘汰下来的,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 后期养护问题
养护队伍不稳定,养护人员的素质偏低。
虽然各乡镇按照要求组织了养护人员进行道路养护道路养护,但现有养护人员因工资较低,大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有的甚至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无法胜任养护工作(一般每个养护人员承担的养护里程为3-4km3.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无法保证养护质量,更无从谈起提高养护水平,因此,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就这样也不能稳定,经常性出现人员交替现象,形成一种散兵作战态势。养护资金存在着缺口。
根据省委要求,对县级道路补助为45万元/km*年,乡道20万元/km*年,而村道为10万元/km*年。以上资金仅仅能维持基本的养护人员工资,有的还存在缺口,管理人员及相应的设备资金也无法落实,而对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出现的基本病害根本无法进行维修,难以维持道路的路况稳定,如此发展则必将造成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也必将造成新一轮资金的加大投入,这样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给百姓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不便。
群众爱路、护路、管路意识淡薄。
过去农民群众普遍认为农村公路养护是交通部门的事。原先一提
农村公路硬化报告范文通用 乡村公路硬化请示报告(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