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团课心得体会报告 团课小组讨论心得体会(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小学团课心得体会报告一
第二节课是张窝小学的李素娥老师,她讲的课题是二年级的《平移和旋转》,李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上课伊始,李老师从孩子们喜欢的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导入,引导孩子们发现它们的运动规律,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第三节课是李玲老师,他讲的也是《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与上一节课相比,老师更注重方法的指导,老师教法灵活,把平移和旋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第四节课是一位男老师,他讲的是《年月日》第二课时,这是三年级的知识,这位老师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每一个环节都上的扎实有效,尤其是在探究年份的规律时,老师先让学生说年份,然后自己快速说出是闰年还是平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小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听这四位老师的课,我觉得有以下这几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扎实的基本功
讲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的板书认真,字迹工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蔼亲切,面带笑容,与学生融为一体,使课堂活动自然、流畅。这与这些教师平时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每位教师都确实起到了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对教材的熟练把握
教师们对教材的熟悉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是那么合理。真正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课堂真正掌握了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对教材中的难点,突破的方法也是形式多样,有的教师设计了直观形象的课件,有的教师准备了教具学具,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结合实际实施教学,实现了每一个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三、对课堂教学的大胆改革
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设计科学合理,独出心裁。在课前的导入,与学生的交流,教学环节设计都大胆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该放给学生的知识大胆放给学生去探索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研究中来。
四、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四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关于小学团课心得体会报告二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和分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会学习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百分之几等百分数的相关运算,故而本节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阶段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具备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所以根据学生情况,我会使用更加带有启发性的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开放思路,并对其加以正确的指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书写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提升数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通过一家人某一年的恩格尔系数表,讲解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并利用大屏幕展示其中的百分数,请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吗?知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含义?从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顺势引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关于小学团课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今天所说的的是出自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找骆驼》。
《找骆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分析判断,指点商人找回。
教师的可设计的再好。也要符合学生的情况,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析,我了解到学生预习的很充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简单得了解,但不具体。学生再朗读时情感投入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
设计理念: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通过个性化阅读,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3、转换角色,显露个性化的思维。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的结论。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文中老人如何知道骆驼的下落的。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峰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对骆驼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骆驼有关的课文,读了课文后,你们还会受到很多启示呢?一起读课题。通过预习,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板书出示 : 骆驼(走失)
商人(寻找) 老人(指点)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且本单元的重点也是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于是我是这样设计的:
1、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2、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放着以后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3、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课件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2、学生自学讨论。
3、交流,反馈。
①老人观察到了什么?书上是怎么
小学团课心得体会报告 团课小组讨论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